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氏风雅——文徵明父子书画三种

 自华居 2023-09-12

图片

图片

lot 922
文徵明(1470-1559) 金山诗画合璧卷
手卷 设色绢本、水墨金粟山藏经纸 1548、1549年作

画心:31.5×129 cm.;题跋:31.5×534 cm.


诗文著录:文徵明著《甫田集》卷八,第7页,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间刻本。
说明:
1. 此作书法用纸为金粟山藏经纸,同一时期书风及用纸可参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徵明《自书诗帖》卷(1550年作)。
2. 此作为爱新觉罗·胤禵、吴永、陈半丁鉴藏。吴昌硕、吴永题签。
3. 爱新觉罗·胤禵(1688-1755),清朝宗室,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同母弟。初名胤禵,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左右改名胤祯。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作为抚远大将军领兵出征,驱准保藏,为西部边疆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胤禵虽为雍正帝的同母弟弟,但他却是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重要的一员,所以雍正帝胤禛登基后将胤禵召回京师,软禁于景陵,将其名中的“祯”改回“禵”,并与其他康熙皇子一起改第一字为“允”,称“允禵”。雍正四年(1726年)被圈禁于景山寿皇殿。直至乾隆帝弘历即位后,胤禵才恢复了自由,晋封多罗恂郡王。
4. 吴永(1865-1936),字渔川,一字盘庵,室名观复斋,浙江吴兴县人。为盛宣怀之女婿,工书法,学董其昌,著有《庚子西狩丛谈》。
5. 陈半丁(1876-1970),即陈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自幼学习诗文书画。拜吴昌硕为师。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图片

“天下法书归吾吴。”这是王世贞对明代中叶书坛形势的高度概括。当时吴中苏州人才辈出,尤为冠绝。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吴门艺坛的绝对领袖,是董其昌之前影响最大的书画家。

《金山诗画合璧卷》是文徵明书画合璧卷,书法部分长达五米多,以黄庭坚笔意写行书,每字如拳大。款云:“嘉靖戊申九月十又三日,为元穆书旧作二首。徵明。”可见书于1548年文徵明79岁时。

图片

文徵明《金山诗画合璧卷》局部

文徵明晚年好作黄庭坚体,这是受他老师沈周的影响。明代自沈周专学黄书,始渐有学黄书者。据学者考证,沈周家藏有黄庭坚《马伏波庙诗一卷并跋》、《黄庭坚大楷杜甫律诗二首》、《行书》等多件。他全力学黄在明成化二十年(1484),而文徵明拜他为师是在明弘治二年(1489),此时沈周学黄已有所成,这自然影响到文徵明对于黄字的重视。

我们今天能够见到文徵明最早的黄字题跋是作于嘉靖辛卯年(1531)的《黄文节公书伏波祠帖》,此时沈周已经去世,《伏波祠帖》也归无锡的华夏所有。华夏持此帖请文徵明作跋语。文徵明在跋文中说:“三十年前,徵明曾于石田先生家观此帖”。说明沈周当时曾拿出这件作品让他欣赏。另外,在《石渠宝笈》中亦有文徵明《跋黄文节公墨竹赋》,文中有“下笔沉着,波发峭厉”的评语。大概而言,文徵明学习黄字从师沈周时期已经开始,并且越到晚年,越流露出对黄书纵肆笔姿的喜爱。传世同一年的文徵明黄体书法可参照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行书夏日漫兴词卷》。

图片

文徵明《行书夏日漫兴词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文徵明二十二岁时,他的另一位老师李应桢看了他写的苏体字,对他说“破却工夫何至于随人脚?就令学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此话影响了文徵明一生。所以即使他学黄书,也依然是用自己的笔法作山谷书,爽劲放纵,比较有自己的个性。《金山诗卷》中,寓苍倔于端整,以沉着、健达之笔写胸中快意。与黄庭坚的书法相比,笔势更加爽利、简直。他的书法始终是理性而精致的,从个人情结上讲,这与他的学养有一定的关系。学习黄庭坚的书风,使文徵明的书法摆脱了拘役于赵体的那种局限,显出了劲健倔强的一种精神。


