分享

中国地理:重庆市

 细雨青衫 2023-09-12
图片

重庆市人口密度分布

01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位于北纬28°10′~32°13′、东经105°11′~110°11′,面积8.23万平方千米。东邻湖北、湖南两省,南靠贵州省,西依四川省,北接陕西省。

重庆市原为四川省的一部分,1997年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辖19个区、17个县、4个自治县。简称渝。 

重庆市人口3200多万,以重庆市区等沿江城市人口密度最大。

重庆市是个多民族地区,共有50个民族,以汉族为主体,有土家、苗、回、满、彝、壮、布依、蒙古、藏、白、侗、维吾尔、朝鲜、哈尼、傣、傈僳、佤、拉祜、水、纳西、羌、仡佬等族。2000年末,49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97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6.4%。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土家族,142万人。苗族约52万人,主要分布在黔江地区的4个民族自治县和涪陵区。除土家、苗族外,人口达到1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还有回、蒙古、彝、满、藏、侗等族。

重庆地区历史悠久。早在距今约3万~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就有人类生活在这里。

公元前11世纪商周时期,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极盛时期,巴国疆域“东至鱼复(今奉节县一带),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即今川东、陕西、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辉煌而又神秘的巴文化,使巴渝人具备了勇猛、热烈、执著的精神特质。

南宋孝宗皇子赵惇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正月被封为恭王,二月 受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改封地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悠久的历史使中国传统文化在重庆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程朱理学就发源于此。

历代诗人如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陆游等,也都在这里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现在的峡江号子、重庆火锅、铜梁火龙、綦江农民版画等也都展现着巴渝人独特的魅力。

图片

重庆洪崖洞

02

地貌

重庆市地貌特征是山多河多,地势沿山脉、河流起伏,南北高、中间低,构成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表形态。

重庆地形高低悬殊,最高处大巴山的阴条岭海拔2796.8米,最低处巫山长江水面海拔73.1米。

重庆地貌类型多样,有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和平坝等8大类。在背斜条形山地中发育了渝东地区特有的喀斯特槽谷景观。在东部和东南的喀斯特山区则分布着典型的石林、峰林、洼地、残丘、落水洞、溶洞、暗河、峡谷等喀斯特景观。

水系

重庆市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温泉、热泉众多,水资源十分丰富。长江干流自西南向东北横穿全境,嘉陵江、渠江、涪江、乌江、大宁河等五大支流及上百条中小河流,汇入长江构成近似向心状水系。除长江及其主要支流嘉陵江、乌江之外,还有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0条。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渠江、綦江、御临河、龙溪河、赖溪河、芙蓉江、安居河、大宁河、小江、任河等,多属长江水系。全市水资源总量为5000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总量为1438万千瓦,其中长江占80%以上,嘉陵江占9.9%,其他河流约占10%,可开发水能资源750万千瓦。

气候

重庆市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偏高,其气候特点为“春早气温不稳定,夏长酷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天,冬暖少雪云雾多”。

年平均气温为18℃。1月平均气温为7℃,最低温为-3.8℃。7~8月气温最高,多在27~38℃,常出现连晴高温,最高温可达43.8℃,与武汉、南京同为长江流域的三大“火炉”城市。年无霜期可达210~349天。

重庆雨季集中在夏秋,年降雨量为1000~1100毫米。常日晴夜雨,有“巴山夜雨”之说。重庆秋冬多雾,年均雾日达百天以上,有“雾都”之称。

重庆三面环山,沟壑纵横,因此风速较小。但在夏季雷雨天气时,常常伴大风。

自然资源

重庆市矿产资源较丰富,已发现矿产75种,探明储量的矿产有39种,主要有煤、天然气、锶、硫铁、岩盐、铝土、汞、锰、钡、大理石、石灰石、重晶石等。其中天然气储量3200亿立方米;铝土、岩盐、锶矿储量均居中国第一位,锶矿居世界第二,锰和钡矿储量分别居中国的第二、三位。

重庆是中国生物种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市有维管束植物4000种以上,国家一至三级类保护植物50多种。其中有1.6亿年以前的“活化石”水杉及伯乐树、飞蛾树等世界罕见的珍稀植物,还有闻名中外的银杉、杜鹃王树、大叶茶、方竹笋等。

