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外表,是女子,本该柔弱,却坚定无比。 看业绩,是顶天立地的女中豪杰、巾帼英雄。 她是女人,本该相夫教子,但她却承受了国家大事、社会责任的重担,闯出自己一片无比灿烂的天地。 提起陈薇,那名字是响当当的,中国首席安全生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名校毕业,特招入伍1966年2月26日,陈薇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县。 小时候的陈薇非常聪明可爱,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 22岁的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陈薇不觉得化学枯燥,她反而觉得化学非常有趣,也非常喜欢化学,非常享受化学实验的过程。 ![]() 25岁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工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陈薇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容貌端庄秀丽,多才多艺,是公认的清华大学的校花。 ![]() 1991年4月特招入伍,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工作。 32岁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基因工程专业微生物学专业的医学博士学位,并被选入军事医学A类人才库。 临危受命,战胜病毒陈薇长期致力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被称为“病毒的克星”。 从非典、埃博拉病毒再到新冠肺炎疫情三次临危受命,带着军人的使命,顽强阻击了疫情的蔓延,在抗病毒领域做出了突出成就和贡献。 ![]() 第一次临危受命:2003年抗击非典 20年前突如其来的非典,让人们措手不及。 她与她的团队冒着生命危险,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实验室里连续奋战,研制出了有效抑制SARS病毒的干扰素,效果非常明显,并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全国各个区域。 ![]() 第二次临危受命:2014年抗击埃博拉病毒 2014年,西非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埃博拉疫情,一旦感染死亡率达到90%。 陈薇带领团队深入非洲疫区提取样本,经过1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地研发出了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挽救了非洲大陆无数人的生命。 ![]() 第三次临危受命: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 2020年初,武汉成为新冠疫情的重灾区。 陈薇又一次奔赴抗疫第一线,搭建临时实验室,展开病毒分析和疫苗研制工作。仅仅在几天时间内就研发出了检测试剂盒和自动提取技术,2020年3月,研制的疫苗投入临床实验,后被大规模的使用。 ![]() 邂逅浪漫,收获爱情陈薇与丈夫麻一铭的浪漫爱情是在她去北京上学的火车上开始的,惺惺相惜的两个有情人,一见钟情,再聊定终身。结婚30年,丈夫从来没有让妻子做过家务事,让她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科研工作。 ![]() ![]() 如今,儿子也被教育的很优秀,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2020年9月8日,陈薇之子麻恩浩在中国工程院学习抗疫院士科学精神座谈说:“记忆中和母亲相处的时间总是很少,但她从来不会对我提过高的要求,对我的每个选择也都充分支持。母亲曾对我说:'你这辈子做好两件事就可以,第一件事是娶自己喜欢的女人,第二件事是做自己喜欢干的事业。” ![]() 一身戎装,人民英雄她一直与“病毒为伍”、与“疫”同行,她是最美的逆行者。从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到新冠肺炎防治,在每一次紧要关头,她总是第一时间冲在第一线。 2015年7月,光荣晋升少将军衔。 2019年11月,她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9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国家领导人向她颁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作为科学家,运用自己的智慧,攻坚克难,与病毒打交道,守卫人民健康。 作为一名军人,她有自己的血性,军装就意味着责任,军装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舍身为国,意味着守护和平。陈薇始终紧盯一切可能影响国家的生物安全隐患,勇闯生物安全领域无人区,为国铸造生物防控坚盾,用科技的力量维护国家安全。 ![]() 真正担起民族重担的从来不是光鲜亮丽的流星,而是默默耕耘的国士,他们是国家脊梁,民族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