图片

文徵明金山诗画合璧卷》局部

尤为珍贵的是,此卷书写于金粟山藏经纸上。据传吴赤乌年间(238-251),西域康居国有个叫康僧会的僧人渡过长江传教弘法,得到吴帝批准,在江南建三寺,其中有一座寺庙建在海盐金粟山上,名叫金粟寺。北宋时,金粟寺香火甚旺,僧人开始手抄《大藏经》。这项工程需要大量的纸张,这些纸上都盖有金粟山藏经纸的红色印章。金粟山藏经纸制作工艺复杂,纸张生产出来后,还要经过多道工艺的处理。先是给纸涂上白蜡并砑光,再用特制的药水濡染,这样处理过的纸张厚重,纸质精细莹滑,不怕霉不怕虫咬,可以久存不朽,书写效果又极好,因此金粟山藏经纸深受历代书画名家的追捧。但在时间和战乱的双重磨难中,存世量极少。

图片

文徵明金山诗画合璧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同样收藏了一卷书写于金粟山藏经纸上的文徵明黄体书法《自书诗帖卷》,款为“庚戌(1550)腊月廿又七日书”,而这卷书法原本一直被误以为是黄庭坚的真迹。根据张照题跋:“此帖向为山谷真迹,余以潘阆与山谷同时,不应有'打门无吏催租’之句,而笔力超绝,非涪翁不能。或云放翁作,无所取信。雍正六年五月,得文衡山自书诗帖一卷,《焚香》《灯花》二律咸在,笔法绝类,乃知为衡山书。方驾香光、松雪,宜哉。”确实文徵明晚年仿黄大字,直可乱真。所以这一卷81岁所写诗卷,被裁去款印,充作山谷真迹,非张照从所得文徵明诗帖中辨别,仍将继以为黄庭坚书。


图片

文徵明《自书诗帖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金山诗卷》与《自书诗帖卷》体例相近,书七言律诗二首,诗名于前,文于后。《金山》见《甫田集》卷八,另一首为《妙高台》。金山与焦山、北固山一道,是镇江最著名的风景名胜。金山以绮丽著称,坐落在镇江西北,古称浮云山,相传因唐代僧人法海在山上掘土得金,始称金山。金山寺依山而建,与山势地形相互配合,殿宇廊庑,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在金山东巅双塔之间,有一平地似台,金山寺僧称为妙高台。“妙高”是梵语“须弥”之意。蔡絛《铁围山丛谈》记苏轼与客同游金山,适逢八月十五中秋节,月色如画,苏轼等登绝顶,命歌者袁淘歌他怀念其弟的一首《水调歌头》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歌罢,苏轼翩翩起舞,自后妙高台赏月成为一景。南宋建炎四年(1130)韩世忠任浙江制置使,率领八千士兵在镇江扼守金兀术的退兵水路。当韩军在镇江江面上抵抗金兵时,韩世忠夫人梁红玉在金山妙高台击鼓助阵,终于将金兵十万围困在黄天荡。从此梁红玉金山擂鼓战金兵,成为千古佳话。

图片

文徵明金山诗画合璧卷》局部

明代中叶,以沈周、文徵明为首的“吴门画派”诸家,经常往来于大江南北,他们经过金山,留下许多妙墨诗文。《金山诗卷》中“白发金山续旧游,依然钟梵压中流”、“江汉无声千古逝,乾坤搔首一身浮”、“北固风烟栏槛外,南朝兴废酒杯中”、“何处吹箫明月上,一帆秋色过江东”等句,由金山风物,联想起千古兴废,引发达观悟道人世沧桑之理,浩叹之余,深沉感慨有加。王夫之评文徵明诗风格“轻秀”(《姜斋诗话》),此诗卷则分明慷慨,勃发出豪气,可见其诗风并不单一。至于《金山诗卷》的上款“元穆”,查缪曰藻《寓意录》刊载一件刘珏题赠“元穆贤契”的《宾月轩图》,显示“元穆”很有可能也是吴门中人。

