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氏渡琼始祖相关资料 海南洪氏的光辉

 洪氏文化 2023-09-13

洪氏渡琼始祖相关资料

同治七年(1868年):洪钧(1839-1893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嘉庆十四年(1809年):洪莹(?-?,安徽徽州府歙县人)

明永乐乙末进士  洪豫

洪氏文化研究会海南(长流)分会筹备组 顾问:洪明耀   洪明子 负责人:洪昌光 成员:洪理总  洪明建  洪理利  洪延胜  洪学拓   洪明纪    洪昌英  洪理纯   秘书组负责人:洪理贤  洪明高 通讯录 洪理贤   洪延胜 洪明耀 洪理纯 洪理总 洪昌光 洪理梅 洪理利 洪明建 洪学拓 洪明高 洪明纪

迁琼始祖“洪英豪”于宋朝绍兴七年(1137)来琼任琼州刑明师,官职相当于现在的海南省高级法院院长、省政府秘书长。

祖墓位置 : 东左向:(篪公墓至中点距离20米;,西右向:(右围墙至中点距离17.2米,,南前向:(小叶榕树至中点距离17.9米),北后向:(后围墙至中点距离18米)

东                  |               20米 北18米 (中点)17.9 米 南                  |             17.2米                 西

洪氏文化研究会海南(长流)分会筹备组 : 新海村小组成员 :        指    导 : 洪理兴        负责人 : 洪明福 (纳计)                       洪明子        组    员 : 洪理梅                       洪理成                       洪理标

莆田坎头村现在是莆田秀屿区平海镇嵌头村,在宋代是著名的港口,所以宋代的大移民很多都是从坎头村出发,至今潮汕、海南、湛江很多地方都记载“先祖来自兴化府莆田县坎头村”。明代以后更名嵌头,周德兴来闽筑五卫十二所45巡检司,嵌头是一座巡检司,隶属于莆禧千户所

渡琼始祖洪(讳)英豪公于宋绍兴七年(1137)黄篪任“广南西路经略按抚使,兼掌军事,知琼州事”时,篪公聘请英豪公来任刑明师,英豪公娶林氏卜籍琼州居府城,后裔子孙迁移烈楼卜籍博抚村…………长流洪氏字辈 “德文廷五世至其”   清进士郑天章为洪氏(清直堂)题联 : “昌明理学登高第,赞述经书振古芳”。                                             新海支(廷)字辈从博抚村迁移那秫村,数十年后再迁至新海村卜居之迁支祖洪(讳)世光公也。世光公生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卒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50),享年六十六岁。                                                                   世光公娶云氏生有三子,长子至元、次子至诚、三子至德。                                         长子至元由至诚之子其英继嗣。次子至诚生有一子其英。                                               三子至德娶原配邝氏、妾吴氏,生有四子,长子其发、次子其茂、三子其球、四子其瑞。                                                                    至诚子其英娶叶氏生有六子,长子昌文、次子昌润、三子昌云、四子昌大、五子昌泰、六子昌河。                                              至德长子其发娶李氏生一子昌模。次子其茂生一子昌福。“三子其球生有四子 : 长子昌贤、次子昌止、三子昌    、四子昌赞”。 “ 四子其瑞娶原配王氏,妾李氏乃美李村人生有三子二女,长子昌裕、次子昌佑、三子昌拔”。                                                       其英长子昌文生有三子,长子明修、次子明优、三子明作生有三子理权、理武、理洋。长子理权娶孔氏生一子学芝,次子理武娶吴氏生一子学璞。                                        其英次子昌润娶孔氏生有三子明座、明信、明俊,(次子明信娶张氏生有三子,长子理标娶张氏生有二子学智、学渊,次子学渊生一子登宇。明信次子理深娶李氏生一子学强。明信三子理存娶王氏生二子学优、学良)。                                                                     其英三子昌云娶林氏生有一子明介,明介娶林氏生一子理梅,理梅娶林氏生二子学成、学才,长子学成生一子登俊,次子学才生一子登昊。                                                         其英四子昌大(继嗣)明子)。(五子昌泰生一子明子,明子娶王氏生三子洪飞、洪云、洪辉,长子洪飞生一子学顺,次子洪云生二子学聪、学宁,三子洪辉生一子学     )。                                                                        其英六子昌河生三子明其、明书、明花,长子明其娶王氏生有四子理精、理壮、理静、理岗,长子理精(养子)学群,次子理壮生一子学丘,三子理静生二子学   、学   ,四子理岗生二子学   、学   。三子明花 生一子理誉。                                                                其发子昌模娶郑氏生三子明圣、明世、明显娶孔氏生五子理忠、理信、理道、理德、理义,次子理信生一子学雪,三子理道生一子学好,四子理德生一子学拥,五子理义生一子学     )。                                                                       其茂子昌福继嗣明枢。(其球次子昌止生一子明枢娶原配王氏,妾    氏,生有三子理海、理林、理汉。长子理海娶庞氏生一子学友,次子理林娶   氏生有二子学雄、学壮,三子理汉生有一子学威。                                                     其球四子昌赞生有三子明恒、明富、明积,长子明恒娶郑氏生有二子洪凯、洪滨,长子洪凯生一子学   ,次子洪滨娶原配    氏,妾    氏,生有二子洪华、洪   。  次子明富娶    氏生一子洪伟。三子明积娶邝氏生一子洪亮。                                                其瑞长子昌裕娶孔氏生三子明贵、明桥、明宛,长子明贵娶林氏生一子理俊,理俊娶   氏生有二子洪健、洪康。次子明桥娶王氏生二子理波、理浪,长子理波娶   氏生二子学晨、学    。  三子明宛娶伍氏生有三子理炬、理冠、理劲,长子理炬娶符氏生一子学谦,次子理冠娶    氏生一子学    ,三子理劲娶   氏生一子学   。                              其瑞次子昌佑娶原配郑氏、妾陈氏生有三子明松、明梅、明福。长子明松娶叶氏生二子理兴、理奋,长子理兴娶邝氏生二子学骏、学发。次子理奋娶陈氏生一子学究。 次子明梅娶陈氏生有四子理胜、理利、理万、理岁,长子理胜生一子学润,次子理利生一子学达,三子理万生一子学政,四子理岁生一子学裕。  三子明福娶陈氏生一子理严生一子学旺。                                                      其瑞三子昌拔生一子明才娶林氏生有五子理顺、理成、理山、理高、理幸,长子理顺生二子学能、学诗,次子理成生一子学龙,四子理高生一子学文    ,五子理幸生一子学恩  。

