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随笔:思想史 从火种到弗洛伊德(11 完结)

 书虫小记 2023-09-13 发布于北京

作者分析认为,德意志民族在人文与科学的理解上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双重性,或者说始终如一的矛盾属性,这深刻地影响了德意志人的精神走向。

在德语中,文化是指艺术、哲学和人文,文明则是指社会、政治和技术。在德意志人看来,文化显然高于文明。在19世纪下半叶的那批杰出天才们的身上,人文与技术的分裂个性体现得尤为明显。

举个例子,提出了量子理论的普朗克,尽管量子理论堪称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但普朗克本人并不这么看——普朗克是一个钢琴家,他自己包括自己的家人,都认为人文科学才是最高级的知识形式科学家只是生活在森林中的乡巴佬

后来的恩斯特·马赫则走上另一个极端,他认为一切人文学科都是无用的假说,一切知识都可以还原为感觉,科学的任务就是用最简单的、尽可能中性的方法来描述感觉的数据

这一深刻的分裂——人文与科学和技术的分裂,反映到精神领域,就成了精神与力量的对立,知识和精神与权力与控制的对立

德国文化中还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内向性”,即远离政治与社会,返身向内。在很多时候,德国的艺术家、哲学家们,包括科学家、技工,都故意避开权力和政治,一大批杰出的头脑,把政治与社会置之度外。

反过来,在权力与政治领域,几乎就完全留给了德意志民族主义精神去主导,民族主义又通过政治运动发展为种族主义。种族主义在后来与不懂权力与政治的科学和人文相结合,诞生了最可怕的力量——纳粹体制下的科学种族主义

一句话,德意志民族的“内向性”,对文化——人文学科的倾心,导致了它的文明——政治、权力与技术背离了价值轨道,产生了可怕的后果

19世纪70年代,也正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巅峰时期,殖民地域的第一代接受西欧学术教育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开始对帝国和殖民的影响进行反思。这些系统性的反思,又反过来增促西方各国完善帝国的治理方式。

作者很经典地以英语自身发展为例,描述了英语民族如何发展为世界性帝国。

英语最早是公元5世纪西欧北部日耳曼人说的一种语言,自罗马人离开不列颠岛之后,他们进入到了不列颠。不列颠岛的原住民是凯尔特人,后来因为罗马人统治,凯尔特语里加入了拉丁语。

日耳曼部落中的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到了之后,盎格鲁人的方言成为英语的基础——时至今日,trije树,froast霜冻,blau蓝色,与荷兰弗里斯的语言基本是一致的。

盎格鲁人也从原住民凯尔特人里借用语言——win酒,cetel牛群,streat街道。盎格鲁人语言中,you你,man男人,son儿子,daughter女儿一直沿用到现在。地名后缀有ham的表示农场,如BirminghamNottingham等。后缀有by的是城镇,CorbyDerby等。父亲名字后加son造出新的名字,JohsonHudson等。

进入10世纪后,受到诺曼底的征服者威廉影响,法语被大量借用——法语带来的是秩序、享乐,如army军队,throne王位,duke公爵,吃的就是pork猪肉,sausage香肠,biscuit饼干。法语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毕竟,此时还是岛国的英格兰物产和生活都没有那么丰富。

英语真正成为英格兰自信的母语,还是在12世纪兰开斯特公爵封王之后,开始大量使用英语,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普及,并且推动了圣经的英语化。13世纪的乔叟已经主要使用英语创作了。

这是英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此后英语在宗教、王室的使用上定型。

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时代,随着英格兰海洋势力扩张,英语进一步丰富——bamboo竹子(马来语),coffee咖啡(土耳其语),alcohol酒精(阿拉伯语)。而且由于科学的兴盛,诸多希腊语和拉丁语开始在英语中复活——skeleton骨架,thermometer温度计,parasite寄生虫等。

美洲的发现又激发了新词进入,foothill山脚,bluff峭壁,浣熊raccoon

殖民印度又引入了梵语,thug暴徒,pyjamas睡衣,khaki卡其等。

语言的生长,就是民族力量的伸张

从盎格鲁-撒克逊文明视角来看,这确是此文明体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年代,对自我进行的一场革命——革命的结果,是世界霸主之位,从伦敦逐步转移到了纽约

从国家建设角度来看,美国也必须重新塑造自己的国家精神——1803年通过购买路易斯安娜成倍扩张领土之后,种族、部落、民族、语言、宗教等等各方面问题都促成美国必须重新塑造国家精神,塑造民族精神——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美国需要进行一场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实验——来自不同国家、种族、文化、语言环境的人们,能否组成一个新的国家,成为一个新的民族?