重庆还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大面积的山区生长着数千种野生和人工培植的中药材,有黄连、五倍子、金银花、黄柏、杜仲等。重庆山地,森林覆盖面积广,林木蓄积量大。野生动物有600多种,水生动物及鱼类200多种,其中国家一至三级类保护珍稀动物100多种,主要有毛冠鹿、林麝、大灵猫、水獭、云豹、猕猴、红腹锦鸡等。

经济

重庆市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一座集重工业、轻工业、贸易等为一体的产业齐全、门类繁多、自成体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也是西南地区科学技术力量最强的城市。

重庆农业具有大农业、大农村特点,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市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重庆采取以粮食、猪肉生产为主,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针,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著名的肉猪生产基地。

重庆处于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和资源富集的西部的结合地带,是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经济的结合部,因此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和邮电通信枢纽。

重庆有长江黄金水道、机场、桥梁密集的公路、铁路以及索道、扶梯等设施,水、陆、空交通发达,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许多大中城市交通联系便利。

图片

重庆地形图

03

行 政 区 划

渝中区:

渝中区位于市区东南部,长江、嘉陵江交汇处,为重庆市市府驻地。辖12个街道,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60万。境内陆形狭长,雨量充沛。工业以交通机械、电子通信器材、印刷、建筑业,以及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为主。长江上游最大的客、货运港口和重庆火车站都在境内。有职工大学等成人高等院校、技术专科学校10多所,中学40多所。文化体育设施有劳动人民文化宫、少年宫、图书馆、体育场(馆)、人民大礼堂等。境内文物古迹有红岩革命纪念馆、曾家岩分馆、周公馆、桂园、《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还有东周巴将军蔓子墓、罗汉寺、清真寺等。

涪陵区:

涪陵位于重庆市区以东,因境内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建于此而得名。是重庆中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的枢纽港之一,乌江流域的物资集散地。全区面积2946平方千米,辖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私营经济示范区和26个乡镇街道,总人口113万。涪陵是重庆市区连结渝东20个区县的城乡经济走廊,素有“乌江门户”之称。涪陵地处水陆要冲。渝怀铁路、319国道、规划中的重庆至湖北利川铁路及沿江高速公路穿越涪陵境内。涪陵港处于长江、乌江交汇点,境内河流纵横,呈树枝状分布,是重庆的黄金水道和物资集散中心,并已实现江海联运,可直通海外。便捷的交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涪陵工业发展较快,效益较好。以榨菜、饮料为主的食品工业,以中成药为主的医药工业,以化肥为主的天然气化工工业,以苎麻、丝绸为主的纺织工业,以水泥、陶瓷为主的建材工业,以汽车、摩托车配件为主的机械工业已成鼎立之势。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红心萝卜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大特产,有“榨菜之乡”的美名。涪陵文物古迹众多,境内有被誉为“水下碑林”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白鹤梁,是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水文站。北岩寺点易洞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理学先祖程颢、程颐、朱熹曾在此留下踪迹。

江津区:

江津区位于市境西南部,面积3200平方千米,人口148万。为中国的商品粮、柑橘、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境内陆势南高北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035毫米,年均温18.3℃,为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主产稻谷、生猪。江津区有天然气、石灰石、沙金等矿产资源。工业以建材、轻防、机械、化工、食品为主,主要产品有水泥、柴油机、皮革、丝绸等。江津区交通便利,210国道和成渝、渝黔铁路横贯市境,江津长江公路大桥连接成渝高速公路。长江、綦江等33条河流呈叶脉状分布。兰家沱、猫儿沱、朱杨溪为中国西南地区水陆联运、中转港。

万州区:

万州区位于重庆东北部、长江北岸,是渝东“水上门户”、长江沿岸主要港口城市、长江上游著名商埠及农副产品集散地。面积3457平方千米,人口173万人。民族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满、壮、土家等少数民族。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主要经济作物有桐籽、柑橘、桑蚕、油菜、烟叶等,牧副业以养殖生猪、山羊、桑蚕为主,为中国的柑橘、山羊板皮商品基地。工业有食品、化工、纺织、电力、皮革、建材等门类,轻工业比重大,占工业总产值的2/3。万州区为渝东、湘鄂西、陕南、黔北的物资集散地,有“万商之城”的称誉。万州区水陆交通网络发达,全区现有318国道纵贯南北、省道渝巴线连通东西,加上21条县道与各乡镇连接,长江航道过境80.5千米。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随着三峡工程的竣工,旧城区将有1/2被淹没。迁建的万州将成为重庆市的第二大城市。