为英豪公墓拟联 英才辅主清廉正气施谋略 豪杰知恩直耿纯情佑子孙 英才正气施谋略 豪杰纯情佑子孙 英清浩气施谋略 豪直浓情佑子孙 英才出闽辅黄施政明谋略 豪杰入琼助郡主崖定乾坤         (此联洪洋拟)       敦煌衍派过琼海, 瓜瓞绵延旺子孙! 洪氏英豪正气清风明策略, 共工子息枝繁叶茂遍琼崖。 (此两联为洪毅拟) 英才伟略震琼宇 豪杰雄韬辅主公 (此联洪浪拟) 清应树就中华魄 直可招来民族豪 (此联洪明高拟) 敬请宗亲勇跃献联,以颂祖宗恩德

洪理兴3000元(新海) 洪理利2000元(新海) 洪理梅2000元(新海) 洪理俊2000元(新海) 洪明子1000元(新海) 洪   云1000元(新海) 洪理胜1000元(新海) 洪明福1000元(新海) 洪林1000元(新海) 洪汉500元(新海) 洪理标500元(新海) 洪理信500元(新海) 洪延胜1000元(传桂) 洪明纪2000元(博抚) 洪昌光1000元(博抚) 洪昌英1000元(博抚) 洪  洋1000元(博抚) 洪  飞1000元(博抚) 洪   浪1000元(博抚) 洪明建500元(博抚) 洪明高500元(博抚) 洪理总2000元(文丽) 洪理贤2000元(文丽) 洪理庄1000元(文丽) 洪理纯1000元(文丽) 洪明跃1000元(文丽) 洪理民500元(文丽) 洪理鉴500元(文丽) 洪理仕500元(文丽) 洪理琼500元(文丽) 洪学新500元(文丽) 洪学拓500元(文丽) 共计:34500元。

洪姓 洪姓人口虽然不多,但是来源相当复杂,源于黄帝的有两支,具体情况如下: 一、出自翁姓。周昭王姬瑕庶子食采于翁山(今浙江),子孙后代便以翁为氏,世代沿袭。下传至宋朝翁乾度,生有六个儿子,人人都有出息,先后进士及第,他便让六个儿子一个人姓一个姓,除老三继续姓翁之外,其他五个儿子都改了姓,从老大到老六依次姓洪、江、翁、方、龚、汪,老大处厚易姓为洪,并繁衍至今。这六个姓的血缘关系,被姓氏学者称为“六桂联堂”。很显然,出自翁乾度长子之后的这一支洪姓,理所当然是黄帝后裔。 二、山东省汶上县、河南省偃师市《姬氏志》都介绍:“洪姓,系出安乐郡,姬姓,卫大夫弘演之后。到唐始避高宗子李弘之讳,改为洪姓。”此支洪姓显然也是黄帝后裔。 三、其他来源:1、出自共氏,为炎帝之后。2、古代共工氏部落后裔,由祁连山一带逐步往东迁徙至河南灵宝以至朝鲜、日本,有的姓共,后来又有的加一个三点水,姓了洪。譬如:汉武帝时,共工氏后裔共勋之子共普,为躲避朝廷内乱,去敦煌后改为洪姓,叫洪普,洪普被不少洪氏人信封为始祖。3、唐朝豫章宏姓,为避讳唐太子宏而改为洪姓。4、宋朝宋太祖的祖父叫赵弘,江西、江苏的弘姓人、刘姓人因避讳,改为洪姓。 洪姓鼎盛于闽、粤、台。唐朝长安人洪扈迁居福建仙游;宋朝庆历年间又有洪忠去福建;传至洪浩之孙迁居广东。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以及妹妹洪宣娇、兄长洪仁达、洪仁发,亲属洪仁政、洪全福、洪和元,儿子洪天贵福,都是广东花县人。起义失败后,纷纷逃至南洋、美国。 洪姓名人还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妹妹嫁给洪家生第四子,长子洪朋随黄庭坚学诗法,弟弟洪刍、洪炎、洪羽的诗文都不错,被誉为“四洪”。洪普后裔、宋朝洪皓与金人谈判,被扣留10年,他的三个儿子洪适、洪遵、洪迈,都有成就,洪迈担任龙图阁学士,著有历代政治家所钟爱的《容斋随笔》。宋代重臣洪咨夔、学者洪兴祖,明朝万历进士、崇祯时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洪承畴,清朝文学家洪亮吉,戏曲家洪升,出任德国、澳大利亚、荷兰大使的洪钧,当代将军洪学智,党政要员洪虎、洪兰友、洪陆东、洪绂(音伏)曾、洪峰,等。 洪姓郡望:敦煌郡(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宣城郡(今安徽省东南部)、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市)。 洪姓堂号:双忠堂(宋朝洪皓,以礼部侍郎的身份出使金国。金人扣留了他,皓坚决不屈服。被扣15年,他经常暗自派人向宋朝廷金国的情况,人们把他比作苏武。他的儿子洪迈,又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出使金国,金人强迫他称“陪臣”,他坚决拒绝,因此被金人扣留。他父子都为了祖国恪尽忠诚,人称“父子双忠”)。 洪姓适用楹联:文章高天下;姓字列榜头(明朝左都御史洪英,永乐中会试第一)。宗山拱秀隆伟业;星斗长明映画堂(台湾南头县洪姓家庙联)。由嘉应徙杨梅祖德宗功经之营之力图官禄之基础;藉花峰贯花邑光前裕后耕地学也恢弘敦煌之遗风(洪姓祖公棚对联。此联记述了洪秀全的祖先由嘉应州徙居花县官禄布村的艰苦历程)。事可对人语;心常如水平(南宋诗人洪咨夔自撰联)。三洪名满天下(宋朝名医洪适、洪遵、洪迈,先后中词科,由“三洪”名满天下);一军功安社稷(宋朝卫州知府洪梦炎,宝庆进士,高沙兵变时,他开自新之路,使一军得以平安)。天帝次子声威远(太平天国起义领袖洪秀全自称天帝次子);共工水神源脉长(洪姓始祖共工有水德,被奉为神明)。兄弟俱才争比谢家之四(宋朝洪适兄弟三人的事典);父子皆宜竟夸宁海之三(宋朝政和进士洪皓及其子洪适高中词科的事典)。九重早见长杨赋;一世先传短李诗(清朝学者兼文学家洪亮吉书赠联)。六桂家声(指洪、江、翁、方、龚、汪六姓氏联缘);敦煌世泽(指共普避祸去敦煌后改名为洪普)。才称四子(指北宋洪朋、洪刍、洪炎、洪羽四兄弟);书列三奇(指书法出奇的洪觉范)。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洪姓后裔分布于豫、鲁、冀、京、津等地。