具体推动这个实验进行的,塑造出了现代美国精神的人主要是:拉尔夫·艾默生、奥利弗·霍姆斯、威廉·詹姆斯、本杰明·皮尔斯、约翰·杜威。

这些人个性极为鲜明,从不赞同对方,但他们的事业却从多方面形成交叉,作为一个整体,他们把美国思想推向了现代化,改变了美国人关于教育、民主、自由、公平和宽容的思考方式与观点

作为美国人,这群精英天然地认为,思想的意义并不是在那里等着人们去发现,而是一种工具,是人类发明来应对所处世界的。思想的存在不取决于其永恒性,而在于其适应性

加之美国国土实在太过辽阔,资源实在太丰富,这个国家的人们几乎无暇内耗、内卷,从1800年到1900年整整一百年间就在不断地西进、北进、拓展自己的领土和家园,追求财富。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是新教的传播,以及不论肤色、种族、语言的普适性——这是美国精神一个重要的方面。

任何一个想法、一个商业计划、一个生产模式,美国人首先想到的是能否惠及到所有人,能否把市场规模尽可能扩大,能否用最简单实用的规范把它标准化,像推土机一样推广到世界每个角落

新教辛勤地普及,一个显著的结果就是知识中心的创立——耶鲁、普林斯顿、芝加哥、霍普金斯、哈佛等等大学的建立和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而英国的牛津、剑桥,则迟至19世纪中叶才开始跨教派招生。

美国精神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出于实用的需要——崇尚法律超越了崇尚宗教。这来源于爱默生。爱默生认为,科学也好、宗教也好、法律也好,都是应对人类在不同生存环境下的需要,人与人在宗教组织之外的关系,有可能比在宗教组织内更为融洽和广泛

接着就是小奥利弗·霍姆斯律师的出现,这是一位从哲学角度把美国人的法律意识体系化了的律师。

他明确提出: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经验。经验就在于放长时间段来考察过去判例形成的后果,就在于平衡自由与公平,平衡成本与公平

另外,法官不能有政治主张,必须独立于行政(对比我们的党委领导一切)。同时,要采用社会统计调查方法来研究个人行为与群体的关系——这开启了法律民主化、公众化的第一步。

独立战争后,威廉·詹姆斯从哈佛毕业,在德国求学,引入了德国的实验心理学作为美国本土实用心理学的基础工具。

詹姆斯创立了美国影响至今的行为实验传统——从具体的事例,具体设定的环境来考察人的行为和反应,绝不脱离实际的background。这一工作方式,被广泛应用到了商业、军事、法庭、教育等各种领域。

查尔斯·皮尔斯则在研究麦克斯韦的热学理论时发现——物理规律并非牛顿的机械学说,从来就不是绝对精确的,越精细的领域,其不确定性越大,需要用到概率统计的地方就越多。

在研究达尔文进化论时,他发现,总会有一些在正态分布之外的突兀案例,恰恰是这些突兀的案例,为种群造就了一种进化优势,提供了适应性选择

皮尔斯指出:如果连最小的、或在某种意义上最为基础的物理事件都不是确定的,那么人的大脑如何可能成为现实的“镜子”不犯错呢?所以说,理性是有限的,不可靠的,经验则不可或缺,即便是科学,也需要陪审团。知识是社会性的

詹姆斯在他的实验心理学中更进一步认为,即便是真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循环生长的。思想是个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某一结局,某一后果,都是阶段性的,在思想开端就已经呈现。真理偶然成为一种观念,观念通过人的行为变成事实,事实则由事件成就

个人认为,以上两人的思想,对于理解今天美国在各个学科领域乃至政治军事领域的领先优势,是非常关键的助力

可是今天我们的主流是强调简单化的敌对与斗争,关键是这个“斗争”也并非中国传统政治策略的精髓,中国传统讲的是“非战”与“和谐”,斗争并非中国特色,而恰恰来源于“西方”的“那一套”——王权与教会的斗争。我们就是这么矛盾地处理着国际关系。

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约翰·杜威则把上述观念与方法应用到了教育领域,造就了美国的大众化教育体系——不然新中国为什么会全盘照用美国的学制教育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19世纪40年代开始,大量美国学人都奔赴德意志求学,也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美国教育与英国的学院制分道扬镳,接纳了德意志的学科分类模式。

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一个显著后果是,1870年,美国诞生了一大批对于全世界而言都具有独创性的发明家群体。这个时期的美国,堪与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公元13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公元18世纪工业革命的英国相比。

枪械、弹药、电灯、电报、电力系统、轮船、留声机、缝纫机、橡胶制品、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大众银行、风投、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冰箱……敝号在前年八篇幅随笔《他们创造了美国》中有详尽介绍。

就稍稍看看历史吧,强国的强大不是我们今天简单概括的掠夺和无耻就能造就的。

心理学的实证主义在一个特定社会中引发了如此之大的影响,造就了一种社会模式,这在思想史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不过,到底一切都原发于西欧。19世纪末,仍然是在西欧,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堕落的理论——无意识理论。

简要回顾一下三次“堕落”——先是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把地球从宇宙中心位置上拉下马来,世界“堕落”了;接着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把人类从神之子这个万物中心的位置上拉下马来,人类“堕落”了;第三就是19世纪末的弗洛伊德,他的潜意识把人类的自我从自我中心的位置上拉了下来,人类的自我也“堕落”了——人类什么也掌控不了,即便是自我,也被我们并未意识到的潜意识所控制着!

