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努力

 日进志 2023-09-13 发布于广东

这是日进志第 412 篇原创文章




邀特别的你同行,记得关注我们哦

佳琦的努力和普通人的下坠

前几年看到 GQ 的一篇李佳琦专访,那不仅是我第一次管窥到直播这种已然蔓延至大江南北的“新生事物”,更是认识了这位有热爱,又超级敬业极为努力的男生,他死死抓住风口,且真的乘势飞了起来,既撞了时运,又不无草根逆袭的个人英雄主义叙事。

很好看。

这几天的事大家也知道了,曾经两眼放光的主播,在直播间显得疲惫而缺乏耐心。互动时对嫌贵的留言回怼:“有些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这句可以说是直播间的灾难了。还不说讲这话的对象是你的衣食父母,就算是没有利益关系的人,这句也相当不尊重人。这几天看到几篇不错的文章,有谈努力与幸运的关系,有从国货品牌的品牌溢价来探讨,也有从高强度职场人的心理健康角度来讲,也有谈到主播的 KOL 化及其准备不足。(如果想看其中哪篇/角度,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我将链接推给你)

我关注的一位博主从“努力”的角度来讲,这也正是我感兴趣的方向。我一边搬搬他的,一边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纯银谈努力
(根据微博整理)

努力这方面,我和李佳琦是一类人,所以还算能共情他。我们都是奋斗狂,他比我拼多了,但我努力的程度也是普通人远远不能及的。正因为如此,我才知道他的想法错在哪里。

奋斗狂的驱动力有两个:天赋和机遇。

机遇很容易理解,现在不是机遇没了嘛,所以大家才这么反感对努力的说教。

但一个纯种的奋斗狂,即便什么机遇也没有,他还是比别人更努力得多,并且大概率因此比别人活得更好。

因为他有奋斗的天赋。你没听错,奋斗是一种天赋。

这种天赋意味着,你很容易找到某些方面,自己对外界正反馈的敏感程度比别人强很多。别人可能需要强度 50 的正反馈才会持续努力,你只需要强度 5 就嗨起来了。

甚至于,在几乎没有外界正反馈的前提下,做这件事,做好这件事,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一点,内心正反馈也会驱动你持续努力。

一个持续努力的人,只要方向别太离谱,大概率比别人活得更好。

拿我自己举例子,2009 年开始写产品 Blog,一开始写几千字,阅读量不到 100。你没看错,单篇阅读量不到 100,互动数 1-2。但我写出来就很开心。

在极低互动的环境下,每周 1-2 篇 Blog,每篇两三千字,写了一年多,2011 年单篇阅读量终于涨到了……一千多。

我好开心,有一千多人来看我的产品分享咯!而现在,持续十几年的产品分享,最终给我带来了可观的影响力,人脉关系,甚至还可以写专栏卖钱。

以上案例应该解释清楚了,为什么奋斗也是一种天赋。

有这个天赋的人,往往不理解别人为什么不奋斗,为什么不努力,我明明从努力奋斗中获得了这么多的收益,你们学一下我不行吗?

不行。

他们努力一下,正反馈不足,就迅速放弃了。人是被反馈塑造的生物,一个人从什么地方,获得多少(对自己而言的)正反馈,就是他最大的天赋点。

有意思的是,我作为一个 “很容易燃烧起来” 的奋斗狂,在非常多的领域都很努力,唯独对运动健身相当排斥。评论里无数人给我建议过无数运动健身的方法,吃减脂餐的方法,挨个试过,没一样能坚持三天。因为我从这些方法中获得的外界正反馈,内心正反馈,全都是负数,我只能感受到痛苦。

所以奋斗不奋斗这件事,不仅因人而异,在同一个人身上还因天赋点而异。

有这个天赋点的人,需要特别强大的共情能力,才能理解 “别人为什么不努力”。

因为这个天赋点是隐性的,他意识不到“我跟别人不一样”,我比他们努力是因为我更容易获得正反馈。

努力而未果,很正常


而就算拥有努力这种天赋(这已经很幸运了),是不是就一定能成功呢?先不说现在的经济大环境之差,努力和投入付之东流简直太正常不过。就算是在一个不算糟糕的大环境中,努力也未必就有回报。