文昌锦山镇~乐东县也有洪姓居住。不知是那个分支。 琼海有些乡镇也有洪姓居住。 流水坡也有部分洪姓居住。 有个同事是儋州的也姓洪属于本家[微笑]好多个地方都有,不知道他们是属于哪个分支的,有待考查。

九江地区各县、市洪氏宗亲:                          你们好                                                                                                              鄱阳湖文化研究会四洪研究分会倡议修缮洪皓、洪适、洪遵、洪迈祖墓第一次筹备大会定于2016年11月6日(星期日)在鄱阳县县委党校隆重召开,敬邀各地宗亲代表参会。                                                                                    会议内容:上午商讨修缮祖墓事宜,下午祭祖,会议时 间1天。                                 报到时间:2016年11月5日下午三时         会务组联系人:洪喜旺电话15979335213,洪裕谋15270089855,洪厚明18979378791。                                    望各地宗亲、宗亲会将参会宗亲代表人数报至会务组,以便安排。                            九江地区联系人:洪中炉:电话:13879299325                                                                                                                                          鄱阳四洪文化研究会、鄱阳县洪氏宗亲会 、九江洪氏宗亲联谊会(宣)                                2016年10月31日

海南(长流)洪氏修缮英豪公墓                     倡议书        洪氏先祖英豪公墓地被推为平地,杂草丛生。后世子孙当捐资修祖墓,以扬祖德,以振家声,以传祖训。        百善孝为先,崇尚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缅怀先祖,不忘本源,尽子孙一片孝心。我们邀请有识族人联合发出倡议,敬修英豪公墓地。        各位宗亲行动起来吧!作为洪氏子孙,我们不能再让先祖“数载未沾寒食酒,空馀晓月望朝霞”了。给我们的先祖勒碑刻石,四时祭祀,谨遵讯章,缅怀祖德,敬献祭品,使我后世子孙,感恩戴德,永世不忘先祖。        捐资不论多少,奉献不计大小,虔诚孝义之心日月可鉴,先祖在天之灵护佑,善款会广种福田,祖墓将重现辉煌,义举永垂洪氏宗谱史册!        千秋万代图伟业,百世其昌振家声。在先祖的庇荫下,我洪氏家族会由此而磅礴兴旺,洪家后人事业会因此而臻臻日上!                                      洪理利                                   2016.11.1

海南日报记者洪宝光刚来电最近没有写稿,这篇故事等他与编辑部商讨是否发报再回话,

洪氏故事系列 1、黄洪两广渡琼始祖的故事 2、洪英豪的故事 3、洪溥的故事 4、 5、

明洪武四年(1371)至嘉靖二十三年(1544)洪氏(37位)进士名单 1洪烨        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第三甲赐进士共(100名),第15名 2洪堪        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第二甲赐进士共(13名),第12名 3洪钟  洪顺        永乐二年(1404)甲申科第二甲赐进士共(93名),第67名与70名 4洪溥  洪清        永乐二年甲申科第三甲赐进士共(374名),第221名和275名 5洪熊        永乐四年丙戌科第三甲赐进土共(151名),第106名 6洪铉        永乐九年辛卯科第二甲赐进士共(32名)第3名 7洪英        永乐十三年乙未科第二甲赐进士共(95名)第11名 8洪豫      永乐十三年乙未科第三赐进士共(253名)第241名 9洪诚  洪渊  洪廉        永乐十六年戊戌科第三甲赐进士共(172名)第13名、第19名、第171名 10洪玢        永乐十九年辛丑科第二甲赐进士共(49名)第32名 11洪绳        正统七年(1442)壬戌科第二甲赐进士共(50名)第24名 12洪常        正统十三年戊辰科第三甲赐进士共(97名)第48名 13洪弼        景泰二年(1451)辛未科第三甲赐进士共(123名)第82名 14洪冕        景泰五年甲戌科第三甲赐进士共(217名)第115名与丘浚第二甲进士第一名 《黄篪》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科第三甲赐进士共194名第17名 15洪清        天顺八年甲申科第三甲赐进士共(169名)第10名 16洪廷臣        成化八年壬辰科第二甲赐进士共(78名)第52名 17洪汉(有俩人同名同科)        成化八年壬辰科第三甲赐进士共(169名)第146名和第152名 18洪钟        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第二甲赐进士共(95名)第3名 19洪远        成化十四年戊戌科第三甲赐进士共(237名)第207名 20洪钟        弘治三年(1490)庚戌科第三甲赐进士共(205名)第18名 21洪范  洪聪        弘治十五年壬戌科第三甲赐进士共(199)名第50名和第169名 22洪珠  洪锵        正德十六年(1521)辛巳科第二甲赐进士共(110名)第34名和第102名 23洪万立        正德十六年辛巳科第三甲赐进士共(217名)第61名 24洪富        嘉靖八年(1529)巳丑科第二甲赐进士共(95名)第35名 25洪垣        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第三甲赐进士共(233名)第84名 26洪庭桂  洪恩        嘉靖十七年戊戌科第三甲赐进士共(222名)第128名和第165名   27洪朝转        嘉靖二十年辛丑科第二甲赐进士共(90名)第24名 28洪公谐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第二甲赐进士共(93名)第37名 29洪遇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第三甲赐进士共(216名)第28名

