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徽州散文选】徽州婺源县学藏书阁记

 新用户2420aRkV 2023-09-12

道之在天下,其实原于天命1)之性,而行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其文则出于圣人之手,而在于《易》《书》《诗》《礼》《乐》《春秋》,孔孟氏之籍,本末相须2),人言相发3),皆不可以一日而废焉者也。

盖天理民彝4)自然之物,则其大伦大法之所在,固有不依文字而立者。然古之圣人,欲明是道于天下,而垂之万世,则其精微曲折之际,非托于文字亦不能以自传也。故自伏羲以降,列圣继作,至于孔子,然后所以垂世5)立教之具粲然大备6)。天下后世之人,自非生知7)之圣,则必由是以穷其理8),然后知有所至而力行9)以终之。固未有饱食安坐,无所修为,而忽然知之,兀然得之者也。故傅说10)之告髙宗曰:“学于古训,乃有获”,而孔子之教人亦曰:“好古敏以求之”,是则君子所以为学致道11)之方,其亦可知也已。然自秦汉以来,士之所求乎书者,类以记诵、剽掠为功,而不及乎穷理修身12)之要。其过之者,则遂绝学捐书13),而相与驰骛14)乎荒虚浮诞之域。盖二者之蔽不同,而于古人之意则胥失之矣。

呜呼,道之所以不明不行,其不以此与?

婺源学宫讲堂之上,有重屋15)焉,榜曰“藏书”,而未有以藏。莆田林侯虙16)知县事,始出其所宝《太帝神笔石经》若干卷以填之,而又益广市书凡千四百余卷,列庋17)其上,俾肄业者得以讲教而诵习焉。

熹,故邑人也,而客于闽。兹以事归,而拜于其学,则林侯已去而仕于朝矣。学者犹指其书以相语,感叹久之。一旦遂相率18)而踵门19),谓熹盍记其事,且曰:“比年以来,乡人子弟愿学者众,而病20)未知所以学也。子诚未忘先人之国,独不能因是而一言以晓之哉?”熹起对曰:“必欲记贤大夫之绩,以诏后学垂方来21),则有邑之先生君子在,熹无所辱命。顾父兄子弟之言,又熹之所不忍违者,其敢不敬而诺诸。”于是窃记所闻如此,以告乡人之愿学者,使知读书求道之不可已,而尽心焉。以善其身,齐其家,而及于乡,达之天下,传之后世,且以信林侯之徳于无穷也。是为记云。

淳熙三年丙申夏六月甲戌朔旦,邑人朱熹记

注释:

1.天命:指天道的意志,延伸含义就是“天道主宰众生命运”。语出《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

2.相须:亦作“相需”。互相依存,互相配合。《诗·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毛传:“风雨相感,朋友相须。”

3.相发:相感发。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太史于战国,于说取韩非,于文取屈原,皆深嗟极慕。要以二子穷愁郁抑,触讳杀身,与己意相发,故沾沾焉。”

4.民彝:犹人伦。旧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伦理道德准则。《书·康诰》:“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 孔传:“天与我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而废弃不行,是大灭乱天道。”

5.垂世:留传于世。《<书>序》:“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

6.粲然大备 : 粲然,明白、明亮。备,完备、齐全。指清清楚楚,详备其中。

7.生知:指不待学而知之。语本《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 

8.以穷其理:即穷理,意思是指穷究事物之理。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二》:“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9.力行:努力实践,竭力而行。

10.傅说:傅氏始祖,古虞国(今山西平陆)人,生卒不详,殷商时期著名贤臣,先秦史传为商王武丁丞相,为“三公”之一。

11.为学致道:勉力于学,推致其道。

12.修身:是指修养身心;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

13.捐书:废书不读。《庄子·山木》:“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

14.驰骛:指在某一领域纵横自如,并有所建树。 

15.重屋:屋顶分两层的房屋,指楼阁。

16.林侯虙:宋福州福清人,寓居吴县,字德祖,号大云翁。哲宗绍圣四年进士。累官至开封府左司录,以不乐府尹所为,引疾纳禄归。有《易说》《礼记解》《西汉诏令》《大云集》等。

17.庋:放器物的架子。

18.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荀子·富国》:“百姓诚赖其知也,故相率而为之劳苦,以务佚之,以养其知也。”

19.踵门:亲自上门。《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

20.病:缺点、缺陷。

21.方来:将来。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王孙圣)博学强识,通于方来之事,可占大王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