图片

文徵明金山诗画合璧卷》局部

卷中《金山图》为文徵明于后一年己酉(1549)仲秋补图,此处年款作者误书为“时年七十有九”,应为80岁作。《金山图》以文雅秀逸的画风,描绘了金山一峰中立之奇境。图卷采用平远构图法,画中江水茫茫,微波荡漾,金山如浮玉飘浮在波涛之上。远处沙渚起伏,江上舟楫点点。山色青碧,上面有一栋栋画檐朱宇。巍然耸立在金山之巅的慈寿塔,更增添了金山寺的美丽秀色。在金山的东面,画镇江城郊一角,船桅、村舍、城墙隐现于山坳之间,意境开阔,引人入胜。

图片
文徵明金山诗画合璧卷》局部

文徵明是继钱选、赵孟頫之后对青绿山水画法进行尝试、改革的画家。《金山图》这一路的青绿山水,是以赵孟頫的青绿法为宗,加强皴染的表现,笔致婉约柔和,并参入黄公望松秀的笔意,更加富有文人画的笔墨韵味。图中岩石、山坡、沙渚的笔法运用赵孟頫式的简疏披麻皴,在青绿的画法中糅进了浅绛的色调,只在坡石顶端略微罩染,色感淡洁,属于小青绿格式。这反映了文徵明有意识的将青绿与浅绛进行调和,追求与浅绛同一的清雅淡逸的艺术格调。

图片

文徵明金山诗画合璧卷》局部

卷上“子臣胤祯”藏印,印主为雍正帝同母弟爱新觉罗·胤禵。他初名胤禵,康熙四十五年(1706)左右改名胤祯。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作为抚远大将军领兵出征,驱准保藏,为西部边疆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雍正帝胤禛登基后将胤禵召回京师,软禁于景陵,将其名中的“祯”改回“禵”,并与其他康熙皇子一起改第一字为“允”,称“允禵”。所以这枚藏印的钤盖时间应在1706至1722年之间。

(横置观看)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lot 924
文彭(1498-1573)、文嘉(1501-1583)
《赤壁赋》书画合璧卷
手卷 设色纸本

引首:28.5×104 cm. ;画心:28.5×154 cm.;题跋:28.5×269 cm.


说明:
1. 此作为王芑孙、曾燠递藏。“芑孙审定”、“王铁夫阅过”为王芑孙藏印。王芑孙(1755-1817),字念丰,一字沤波,号惕甫、铁夫、云房、楞伽山人,江苏苏州人。乾隆五十三年召试举人。官至华亭教谕。书仿刘墉,诗工五言古体。尤以书法闻名于时。
2. “盱江曾氏珍藏书画印”、“宾谷审定”为曾燠藏印。曾燠(1759-1830),字庶蕃,号宾谷。南城(今江西南城)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选庶吉士,改主事,累官两淮盐运使。著《赏雨茅屋集》,又辑《江西诗征》、《骈体正宗》等书。

文休丞绘赤壁图文三桥书赋合卷

珠联璧合三绝卷 赤壁情深百世长

以苏东坡“赤壁赋”为母题进行艺术创作,是古代文人和艺术家们极为热衷之事,这应该是后世对苏东坡这个文人偶像的崇拜所致。明代吴门诸多名家极为擅长以人物故实进行艺术创作,“赤壁赋”情结必然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徵明《仿赵伯骕后赤壁图》、《赤壁图》,辽宁省博物馆藏仇英《赤壁图卷》,上海博物馆藏文嘉《赤壁赋卷》、文彭、文嘉合作《赤壁赋书画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伯仁《赤壁图》等等。其中诸如一人创作、数人题跋唱和,或者两人或者数人书画创作的合璧卷,在当时的绘画创作中是一种典型文人唱和方式,不仅是文人们友好感情的交流方式,也是文人们典雅生活的精神折射。可见,在以“赤壁赋”为题的文人合璧创作中,吴门画派中诸君显然是个中翘楚,一时冠冕。

文嘉绘、文彭书《赤壁斌书画合璧卷》指文徵明长子文彭(1497-1573)和次子文嘉(1499-1582)合作赤壁图书画卷。文嘉绘赤壁图,文彭书前赤壁赋。卷中文嘉在以“赤壁赋”为题入画时,并不太关注黄州赤壁的真实面貌,而更注重以此文学意象寄情畅怀。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彭、文嘉《赤壁赋》书画合璧卷 局部