一八三七年,二十四岁的洪秀全第三次去广州参加童生考试,结果再次落选。 一八四三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短短八年,信众广泛。于是,他酝酿着更大的抱负,那就是推翻满清政府。一八五一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开始金田起义。 还发行了官方著作,名曰天父诗。在这本书中一八五七年发行,收录了洪秀全

浙江杭州西溪洪园:家风清正重德义 书香一脉六百年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1473728400 / 查看原文 关注 一大早,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弟子洪毅便收拾好行囊赶往机场,他要赶到杭州西溪湿地洪园的洪氏宗祠,参加将要在那里举行的洪氏家族祭祖仪式。 每到冬至时节,来自四面八方的洪氏后人就会汇聚在西溪湿地洪园,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祖仪式。冬至祭祖对于江南人来说,似乎比过春节还要重要。这个在现代社会已经难得一见的现象为什么会在杭州洪氏后人中得以延续?这一方面是因为西溪洪园景区洪氏宗祠的恢复,而更重要的原因是西溪洪氏家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其独特的文化吸引力。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但是像洪氏家族一样几百年持续繁荣、又具有多样性发展的,却并不多见。杭州洪氏家族,自南宋洪皓由江西鄱阳迁居杭州开始,历经宋、明、清三代,人才辈出。眼前的这副“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楹联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洪氏家族的繁盛。让我们跟随洪氏后人的脚步走进西溪洪园,探寻历史深处的洪氏家族文化。 一、钱塘望族 唐代以前,杭州西北都是水域,源于留下小和山的西溪是其中最美丽的风景。西溪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接踵,芦汀沙溆遍布其间,景致极为清幽,有着“古荡西溪天下闻”的美誉。 正是在这样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孕育了洪氏家族很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藏书家,集政治显耀与文化书香于一门。 洪皓,生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在国家民族艰难之际,以天下为己任,怀康国济民之志,秉忠孝节义之风,积极入仕,谱写了人生和家族的光辉篇章,是宋朝著名的爱国重臣,《宋史》有传。洪皓生八子,尤以洪适、洪遵、洪迈声名卓著,世有“三洪”之称。长子洪适,曾高中榜眼,官至右丞相,有四十卷古文字学专著《释隶》闻世;次子洪遵,与兄同榜高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同知枢密院事,著有古钱币学专著《泉志》;三子洪迈曾任翰林大学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经纶满腹,用近四十年心血撰写了七十四卷《容斋随笔》,与《梦溪笔谈》、《困学纪闻》并称“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世传“一门三丞相四学士”之美誉,说的就是洪皓父子四人。 明清两代,洪氏家族亦代不乏人。洪钟,字宣之,号两峰居士,明成化乙未(1475年)进士,谙习宪典,曾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洪钟长子洪澄官至内阁制敕中书、翰林院待制,曾孙洪瞻祖曾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江西巡抚。 洪氏在清代则有大戏曲家洪昇,其代表作《长生殿》,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和中国戏曲的杰出范例,和《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同列四大古典名剧。洪昇因《长生殿》失意于仕途,却也因《长生殿》而长生于历史。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周膺: 洪氏家族的发展我觉得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个家族的人,都特别努力,无论学问方面也好,还是处世做事方面也好,都特别努力,兢兢业业,不虚伪,扎扎实实做事,在时代的发展变迁中始终传承家风、弘扬家学。 二、耕读传家 洪氏家族的繁荣昌盛,得益于洪氏家族代代相传的教育理念和祖训家规。 【童声诵读】来!汝孙听我戒,在心记。于人须泛爱,周穷恤匮,尤亲其贤。弗忽弗怠,事恒有赖。容,德乃大;忍,事乃济。毋专利,毋恃势。害人身先害,坏人家先坏。 洪氏祖训以“孝以事亲,义以睦族,敬以持己,恕以及物”为核心内涵,告诫洪氏子弟“身能立,家始齐”,只有自身有所建树,才能治理好家庭。 洪皓第24代孙、旅意剧作家、书法家 洪毅: 我觉得我们祖先传给我们的精神,第一个是忠于国家,这从我们皓公开始,就特别明显;再一个是重视文化,我们过去叫诗礼传家、耕读人家,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何种位置都要学习、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这些对我们教育是很深的。 洪氏家规则有6条,“戒游”“戒博”“戒饮”“戒斗”“戒色”“戒逸”,一旦犯戒,家法施之。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王丽梅: 洪氏祖训中,一方面它有一个形而上的、更高尚的引导,引导他的子侄要孝敬父母、恭敬兄弟,要和邻里街坊和睦相处。同时也有规范性的约束要求,从两个方面,对一个人的成长进行塑造。这一方面可以让洪氏族人承担社会责任、家国重担,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守住规矩,不敢胡作非为。 值得一提的是,每条洪氏家规文末均指出“以此思之,不如读书”。可见,洪氏家族对读书的重视。这一点,其理念在洪钟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命子作》】 西溪湿地“千顷蒹葭十里洲”,其间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诸岛棋布。洪钟一生勤奋好读,幼年读书时要过河港,其母每日摇船相送,风雨无阻为洪钟的成才付出了难以想像的努力和坚持。