上野千鹤子在东京大学开学典礼的演讲说:

今后等待着你们的会是一个“努力也未必有回报”的社会,这是人步入社会需要学习的第一课,天道酬勤只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你现在之所以会认为“努力就会有回报”,那是因为你一直以来所处的环境,有人在鼓励你,在背后推着你走,在前面提携你的点滴进步。

对于李佳琦在直播间的那段,不努力或不如你努力的人,不应该被批判;努力了而没有成功的人,不应该被责难。

正反馈


纯银提到:“人是被反馈塑造的生物,一个人从什么地方,获得多少(对自己而言的)正反馈,就是他最大的天赋点。“

人很难坚持一件可能是很值得坚持的事,是因为动力不足。比如说:

没什么效果,还累


这在运动时是很常见的事。常听到朋友说:跑步令我很开心,跑着跑着好像所有烦恼都没有了。我就两字:羡慕啊!我怎么觉得那么辛苦呢,简直像受刑。

而除了做这件事本身带来的愉悦感外(比如喜欢跑步的朋友),能看到运动带来的身体和身材变化,就是另一重动力了。这个就更难!因为它变化好慢,“没什么效果啊,就累。“ 如果你跟我一样这么想的,那当然坚持不下来。

没什么反馈,空屋回响一样


纯银说他坚持写产品博客,寂寂寥寥写了很久,不觉得苦,因为写作这件事令他乐在其中。巧,我认得的在网上写作的朋友都正好相反。

没什么人看啊 — 写着写着就觉得没意思了,算了吧,做别的去吧。

能够从正在做的事情里体会到乐趣,简直是中彩票一般的事情。纯银认为这是天分,可能的确如此,但另一个角度是,我们能不能为自己找到这个燃点很低的事情呢?

在《始于极限》中,作者写道:

天职 (vocation)、职业 (profession)、工作 (job) 是有区别的。三者重合是无上的幸运,但这样的情况寥寥无几。“无论能不能赚到钱都会做”的是天职,“利用专长谋生的差事”是职业,而工作是“奉人之命的有偿劳动,无关好恶”。除此之外还有爱好 (hobby),指自掏腰包也要做的事。

很容易被点燃 (自燃) 的领域,那是我们的爱好。或者是喜欢这件事本身,又或者是对沉迷其中的自己 — 那个专注而又有创造力的自己,两眼放光风采逼人的自己,爱这样的自己,爱自己的那个当下。

爱好没有怎么办?

无法“看到”更何谈爱上当下的自己,又要怎么办?

这种自我训练自我培养,都是很长期的事,当然也并不容易。可以顺着读读这两篇:好奇,像孩子一样眼睛里燃着光人与自己的关系。如果你想开始,那不如从现在开始!

循环与打破


人其实很容易套在一个一个循环里。

觉得某某领导不喜欢我 ➜ 特别担心他交代的事情犯错 ➜ 紧张啊 ➜ 没发挥出自己最佳状态 ➜ 被评价不高 ➜ 果然,他不喜欢我啊…

下次,这个循环再来一次。

大到宏观经济。

大环境不好,周围失业的人多起来 ➜ 好可怕 ➜ 未雨绸缪,我要攒钱 ➜ 尽量不花钱 ➜ 人同此心,大家都尽量不花钱 ➜ 商品卖不出去,紧缩 ➜ 更多人失业…

以上两个都是向下的、恶性循环。

最近难得听到有个朋友说公司业务有起色:开始有新项目进来了。不过,他话锋一转,略有担心:我们最近可还是一直在花钱呢。

可是,在还未见曙光的时候做些投入,探索些新方向,投入和探索有正向成果时,再继续做一些投入和探索,这就是一个向上的、良性循环啊。

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自己身处的循环,其实是有机会止损或打破的。

But how?And when?

这就是另外的个性化、当然也相当不容易的问题了。觉察到处在不自知不自觉的循环里,就已经是非常重要的改变的一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