作者认为,在整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几个人像弗洛伊德那样,经历重新的评价。达尔文没有,马克思也没有过。

弗洛伊德这个典型的书呆子,还在年轻时代就雄心万丈,幻想自己会是汉尼拔、克伦威尔、拿破仑,成名之后,他幻想自己是达芬奇、达尔文、伽利略。

实际上,无意识或者潜意识理论,也有深厚的背景。

第一个发现或者说提出过无意识问题的,是18世纪的弗朗茨·梅斯梅尔医生。这位医生认为人的内心世界有一个看不见的大陆,有一种看不见的流体,可以被引导并开展一些精神治疗。

接着是弗洛伊德曾经合作过的精神病医生让·马丁·夏科,这是一个使用催眠术进行精神治疗的医生。他发现,把人催眠之后,一种他意识不到的新的生命和人格会显露出来

在弗洛伊德之前,19世纪初到中叶,已经有了不少有关无意识的著作出版,如冯·哈特曼的《无意识哲学》;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其实也涉及到了人的意志的双重性问题。

19世纪中叶开始,主要是在德国和法国,精神病医生和道德学家经常面临和处理儿童性行为等问题了。

也就是说,早于弗洛伊德的理论之前十余年,无意识这个概念在西欧就已经流行开了很多关于儿童性行为、恋母情结、性压抑、力比多、本我、超我这些心理学和哲学概念,也都已经存在很多年了。

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共同出版了《癔症研究》,第一次陈述了关于潜意识的观点。接着1899年,他的《梦的解析》出版。值得一提的是,人类明确系统化无意识研究,与人类第一次发现甲骨文,几乎是同一时间。

梦的解析遭受了广泛的批评和抵制,第一次出版只卖了228本,而且学校里也没有人听他的讲座。

同时期,与弗洛伊德一样在阐释无意识问题的,还有被称为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造型艺术领域,那就是19世纪中叶兴起的印象派——梵高、马奈、德加、莫奈,以完全反传统、反沙龙的笔法展现他们反理性、反城市化、反绝对的主张。

文学领域则是易卜生、斯特林堡,还有俄罗斯辉煌的文学家群体——屠格涅夫、托尔斯泰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简直就是文学领域的弗洛伊德,他们描述的全都是传统观念下人格的另一面。

逐步的,一直到20世纪之后,弗洛伊德的理论才逐渐得到认可。他把“尊重临床证据”引入了之前一直乱七八糟的无意识现象研究的思想领域,用系统的理论把之前明显非理性的深层自我呈现出一致性,以科学名义使之获得了尊严和广泛的承认。

弗洛伊德的重要在于,从1500年一直到1900年的四百年间,西欧从思想、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上的全面崛起,走的乃是一条复兴亚里士多德思想的道路,它与人类之外的世界有关,是观察、探索、传播、发现、测量、实验和量化操作外部环境的结果。

没有人质疑西欧四百年发展道路,推进了世界的物质和技术进步(当然现在我们在质疑)。然而,其实西欧仍然有另一股思想主流,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亚里士多德的世界相对应——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人类对自身和内心世界的探索。这个领域的探索与分析,形成了西欧关于世俗社会的政治体系、法律体系和社会科学。这一部分,恰恰在大多数人看来,被证明为是失败的。

弗洛伊德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出现,可能是一种伟大象征——20世纪之后人类探索的重要领域,也许就是人类自身及内心世界,也许就是把亚里士多德的世界与柏拉图的世界进行融合与综合的方向——关于大脑的科学,关于意识的科学,关于心灵的科学

也许吧。我们去观察和分析自我,观察与分析内心,有没有考虑过另一个角度,你说是佛陀的视角也好,说是道家的视角也好,说是量子力学的视角也好。

有没有可能,其实并没有一个自我在那里,并没有一个内心的东西在那里?无论如何,没有什么是屹立不倒的,没有什么是经久不衰的,也没有什么是我们一致认同的,更没有什么是无可辩驳的——因为可能本来就一无所有

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思想也是,因此,是否我们只有通过观察外部世界,把自我投射到外部世界,通过观察动作本身,来体会和发现“自我”?

也许。

感谢大家的耐心。

读和写是分不开的,读是在输入,经过思考之后,加上自我思考的东西再转述出来,这是敝号唯一想做,想探索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