洪钟晚年回乡,母亲早已去世,不能尽孝膝下,洪钟便修建断桥,取名“思母桥”,在旁边建“思母亭”,以感念母亲深恩厚德。洪钟一直铭记母亲“人以积金以遗子孙,吾教子一经耳”的教诲,对其子女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曾作《命子作》:“汝父慕清白,遗无金满籝。望汝成大贤,唯教以一经。经书宜博学,无惮历艰辛。才以博而坚,业由勤而精。” 【建设书院】 洪钟为官数十年,一生清白,还乡后也未置田地,而是积极办学,发展教育。洪钟在西湖南岸涌金门之南建两峰书院,免费教授洪氏家族子弟和杭州一带贫困子弟读书习经,广传知识,惠泽一方。 【五世藏书】 洪氏家族历来有藏书刻书传统。洪钟的祖父和父亲皆以耕读起家,洪钟继承父志,更喜藏书,“素称学海,书籍拥专城”。洪钟之孙洪楩更是承先世遗业,购书藏书,构筑书室,积书数万卷之多。又曾在杭州清吟巷设刻书坊,所刻《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存刊印最早的宋元明话本集,对明代话本小说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洪钟曾孙瞻祖及玄孙吉臣、吉辉、吉符皆继承先世藏书,有名于时,是为五世藏书,这不仅在杭州,在全国也不多见。 三、德化士风 洪氏家族从培养孝子贤孙入手,孕养族人忧国爱民的品德。南宋的洪皓、明代的洪钟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自律、为民、爱国的形象,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同时也起到了德化士风的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郦波: 一个是在个人的方面,每一代(洪氏族人)都很有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们影响周边,影响社会,然后被当地的百姓、当地的社会所推崇。比如,从洪皓开始的那种至高的格局和气节,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这奠定了洪氏一族的门风,也引领了当地的社会风气。 【两度拒婚】 洪迈鼓励读书以科举入仕,但他认为劝学不能“诱以富贵”,这样会败坏士风,有悖先儒遗训,“士人不能迷恋于功名利禄而不知往返,应节欲去己、知止崇俭”。 洪皓拒婚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洪皓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礼义廉耻是他做人、为学与从政的底线。洪皓年少得志,二十七岁中进士,殿试中左丞相王黼、宁远军节度使朱勔,见洪皓器宇轩昂、文才超群、答辩如流,欲招为女婿。洪皓因王、朱是当时奸佞、人品不端,不愿攀附权贵,“视之蔑如”,力辞婚事。这一举动彰显了洪皓为人的价值取向,高峻气节被记入史册。 【重民生,多行德政】 明成化二十一年,洪钟奉命前往江西、福建、两广安抚流民。回京后向朝廷建议,鉴于流民和移民错杂、习于争斗的实际情况,应设立乡学、社学,教民诗书,使之受教化、懂礼让。时人以为是治本之论。弘治十一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巡抚顺天兼整饬蓟州诸边备,任内,奏请减少民役,兴建水利交通设施,予民休养生息。 “贻厥孙谋,五世先贤昭典范;绳其祖武,西溪后裔振雄风。”洪氏家族以洪皓和洪钟等人物为中心,以身示范,教化相沿,成为了德义士风代代传承的名门望族,影响深远。 四、后世遗泽 今天西溪湿地的许多文化传统、民间习俗,直接源于洪氏家族,现“五常”地名就是由洪氏明代“五尚书”通假转化而来,并带来士大夫精英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在改良民风上,洪钟对西溪湿地文化的发展成熟影响尤深,他退居西溪湿地后,为“庆丰年”、“祈社安”,发起端午节“龙舟胜会”活动,沿袭至今。此外,洪钟见当地民风不好,农闲时年轻人混沌终日,游手好闲,为改良民风、强民体质,他又将在朝期间带兵征战的兵器与生产、生活工具结合,创编武术套路,教人演练,兴“五常十八般武艺”。今天“五常龙舟”和“五常十八般武艺”都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春祀秋尝遵礼教,左昭右穆序源流。”祭祖仪式庄重而短暂,人们在短暂的相逢后又将分赴四方,然而洪氏家族强调“以和敬为先、以忠厚为本”,“以良善存心,以礼义持身”,这种追求孝亲、睦族、持己、恕物的家庭教育深深烙刻在洪氏子孙的灵魂中,无论他们出世还是入世都坚守着祖宗的这一原则。而丰厚多彩的洪氏家族文化也必将在更大更广的范围里影响着今天的人们。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专题介绍洪氏家族文化繁盛百年的历史故事 余杭晨报 9-18 14:52 关注 家风清正重德义 书香一脉六百年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专题介绍洪氏家族文化繁盛百年的历史故事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区廉政教育基地西溪湿地·洪园,占地面积3.353平方公里,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功能区块。园区以五常水乡文化、洪氏文化为内涵,有洪氏宗祠、洪昇纪念馆等人文建筑,具有独特而迷人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田园水乡风情。9月13日,中纪委网站推出专题栏目《“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六十二——浙江杭州西溪洪园:家风清正重德义,书香一脉六百年》,全面而详尽地介绍了洪氏家族文化繁盛百年的历史故事。 杭州洪氏家族,原居江西鄱阳。南宋时期,爱国重臣洪皓因功封为魏国忠宣公,赐第杭州葛岭,赐田西溪,称为钱塘洪氏之始。洪皓有三子(洪适、洪遵、洪迈)都官至宰执大臣,遂成钱塘望族。明王守仁《谥襄惠两峰洪公墓志铭》称:“自宋太祖忠宣公皓赐第于钱塘西湖之葛岭,三子景伯、景严、景庐皆以名德相承,遂为钱塘望族。”明代计有洪钟等一品宰相级官4位、二品尚书级官3位,清代则有大戏曲家洪昇。洪氏一族在历史上声名远扬,对杭州自宋明以来的地域文化发展影响甚大。 代有贤才 西溪洪氏成了钱塘望族 洪园 万塘盛览 火柿映波 洪氏宗祠 唐代以前,杭州西北都是水域,源于留下小和山的西溪是其中最美丽的风景。西溪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接踵,芦汀沙溆遍布其间,景致极为清幽,有着“古荡西溪天下闻”的美誉。 