文嘉绘此卷“前赤壁图”取景山脚及江面,险峻石壁仅露一隅观之,壁间草木丰茂,倒悬而下。留白处即为平静的江面,在岸汀浅滩间写出数丛芦苇,芦苇给人带来秋天的季节感,经风不折,经雨不弯,其线条劲健有力,皆向右首摆动,以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感。笔墨师法黄公望、倪云林,雅逸有书卷气。画面展开,在石壁和草木掩映下,山间有清泉泄入江面,撞击山石,似有叮咚水声。“山间明月”在天,虽因画面视角而不可见,但观者亦可想象补白此中之意。赤壁渐远,芦苇更盛,留白的江面豁然开阔,远山淡墨染就,水天浑然一色,宛然“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之境。江面现出一叶扁舟,中有五人,一名船夫摇橹,双丫髻者伺弄食盒,余者三人,戴冠者一人乃东坡,披巾帻者为客人,仿佛正在问答谈论:“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图片

文彭、文嘉《赤壁赋》书画合璧卷 引首

该手卷引首王稺登题大字隶书“吴中双璧”,为典型明中后期隶书风格。“吴中双璧”意既指此卷文彭之书、文嘉之画可称良璧,亦指文彭、文嘉兄弟二人皆为“璧人”。该卷无年款,钤文嘉之“文嘉休承”、“文水道人”二印,文彭“文彭之印”、“国子先生”二印,其中,文嘉之“文水道人”印参见上海博物馆藏1571年文嘉跋《祝允明草书李白诗卷》用印;文彭之“文彭之印”、“国子先生”印见于上海博物馆藏陆治、文彭1570年合作《赤壁赋书画合卷》文彭所书“后赤壁赋”用印。卷中文嘉《前赤壁图》部分可参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文嘉于隆庆六年(1572)《赤壁图并书赋》卷,其中山石、林木画法颇多相合之处;

图片

文嘉 隆庆六年(1572)《赤壁图并书赋》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

而文彭所书《前赤壁赋》更可参见上文之上海博物馆藏陆治、文彭1570年合作《赤壁赋书画合卷》之行书“后赤壁赋”,其风格如出一辙。以上可知,此卷应为兄弟二人于1570年左右所作。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彭、文嘉《赤壁赋》书画合璧卷 局部

图片

陆治、文彭1570年合作《赤壁赋书画合卷》书法部分 上海博物馆藏 

王稺登题引首于万历庚子(1600),此时文彭、文嘉兄弟二人早已离世,但以王稺登和二者关系来看,其对兄弟二人书画的鉴别是自有心得的。

文徵明门下弟子众多,陈淳之后,除子文彭、文嘉外,陆师道、周天球、王稺登、皇甫兄弟、陆治、钱榖等等均有书画之名。《王稺登年谱》记:“(王稺登)1555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乙卯,廿一岁,此年王稺登为文徵明弟子,时文氏86岁。(见于《文徵明集》附录三《年表》)”王稺登书风学文徵明,“瘦不露骨”,至万历后期文氏与弟子或殁或老,于是稺登便以“遒美不凡”成为吴门书派的殿军。钱谦益《列朝诗集》云:“百谷(王稺登)振华启秀,嘘枯吹生,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文徵明故后,王能继其风雅之道,主吴中文坛30余年。王稺登颇有影响的《吴郡丹青志》以“志”的形式,对明代苏州画家分别品评,各为传赞。内有神品志记1人,沈周;附3人,沈贞吉、沈恒吉、杜琼;妙品志记4人,宋克、唐寅、文徵明、张灵;附4人,文嘉、文伯仁、朱生、周官。亦可见王稺登对文嘉画作的了解和认可。在存世画作中,多有王稺登与文嘉唱和或王稺登题跋文嘉之作,如辽宁省博物馆藏文嘉《水亭觅句图轴》,王穉登七言诗题:“飞萝秀木野人家,斜日虚亭一片霞;石壁四时雷雨气,深山大泽有龙蛇。王穉登。”汪砢玉《珊瑚网》卷四二记载文嘉《蛱蝶图》,王稺登评曰:“文休承作《蛱蝶图》,萧远高逸,非近世丹青之士所得梦见也。同时题咏俱濯濯名流,今不可复见矣。此扇出人怀袖,仿佛犹生蘑卜香也。”故宫博物院藏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轴》,画幅中还有文嘉、王穉登二跋。而且,王稺登的女儿嫁给文嘉的儿子文元善(字子长,号虎丘,1554-1589)(见《文徵明传》),二者为儿女亲家,王稺登在为文元善所作的墓志铭中称其“画品第一,诗品第一”,以上资料可知,王稺登与文嘉是友情深重的,对文嘉画作风格也应该是有着透彻理解的。
王稺登与文彭交往资料较少,因文彭是明中叶以后推动文人篆刻发展的重要人物,文彭曾为王稺登刻印多枚,王稺登《金一甫印谱》作序时提到自己“匣中尚多寿承之作,每一展观,叹其绝伦。而且,王稺登在《古今印则跋》认为,印人中“非俗非陋,不徇不拘,惟文寿承(文彭)一人。另外,王稺登之孙女亦嫁与文彭之孙文震亨(1585-1645),所以王稺登与文彭也是交往密切甚至是非常之熟悉的。