重庆市地区分布

旅 游 景 点

重庆市面积虽然不大,但却是中国旅游发达的地区之一。四面山、缙云山、金佛山是中国重点的风景名胜区,著名的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巫峡二峡就位于境内,此外还有可与长江三峡相媲美的大宁河小三峡。江津四面山的望乡台瀑布高152米,宽40米,居中国高瀑之首,其壮观不逊色于黄果树瀑布。万盛石林号称中国第二大石林。诡谲幽冥的丰(酆)都鬼城、辉煌壮观的芙蓉洞、折“上帝之鞭”于城下的钓鱼城等都是重庆引以为豪的景观。气势磅礴、精美典雅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重庆市区还以山城风光著称于世。

图片

万盛石林

万盛石林:

万盛石林位于重庆市万盛区境内,核心区面积4.2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大石林。万盛石林形成于奥陶纪,是中国最古老的石林。万盛石林属喀斯特地貌特征,形态多柱状形,其次为蘑菇形,主要有石峰、石鼓、石塔、蘑菇石、石芽等形态。石林群峰壁立,千姿百态。还有的石头形似飞禽走兽,被地质学家称为天然石造的“动物乐园”。万盛石林还有清泉碧池,悬崖飞瀑,景象瑰丽动人。主要景点有天门洞、神女峰、香炉山、巨扇石、地缝一线天、化石、石鼓、将军石等百余处。

丰都鬼城:

丰都鬼城在重庆市丰都县城东北隅,距重庆市172千米的长江北岸,是一座以神奇传说而著称的文化古城。鬼城名山海拔288米,呈东西走向。山上林木苍翠,祥云笼罩,殿阁森严,临江矗立。自唐以来,这里陆续建造了40多座庙宇,有天子殿、大雄宝殿、无常殿、望乡台、鬼门关。黄泉路、二仙楼、奈何桥等,模拟人间的法庭、监狱等,以封建社会的统治模式营造出一个阴森恐怖、等级森严的“阴曹地府”,神秘怪诞。相传西汉的王方平和东汉的阴长生两人曾先后于平都山潜心修炼成仙,白日飞天,故道家把这里列为道家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后人将“王、阴”读作“阴、王”,后又称为“阴间之王”,丰都也就成了“鬼都”了。《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古典名著都将丰都描写为“阴曹地府”、“鬼国幽都”,更使“鬼城”之名远扬。

张飞庙: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祠”,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城外长江南岸的飞凤山麓,是三国蜀汉末年为祭祀蜀汉名将张飞而建。该庙依山临江,重楼飞阁,雄伟壮观,是一组金碧辉煌的殿宇。庙前临江的石壁上刻有“江上风清”四个大字,是清代书法家彭聚星所书。张飞庙主要有结义楼、望云轩、正殿、助风阁、杜鹃亭、得月亭等建筑。结义楼建在江岸的巨石上,飞檐正对大江。它的对面是富丽堂皇的正殿,里面正中塑有张飞坐像,两侧有战马。助风阁在正殿东侧,粗犷峻伟。庙内存有大量自汉唐以来历代名家的书法摹本碑石及木版书画。长江三峡蓄水后,张飞庙将被淹没。迁后张飞庙将依原样重建。

芙蓉洞:

芙蓉洞位于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4千米处的芙蓉江畔。芙蓉洞主洞长2700米,总面积3.7万平方米,其中“辉煌大厅”面积1.1万平方米,最为壮观。洞内钟乳石类型几乎包括世界各类洞穴近30余个种类的沉积特征。其中有宽15米、高21米的石瀑和石幕,光洁如玉的棕榈状石笋,璨然如繁星的卷曲石和石花,净水盆池中的红珊瑚和犬牙状的方解石结晶更是珍贵无比。芙蓉洞钟乳石其数量之多、形态之美、质地之洁、分布之广,为国内外罕见,被誉为世界奇观和地下艺术宫殿、洞穴科学博物馆。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大足县距重庆市区约160千米,风景幽丽,石窟密集。大足石刻是对大足县境内石刻的总称。县内有唐宋以来的石刻作品70余处,造像达5万多个。大足石刻兴起于唐代,南宋时期达到鼎盛,以摩崖造像为主,是中国南方仅有的儒、道、释三教造像并陈的石刻群。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石刻最为著名,是1961年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足石刻雕塑纤细、清秀、潇洒、柔和,以其丰富的内容、宏大的规模和精湛的艺术,在宗教、艺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