正是在这样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孕育了洪氏家族很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藏书家,集政治显耀与文化书香于一门。 洪皓,生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在国家民族艰难之际,以天下为己任,怀康国济民之志,秉忠孝节义之风,积极入仕,谱写了人生和家族的光辉篇章,是宋朝著名的爱国重臣,《宋史》有传。洪皓生八子,尤以洪适、洪遵、洪迈声名卓著,世有“三洪”之称。长子洪适,曾高中榜眼,官至右丞相,有四十卷古文字学专著《释隶》闻世;次子洪遵,与兄同榜高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同知枢密院事,著有古钱币学专著《泉志》;三子洪迈曾任翰林大学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经纶满腹,用近四十年心血撰写了七十四卷《容斋随笔》,与《梦溪笔谈》《困学纪闻》并称“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世传“一门三丞相四学士”之美誉,说的就是洪皓父子四人。 明清两代,洪氏家族亦代不乏人。洪钟,字宣之,号两峰居士,明成化乙未(1475年)进士,谙习宪典,曾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洪钟长子洪澄官至内阁制敕中书、翰林院待制,曾孙洪瞻祖曾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江西巡抚。 洪氏在清代则有大戏曲家洪昇,其代表作《长生殿》,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和中国戏曲的杰出范例,和《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同列四大古典名剧。洪昇因《长生殿》失意于仕途,却也因《长生殿》而长生于历史。 遗子孙黄金满籯,不如教之一经 洪氏家族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坚守如一的清节门风和代代相传的祖训家规。 家风族风的形成,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奠基者。北宋的洪皓,在他身上体现出的至高格局和气节,为西溪洪氏家族精神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宋史·洪皓传》记载,洪皓在参加殿试之时,被当时的权臣王黼、朱勔看重,“皆欲婚之”。但洪皓认为王、朱是当时奸佞、人品不端,坚守文人气节,不愿攀附权贵,力辞婚事。受洪皓影响,洪氏祖训家规尤其注重气节、品格、志向的培养。 洪氏祖训以“孝以事亲,义以睦族,敬以持己,恕以及物”为核心内涵,从“应该怎么做”方面,劝导洪氏子弟和睦族人,正品立身。 于人须泛爱,周穷恤匮,尤亲其贤。容,德乃大;忍,事乃济。毋专利,毋恃势。害人身先害,坏人家先坏。(《洪氏祖训》)意思是对人须要广泛地去爱他们,周济抚恤穷困之人,尤其要亲近贤能的人。能包容,德才大;能忍耐,才能把事情办成。不要垄断利益,不要依仗权势。伤害别人,自身先受到伤害;毁坏别人,自家先被毁坏。 洪氏家规则有六条,“戒游、戒博、戒饮、戒斗、戒色、戒逸”,从“不能怎么做”方面,对族人的行为规范进行了细化和约束。其中讲到的不能醉酒闹事、贪图安逸等,于今仍很有启迪。即:今世俗放逸者,以衔杯为高致,以强劝为己能。长夜恹恹,不知东方之既白;崇朝懵懵,焉知西日之将晡。至于污衣服、丧威仪、乱心性、蹶步趋。甚者,哕噫成疾,争殴成讼。以此思之,不如读书。 (《洪氏家规·戒饮》)意思是现如今社会上那些放纵逸乐的人,把喝酒当作清高雅致的事,把能劝人喝酒当做自己的本事。晚上喝得迷迷瞪瞪,连天快亮了都不知道;一大早起来喝酒,喝到日落西山还不自知。以至于弄脏了衣服、丧失了威严的仪表、乱了心性、跌倒了步伐。更严重的,难受呻吟生出疾病,争吵斗殴惹上官司。由此来看,还是读书好。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此先正之格言,亦理势之自然也。若子弟辈早寝晏兴,无复励志殚力,以光祖宗、裕后嗣,甚不可也。以此思之,不如读书。(《洪氏家规·戒逸》)意思是民众辛勤劳动就会思考,思考就能产生善心;安逸就会缺乏节制,缺乏节制就会忘掉善行,忘掉善行就会产生恶心。这是前代贤人的格言,也是事理的自然情势。如果子弟睡得早起得晚,不再尽力磨砺意志以求光耀祖宗、福泽后世,这是绝对不可以。由此来看,还是读书好。 值得一提的是,每条洪氏家规文末均指出“以此思之,不如读书”。可见,洪氏家族对读书的重视。这一点,其理念在洪钟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洪钟一生勤奋好读,幼年读书时要过河港,其母每日摇船相送,风雨无阻为洪钟的成才付出了难以想像的努力和坚持。洪钟晚年回乡,母亲早已去世,不能尽孝膝下,洪钟便修建断桥,取名“思母桥”,在旁边建“思母亭”,以感念母亲深恩厚德。洪钟一直铭记母亲“人以积金以遗子孙,吾教子一经耳”的教诲,对其子女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曾作《命子作》教育子女。 汝父慕清白,遗无金满籝。 望汝成大贤,唯教以一经。 经书宜博学,无惮历艰辛。 才以博而坚,业出勤而精。 洪钟晚年还曾在杭州西湖南岸涌金门创建书院,教授子弟及贫困青年读书。因书院面对南高峰和北高峰,取名为“两峰书院”。 兴“龙舟胜会”创“十八般武艺”育民风 今天西溪湿地的许多文化传统、民间习俗,直接源于洪氏家族,现“五常”地名就是由洪氏明代“五尚书”通假转化而来,并带来士大夫精英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在改良民风上,洪钟对西溪湿地文化的发展成熟影响尤深,他退居西溪湿地后,为“庆丰年”“祈社安”,发起端午节“龙舟胜会”活动,沿袭至今。此外,洪钟见当地民风不好,农闲时年轻人混沌终日,游手好闲,为改良民风、强民体质,他又将在朝期间带兵征战的兵器与生产、生活工具结合,创编武术套路,教人演练,兴“五常十八般武艺”。今天“五常龙舟”和“五常十八般武艺”都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春祀秋尝遵礼教,左昭右穆序源流。”祭祖仪式庄重而短暂,人们在短暂的相逢后又将分赴四方,然而洪氏家族强调“以和敬为先、以忠厚为本”“以良善存心,以礼义持身”,这种追求孝亲、睦族、持己、恕物的家庭教育深深烙刻在洪氏子孙的灵魂中,无论他们出世还是入世都坚守着祖宗的这一原则。而丰厚多彩的洪氏家族文化也必将在更大更广的范围里影响着今天的人们。 “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一声“西溪且留下”让多少人为之心醉。行走在西溪洪园,竹杖芒鞋,步履轻便,暖风微醺,流连忘归。让人“且留下”的不仅是这里浓郁的田园水乡风情,更是其中深厚的文化积淀。