文氏兄弟于书画各有所长,文嘉写画,文彭书赋,可谓珠联璧合,且该卷又有王稺登题引首,亦可称“吴门三绝”。是卷以苏轼《前赤壁赋》为母题,将泛舟赤壁、举酒诵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芦苇、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等赋中文辞意象以笔墨写就,语意与画意交相辉映,诗画一律,天工清新。苏轼和赤壁在明代文人的视野中已经被经典化,赤壁赋的意象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一种对待人生、安顿心灵、抚慰情感的模式。明代中叶以后的赤壁图,画面氛围更趋于宁静平和,反映的是江南文人的生活心境,他们更多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其交往对象包含士、工、商等多个阶层,士大夫的书画活动更趋于商业化,市场上对艺术品的鉴藏品味也更趋于文人化,苏轼和赤壁赋题材广受欢迎,成为世人的心灵慰藉。

(横置观看)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lot 925
文嘉(1501-1583) 洗竹山房图卷
手卷 设色纸本 1578、1544年作

画心:25.8×111.5 cm. ;题跋:25.6×92 cm.



展览:
1.玉斋珍藏明清书画展”,耶鲁大学美术馆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1994年4月9日-7月31日。
2.“玉斋珍藏明清书画展”,密歇根大学艺术博物馆University of Michigan Museum of Art,1994年9月10日-11月19日。
3.“玉斋珍藏明清书画展”,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4年12月16日-1995年2月25日。
4.“玉斋珍藏明清书画展”,斯宾塞美术馆Spencer Museum of Art,1995年4月9日-6月18日。
5.“承古融今 星汉灿烂——中国嘉德艺术品拍卖20年精品回顾展”,中国国家博物馆,2013年11月12日-30日。
出版:
1. 班宗华编著《玉斋珍藏明清书画精选》,第99至101页,耶鲁大学美术馆,1994年。
2.《嘉德二十年精品录 古代书画卷·一》,第89号,故宫出版社,2014年。
3.田洪编著《王南屏藏中国古代绘画》上,第96至97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
4.《承古融今 星汉灿烂——中国嘉德艺术品拍卖二十年精品回顾展》,第26号,中国艺术出版社,2015年。
著录:王季迁、孔达编《明清画家印鉴》,“陆师道”第5、8、10印,商务印书馆,1940年。
说明:
1. 此作经蛟川马氏、吴子深、朱靖侯、林尔卿、王南屏鉴藏。吴曾善题签。
2. “蛟川马氏珍藏、汉庐珍藏”虽不知何人,但其藏有陈淳《溪山泛舟图卷》(南京博物院藏)、文嘉乔林清影图(辽宁省博物院藏)等名作,可见其赏鉴之精。
3. 吴子深(1893-1972)原名华源,号桃坞居士,江苏苏州人,家为吴中望族,收藏宋元古画甚富。吴氏与吴待秋、吴湖帆、吴观岱有“江南四吴”之称,与冯超然等有“三吴一冯”之称。
4. 朱荣爵,字靖侯,安徽泾县黄田人,精鉴别,富收藏,民国时期著名收藏家,与吴湖帆、张葱玉等互有往来,陈巨来曾为其刻“子孙保之”、“珍颠宝迂之斋”等收藏印。
5. 林尔卿,宁波人,曾任明华商业储蓄银行董事,书画收藏显著,与赵叔孺、吴湖帆等友善。《吴湖帆日记》中常有提及彼此过从斟酌书画。王季迁与孔达编《明清画家印鉴》中陆师道的三方印鉴即取自此作,时为林尔卿收藏。
6. 王南屏(1924-1985),号玉斋,是20世纪中国书画主要收藏家和鉴赏家之一。二十岁时,王南屏已经购入自己第一批画作。叶恭绰为其引荐上海知名艺术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便是当中之一。他的藏品所代表的文人画传统的历史,是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私人收藏。
7. 吴曾善(1890-1966),吴郁生之侄,字慈堪,号小钝,江苏元和(今苏州)人。曾任东吴大学教授,后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对古文字研究甚深,能以甲骨文字作书成联,颇有功力。

