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下一个“李子柒”

 谭洪福 2023-09-13



  最具人气博主、最具商业价值红人、年度文化传播人物、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历史上首个订阅破千万的YouTube中文创作者……早在几年前,李子柒就拥有众多网红梦寐以求的头衔,火遍海内外。

  通过她的镜头,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体验了中国田园生活的烟火气,被中国传统文化深深震撼,“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在短视频蓬勃发展、网红层出不穷的今天,谁将成为下一个“李子柒”?

图片

李子柒

  李子柒拍摄的是视频,沉淀的是思想,输出的是文化,回味的是中国最传统、充满时代感的自然美,这种独特的创意密码在自媒体平台具有降维打击的奇效。

  首先是平凡中打磨精品。为了拍摄兰州拉面的制作过程,她甚至去兰州拜师学艺一个月;她曾经用一年的时间还原了“文房四宝”的制作过程;她甚至一个人在院子里搭建茅草棚和秋千架。

  这种近乎于固执的坚持使她的作品淬炼成钢,成色十足,原汁原味,古色古香,这就是我们一直推崇的“工匠精神”,把拍摄的视频当作一件艺术品来打磨,去制作,求精度,不含糊。

  由于短视频的收益与视频数量和播放量息息相关,有人为了追求高收益,作品更新的频率很快,让“粉丝”有应接不暇之感,但这就像把双刃剑,作品的井喷往往伴随着制作质量的下降和内容的不够精致。

  而在李子柒那里,日更是不可想象的,历时半月或者数周,甚至间隔几个月不更新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好作品需要精雕细刻,往往创作时间愈久,酝酿越充分,打磨越透彻,质量和厚度也越深刻。

  其次是差异中寻求共鸣。类似于李子柒选择的文房四宝、酿酒采茶、刺绣纺织,都是几千年来世代传承的民俗精粹,但现在有多少人了解它的来世今生、制作过程、传统工艺与文化底蕴呢,更别说是外国人了。李子柒正是牢牢把握住了“文化差异性”这一精髓,用内容的最传统、最淳朴、最中国、最纯美来吸引眼球。

图片
李子柒最早期视频

  应该说,李子柒视频内容呈现的田园牧歌式“慢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除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记忆与文化认同,还在全球引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让更多对中国存在偏见的外国人认识到中国、了解了中国。其受欢迎程度从YouTube的订阅量可见一斑——创下了一千几百万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李子柒停更两年多的空白期里,不少短视频创作者复制其“田园+”模式,比如,复刻蓑衣、滚灯、打铁花等中国传统物件、技艺,用“文化版技术流”不断创造“涨粉神话”。

  抖音博主“山白”便是其一,他用古法制作徽墨的视频让“粉丝”大开眼界。

  “山白”从割漆开始,历经炼烟、取烟、洗烟、阴干、和胶、打墨等步骤,用时近两年,最终制成了价比黄金的徽墨。整条视频全长5分58秒,没有绚丽的特效、复杂的设计、聒噪的音乐,但作品丝毫没有冗长枯燥之感,反而用平静悠长的讲述成为不少网友心情的“减速带”,纷纷留言“这才是中国国宝”“中国不是没有奢侈品,是中国的东西奢侈起来买不起”,对传统工艺的珍爱和向往油然而生。

图片

“山白历时500多天制好的墨条

  博主“李意纯”娴熟地运用五角星竹编法、楮皮纸制作技艺、花丝镶嵌手工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复刻出了点翠滚灯,也唤起一众“粉丝”的文化觉醒和童年记忆。

  滚灯源于古代的上元节,明代笔记《酌中志》中记载了“圣驾回宫,其前导摆对之滚灯”的宫廷盛景。“掷烛腾空稳,推球滚地轻”,南宋诗人范成大也曾惊叹于滚灯的神奇。“童缚竹为轮,展转相环,旋转飞覆,而灯不倾灭”,滚灯应用的正是陀螺仪的结构原理,任凭灯笼外球如何翻转滚动,里面的蜡烛都不会熄灭,是真正的“科技与狠活儿”。这谁能不为“古代老祖宗的智慧”而震撼?

  “魔法少年”朱铁雄团队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细腻情感打造了一个“国风+剧情+特效变装”账号,被称作“国风类变装天花板”。在他的作品里,爷爷舍不得扔掉陈旧的皮影道具,是“旧的不去,新的也能来”的文化传承之道;习武男孩总是被打趴下却又能重新站起来,是“百战百胜只可谓勇武,百折不挠方可谓勇气”的人生经验;练了三年基本功还没有学唱京剧的学徒,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学艺之路……

图片

朱铁雄”变装

  “魔法少年”深入挖掘并演绎京剧、皮影、木雕、变脸、舞狮、甲胄等传统文化元素背后的勇气、坚持、传承、道义故事和精神内核,也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类似的文化“两创”博主有很多。一群对传统文化充满热情的年轻人,乐于“复刻浪漫中国”,以国风调动起国人内心最深处的共鸣。但与李子柒的强势“出圈”相比,至少目前来看,总归少了些传播力、影响力。

  他们差在哪儿?谁又会是下一个李子柒?

  在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品味“青绿千载,山河无垠”,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寻找独属于中国人的诗词情怀,在印有敦煌壁画元素的服饰中感受大唐气魄……“新国潮”已然打破年龄、地域、文化的限制,让中国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崛起,不仅仅是中国人,全球都在看、都在问,他们想要知道其中的奥妙。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阐释中国崛起的历史文化渊源恰如其分。而如何以此完成当代表达,并链接全球人的情感,则需要不断思考和尝试。

  “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最近,一部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出圈。短片采用拟人手法,讲述了流落在外的中华文物对“家”的想念、想要“回家”的热望,其实发出的是中国人对流落在外文物早点回国的呐喊。

图片

  如何以传统文化符号完成当代表达,《逃出大英博物馆》在社交媒体的“席卷”似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一定要链接人们的心理基因和精神追求,当好受众的“嘴替”和“梦替”。

  事实上,一个超级IP,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必须具备“普适”的价值观,即能够打破圈层、民族、国界等,引发全人类的情感共鸣。

  而真正的国风,也早已不是简单、短暂、脸谱化的中国元素刺激,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表达间的一种连接和平衡。通过这样的新国风,增进人类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

  这需要文化“两创”领域每一个人的热忱和赤诚、智慧和创意、责任和担当。而谁能打造出这样的文化IP,也必将成为下一个“李子柒”。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