洪树平  香港新界马鞍山

泰国洪氏宗亲总会春祭谒祖大典 泰国洪氏宗亲总会春祭谒祖大典 洪志丰任大会主席 洪贾森理事长暨诸副座向全场敬酒      图片说明:「泰国洪氏宗亲总会常年春祭谒祖大典暨联欢大会」,场面隆重,盛况空前!图一:宗联主席黄汉良博士代表副主席萧俊杰(左)致祝词,大会执行主席洪贾森(中),大会主席洪志丰(右)致词。图二:大会执行主席洪贾森理事长明烛。图三:春祭谒祖场面。图四:大会执行主席洪贾森贤伉俪与宗联诸首长合影。图五:永远名誉主席洪镇澄主持敬老送红包金炼予高龄女宗亲。图六:合影。      慎终追远光大祖德,敦亲睦族吉昌懋盛──      由德高望重的永远名誉理事长洪志丰任大会主席,理事长洪贾森任执行主席推动的「泰国洪氏宗亲总会一年一度春祭晋谒太始祖神农氏暨历代列祖列宗大典及敬老聚餐联欢大会」,循例于三月廿八日星期六假位于巴吞他尼府兰实河畔的洪氏大宗祠隆重举行,只见来自各地宗亲云集,欢欢喜喜共同参加此薪火继传,再创辉煌历史性大日子──      依程序:下午五时,先在三世大夫敦煌堂举行春祭谒祖大典:(1)作为大会主席洪志丰暨永远名誉主席洪镇澄领导诸宗贤、内陆分会首长晋香,有:佛统府洪氏宗亲会理事长洪广汉,叻丕府洪氏宗亲会理事长洪汉德,抱才榄洪氏宗亲会理事长洪志大,总会会务顾问洪树丰,副理事长:洪协坤,洪振江,总会秘书洪扬光,经过禀拜天地父母后,(2)在鞭炮鸣响、锣鼓喧天中,展开春祭祀祖三献古礼:正中:主祭:理事长洪贾森,陪祭:副理事长洪芳茂,洪建民,洪继雄,洪志大,左:主祭:总会副理事长洪锦洲,陪祭:副理事长:洪旭光,副理事长洪炎松,副理事长洪应林,右:主祭:佛统府洪氏宗亲会顾问洪锡光,陪祭:叻丕府洪氏宗亲会秘书洪锦春,抱才榄洪氏宗亲会副理事长洪鸿文,总会副福利股长洪汉杰,继之,洪贾森理事长明烛晋香,三首长祭祀,常务理事兼秘书洪扬光读祝文:      祝文      维      佛历二五五八年三月廿八日天运乙未二月初九日,泰国洪氏宗亲总会理事长,裔孙洪贾森暨全体理事族人等,谨以香花清茗,刚鬣柔毛,粢盛馔品之仪,致祭于太始祖神农氏暨历代列祖列宗之神位前曰:      韶光流易,已届分烟,莳花蔟艳,大地禾苗献荣,农人耕种方兴,春燕归巢,唱出礼乐之声,追念   先德,终怀报本之情,式瞻太室,窃思春祀祖庙,古有明典,礼重报本情殷,际兹良辰吉旦,春风和煦,虔诚祭祀,荐礼陈牲,粢盛必洁,清茗维馨,瞻我祖赫赫神光,感祖泽之绵绵,估冑裔之芊芊,一堂孙曾,跻跻跄跄,摩顶百拜,词曰:      敦煌堂构,矗立南疆,承先启后,于兹厥昌,恭申奠献。      伏维      尚飨。      三首长祭祀,大会主席洪志丰诵嘏词:      嘏词:先祖考命工祝,承致多福无疆。贻尔孝孙曰镇:赉尔孝孙,备尔炽昌,使尔受禄于天,宜勤于学,宜耕于田,眉寿永年,有孝有德,子子孙孙,莫替引之。      词毕,洪贾森理事长领导全体总公祭,场面庄严,礼成合影,再一次谱写扬祖德、洪氏团结襄盛举,睦宗谊,携手连心迎祥纳福新篇章,承先启后、兰桂腾芳,聚餐联欢大会,各地宗亲千人欢聚一堂,筵开近百席,座无虚位,荣获泰华各姓宗亲总会联合会(宗联)主席黄汉良博士,委诸首长:永远名誉主席:王秋松,翁瑞林,黄坤恒,副主席兼财政萧俊杰,副主席:沈木盛,交际:温沙南,蚁和丰贤伉俪,常务执委:魏少华,郭明忠,泰国六桂堂宗亲总会理事长江大侯代表永远名誉理事长翁瑞林暨理事等出席,而倍增光彩与宗谊巩固千年万载……。      入晚,在流光溢彩,灯光灿烂的喜庆气氛飞扬中,大合唱「颂圣歌」掀起宗亲团聚,大享天伦乐序幕──      大会主席洪志丰致开幕词如次:      尊敬的诸位侨团首长、诸位贵宾、诸位宗亲任,大家晚上好:      今晚是吾宗亲总会举行春祀谒祖暨新春联欢晚会。      承蒙诸位侨团首长,内陆各宗会诸位首长,全体宗亲踊跃莅临参加,深感高兴,特此致以衷心感谢与热烈的欢迎。旅泰吾族宗亲众多,分布内陆各府少有机会相处一起,藉此新春联欢晚会,欢聚一堂共叙宗谊,增进盛情,同时举行春祀谒祖,藉表孝思,慎终追远发扬祖德,全体宗亲青年精英,协力帮助下,一如既往,共同努力创造未来,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贡献。      