图片
文嘉竹山房图卷》局部

玉斋主人王南屏旧藏文嘉《洗竹山房》一卷,绘坡脚溪水之畔,有幽静庭院,门前流水潺湲,客过石桥,细篱宅门处,主人拱手迎宾。庭中广植林木修竹;沿蜿蜒石径,一士顾盼,身后童子捧书随行;室中二士,或为主人,或为宾客,相谈似久,更或是期待良朋,共叙佳话。是图斋堂明净,侧有湖石盆栽,小室高烛待烧,以备通宵畅谈。文嘉侄孙文震孟在《长物志·山斋》中写道:“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课爽心神,太敞则费目力。或傍檐置窗槛,或由廊以入,俱随地所宜。中庭亦须稍广,可种花木,列盆景”,所论与此图描绘之景殊为契合。斋室内外的陈设,处处显示出山房主人的闲情逸趣,身后几上摆插花、香盒、香炉、香瓶(内放香筷、香铲),几下两瓶插花,其闲情雅致,高朋雅集之状,一脉江南文人雅士生活之状。全卷浅绛设色,用笔松散,一派含蓄蕴籍、萧散淡然之气,为文嘉极精之作。

图片
文嘉洗竹山房图卷》局部

文徵明的弟子门生众多,受文徵明影响的文氏后裔中,如文彭、文嘉、文伯仁、文元善、文从简、文震孟等人皆为能书善画者。在这些后人中,文嘉最有乃父风范,加之一直作为项元汴收藏书画的顾问,所以他在吴中文人群体内中有着极高地位,也因此,文嘉的绘画不仅继承了文徵明的衣钵,更为重要的是,从古人处汲取的传统,使其更上一层楼。但是,文嘉受文徵明“隐逸”思想的影响,在面对屡试不第,官闲职冷的仕途时进而潜心绘艺,畅意山水,悠然自得。他与同样绝意仕途的唐寅作诗唱和,写道:“人生万事何足问,但愿有酒常花前。世人妄想慕富贵,不知富贵多前缘”。他还曾作《白燕》一诗以示自己对功名的不以为意:“也知自惜奇毛羽,不向朱门汗漫飞”。

图片
文嘉洗竹山房图卷》局部

隐居之后的文嘉,如同本卷描绘的《洗竹山房图》类似,雅集、访友、纪游、卜居等等成为其主要活动,由外部繁杂生活转向内心的安静。由宋代出现的生活四艺——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这些皆为当时文人雅士平日修身养性的课题,在文嘉身上充分的发展起来,追求精致的生活方式,将生活审美化,审美生活化,显示出与大众不同的高雅趣味。如其在嘉靖四年偕同好前往惠山只是为观摩王绂的书迹,游玩惠山之余,汲泉水烹茶,后忆品茶之情境,作《惠山图》卷。本卷《洗竹山房图》中,在文人的雅集生活场景中,重点描绘的焚香、插花、以及旁边的盆栽,都是其安闲舒雅生活的外射,虽然以长枝的花卉插在胆瓶,但这种热情恰恰说明了其内心对此时生活的肯定。

《洗竹山房图》卷作于“万历戊寅”,即1578年,时文嘉78岁。此作可称是其晚年用心之作,近似的风格还可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文嘉于万历甲戌(1574)所作《溪山行旅图轴》、万历己卯(1579)所作《夏山高隐图轴》,其山石树法极为一致。