三峡

三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193千米,是长江沿线最为壮丽雄奇的山水画廊,是世界上著名的以峡谷水道为主的河川风景名胜区。长江三峡两岸高差500~1000米,峡谷坡陡达50°~70°。长江流到三峡时,江面紧束,一般宽250~350米,最窄处100~150米,船只航行三峡之中常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窖行”之感。三峡河段险滩、暗礁密布,有“三里一湾,五里一滩”之说,航行很艰难。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峡航道经过不断整治,清除了险滩,设置了航标,航运条件显著改善。中国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已开始发电,全部工程即将完工。三峡为三座峡谷的总称,由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长约8千米,是三峡中最短、最窄的峡谷。有夔门、粉壁墙、孟良梯、古栈道、盔甲洞、犀牛望月、风箱峡、大溪文化遗址等景点。以雄奇壮观著称,入口处的夔门被誉为“天下雄”。巫峡西起巫山大宁河口,东到湖北官渡口,全长约44千米,是三峡中最完整、最有观赏价值的峡谷。两岸有秀丽多姿的巫山十二峰。十二峰中登龙峰最高,海拔1210米;神女峰海拔940米,最为俏丽也最为有名,通常人们把她看作巫山的象征。巫峡北岸有大宁河,有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的大宁河小三峡,景色壮美独特。西陵峡西起秭归香溪口,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约76千米,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以滩多水急而闻名,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黄猫峡、灯影峡、青滩、泄滩、崆岭滩等名峡险滩和黄陵庙、三游洞、陆游泉等古迹。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名胜古迹构成长江三峡的独特魅力。现在,三峡库区经蓄水,昔日的百里峡谷变成烟波浩渺、一望无际的人工湖面。

悬棺

悬棺:

雄奇壮丽的三峡不但风光无限,还有古代遗迹令人费解。三峡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凌空架放着不少木棺,据考古学家考证,这是古代越族人的悬棺。越族人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大约在春秋前后定居重庆地区以及川东南、滇东、黔西北一带,越族人首领因为帮助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越族侯”,并建立侯国,越族兴盛。明朝时越族人反对政府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结果14万明军于明万历元年(1573)围剿越族人,第二年又大力搜捕藏匿在深山里的越族人。此后,这个民族便从历史上消失了。悬棺是越族人的一种丧葬形式,成为越族人留下来的唯一遗迹,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越族人棺木多由整块楠木挖凿而成,一般下宽上窄,头大脚小,长近2米,重约千斤。越族人悬棺都由西向东放置,为何要将死者头部朝向东方,是一个至今未解之谜。

缙云山: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地处嘉陵江温塘峡南面。由狮子、香炉、日照、夕照、狼啸、莲花、宝塔、玉尖、聚云等九峰组成,素有“小峨眉”之称。缙云山气势雄伟,风景美丽。缙云山是全国自然保护区,山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而且山上至今还遗存了很多六朝和宋、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缙云寺就是一座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寺中有“缙云书院”,还存有宋太宗诵读过的24部梵经。寺外石照壁上的“猪化龙”浮雕为六朝文物,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传是梁或北周作品。

红岩村纪念馆:

红岩村革命纪念馆坐落在化龙桥地区红岩村13号,与重庆市区相距仅8千米。当年八路军驻扎在重庆时,即1939年5月至1946年5月,八路军都是在这里办公的,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被辟为纪念馆。旧址为一座三层楼房,竹木夹壁。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位于底层;二楼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办公处,有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卧室,并陈列着当年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使用过的各种物品和毛泽东所著词《沁园春·雪》的手稿;三楼是设有电台的机要室。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1日,毛泽东来重庆进行“国共和平谈判”时,就住在二楼,并在这里处理日常工作事务。此外,各房间内还有许多反映当年生活和工作的物品及照片。纪念馆还有一些辅助建筑,如樱花园、桃花园和盆景园等。

歌乐山烈士陵园:

位于重庆市西北郊歌乐山下。原址有渣滓洞、白公馆和梅园等10多处,其中渣滓洞和白公馆是两大监狱。旧址东西长约7千米,纵横10余千米。周围用碉堡、岗亭和铁丝网封锁着。旧址除监狱之外还有三所特务头子住的官邸以及特警班教室和宿舍、军警营房、美制军火仓库等。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被辟为展览馆,陈列了当年的实物、图片等。抗日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新四军军长叶挺、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四川军委书记车耀先等革命志士曾被囚禁在这里,后来几乎全部遭到枪杀或活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