图片

《溪山行旅图》1574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夏山高隐图》 1579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值得一提的是,现藏上海博物馆文嘉和钱谷、朱朗于嘉靖庚子(1540)合作一幅《药草山房图》,布局与本卷一致或许是合作原因,《药草山房图》绘制山石、树法笔法必然呈现不为统一的格调;亦因为表现“药草山房”,所以灵芝、野菊等植物生长苗圃作为重点描绘对象,其是为目的和意义较为直接的“斋号图”;本作《洗竹山房图》近似于“雅集图卷”,文人气息较为强烈,或许是时隔几十年之后,故地重游,或许是对合作的一种纪念,重写故念,也是吴门画派绘画一种较为常见的模式。

图片
文嘉洗竹山房图卷》局部

本卷画后陆师道为张元举书写的太湖杂歌十首,当为合璧。陆师道,字子传,人称五湖先生,长洲(今苏州)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迁礼部郎中。以养母回乡,拜于文徵明门下,自称弟子。诗文书画兼擅,人称其得“文氏四绝”。观此卷书法,秉承文徵明平和端稳风格,运笔能化激厉为平静,无丝毫苟且,尽得文氏神采。张元举,字懋贤,号五湖,为吴县诸生,是文徵明弟子陈淳之外孙。张元举也擅画,得陈淳之法,善花鸟,气韵生动。

图片
文嘉洗竹山房图卷》局部

此作流传顺序清晰,经蛟川马氏、吴子深、朱靖侯、林尔卿鉴藏,后归玉斋主人王南屏。“蛟川马氏珍藏、汉庐珍藏”虽不知何人,但其藏有陈淳《溪山泛舟图卷》(南京博物院藏)、文嘉乔林清影图(辽宁省博物院藏)等名作,可见其赏鉴之精。“子深鉴赏”为近现代著名海上画家吴子深鉴藏印,可知此卷吴氏曾藏。朱荣爵,字靖侯,安徽泾县黄田人,精鉴别,富收藏,民国时期著名收藏家,与吴湖帆、张葱玉等互有往来,陈巨来曾为其刻“子孙保之”、“珍颠宝迂之斋”等收藏印。本场拍卖另外一件重器唐寅《松冈图》卷亦为吴子深、朱靖侯旧藏,并经张葱玉审定。林尔卿,宁波人,曾任明华商业储蓄银行董事,书画收藏显著,与赵叔孺、吴湖帆等友善。《吴湖帆日记》中常有提及彼此过从斟酌书画。王季迁与孔达编《明清画家印鉴》中陆师道的三方印鉴即取自本作,时为林尔卿收藏。

此后,《洗竹山房图》卷后为玉斋主人王南屏收藏。王南屏(1924-1985),号玉斋,祖父是前清秀才,父亲王有林,经营染织业,经商之余,喜读书和收藏古画。王南屏从小耳濡目染,为日后收藏古画打下了基础。1944年,随父亲移居上海,与叶公绰同住在上海建国西路506弄。这年冬天,二十一岁的王南屏在叶恭绰介绍下,收藏了米友仁《潇湘奇观图》,一时享誉上海鉴藏界。之后,陆续接手叶公绰、庞元济、吴湖帆、蒋祖诒、颜世清等诸多名家旧藏。1949年春,王南屏携妻儿及部分藏品移居香港,有许多重要藏品在当年并未携带出境,由父亲王有林代为保管。到香港后,在经商之余继续购藏书画,并加入香港著名收藏家社团“敏求精舍”。1986年,王南屏夫人和子女,完成了他的遗愿,将北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和《王文公文集》(宋刻龙舒本)捐赠与上海博物馆,并将王南屏旧藏的部分明清书画,陆续捐赠与耶鲁大学美术馆、加州圣塔芭芭拉美术馆、香港中文大学美术馆等。1994年,王南屏先生的子女,在将部分王南屏旧藏的明清书画捐赠与耶鲁大学美术馆的同时,还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玉斋珍藏明清书画展”,并有班宗华教授主编《玉斋珍藏明清书画精选》一书出版,共收入一百二十二件明清书画作品。此件文嘉《洗竹山房图》便在其中。

(横置观看)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