值此看临大地,万象更新,恭祝诸位贵宾、宗亲们:家庭幸福、贵体安康、如意吉祥。谢谢!然后,大会执行主席洪贾森理事长致词如次:      尊敬的:联欢大会主席家志丰宗长、永远名誉理事长镇澄宗长,尊敬的:泰华各姓宗亲总会联合会副主席萧俊杰先生暨诸位首长,尊敬的:六桂堂宗亲总会永远名誉理事长翁瑞林宗长暨诸位首长,尊敬的:内陆各位宗亲、诸位首长、本会诸位宗长、贵宾、宗亲们,大家好!      值此新春良辰佳期,让本人向大家拜个晚年,恭祝新春如意、生意兴隆、家庭美满、身体健康、幸福平安。今天是洪氏宗亲总会举行春祀谒祖,暨宗亲聚餐联欢晚会,承蒙诸位抹出宾贵时间,热烈出席、踊跃参加。新春联欢意义深长,本人代表理事会,向诸位致以万分谢忱,崇高敬意。      在此,本人要特别向诸位报告一个好消息,在明年春祭时,我们要举行庆祝成立洪氏宗亲总会揭幕五十周年纪念。并庆祝大宗祠起建圆成晋祠十周年纪念以怀祖德,报本思源,崇拜先祖功恩。谨此向大家报告周知,请大家记住,明年春祭祀祖典礼时,有此两件周年纪念盛典,敬请诸位踊跃参加,届时定有一番隆重的热闹,场面可观。      最后,顺祝在座诸位贵宾、亲友、身心愉快,诸事顺遂,财源广进,生意兴隆。      谢谢,说完,即暨同诸副理事长登台齐举杯,向全场贵宾宗亲敬春酒祝福,宗联主席黄汉良博士代表,副主席萧俊杰致贺词如次:      尊敬的泰国洪氏宗亲总会诸位荣誉、名誉理事长,尊敬的洪贾森理事长暨诸位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及会员宗亲们,尊敬的泰华各姓宗亲总会联合会诸位首长、贵宾们:首先祝大家好!      泰华各姓宗亲总会联合会主席黄汉良博士,因有要务未克参加今天盛会,黄汉良主席委派我代表泰华宗联出席今天的联欢大会,我感到荣幸和高兴,感谢泰国洪氏宗亲总会的热诚招待,举办新春联欢暨敬老大会,是承传中华民族美好的传统加以发扬光大,我们各宗亲会都循饮水思源、不忘祖德观念,一代传一代的世袭下去与日月同光,看到今天联欢会的热烈场面,一年比一年壮大,老小四代同堂团聚,共享天伦乐的温馨场面,说明洪氏宗亲总会在理事长洪贾森先生的悉心领导下,会务欣欣向荣,特借此良机,衷心祝联欢大会团满成功,并祝洪氏宗亲总会会务发展昌隆,同时恭祝大家事业进步,身心健康,家庭幸福。谢谢!      接着,总干事洪岳铮报告、宣读赞助大会经费者芳名及款项(另列)后,所聘请的名魔术师暨美艳女助手表演魔术助兴,每一个节目神奇莫测,变幻多端,精彩绝伦,令全场叹为观止,而掀起高潮的时刻也到来──举行最受重视的敬老尊贤仪式,由洪贾森理事长暨诸首长,主持奉送一钱重金炼予八十岁以上宗亲21位,另二钱重金炼予九十岁寿星十一位,最后,诸首长分别主持抽幸运奖,每席都有奖(桌上风扇各一架),大奖有:首奖:一铢重金首饰,第二奖:40寸SAMSUNG液晶LED彩电一台,第三奖:32寸SAMSUNG液晶LED彩电一台,第四奖:ASUS平板计算机一台,第五奖:LED唛32寸彩电一台(宗联主席黄汉良博士报效)另还有其它各奖,落得皆大欢喜……。      兹附志乐助是次常春祭谒祖联欢幸运奖品经费宗亲芳名及款额如次:      永远名誉理事长:洪志丰,洪镇澄各四万铢,名誉理事长:洪侨华,洪俊廉各四万铢,理事长洪贾森五万五千铢,副理事长:洪芳茂,洪建民,洪金国,洪腾光,洪创德,洪东成,洪雪凤,洪暹书,洪协坤,洪振雄,洪志大,洪金洲,洪旭光,洪创宝各二万二千铢,副理事长兼财政洪锡干二万二千铢,副理事长稽核洪炎松二万二千铢,常务理事兼秘书洪扬光一万铢,常务理事兼副财政洪光炎一万铢,常务理事兼副稽核洪应林,常务理事兼福利股长洪焯豪,常务理事兼副福利股长洪汉杰,常务理事兼组织股长洪文河,常务理事兼副组织股长洪锦水,常务理事兼交际股长洪文兴,常务理事兼副交际股长洪汉成,常务理事兼康乐股长洪平林,常务理事兼副康乐股长洪信和,常务理事兼调解股长洪清利,常务理事兼副调解股长洪崇成,常务理事:洪建三,洪镇河,洪锡坤,洪伟能,洪财有,洪卓群,洪卓勋,洪汉荣,洪普智,洪德君,洪培忠,理事:洪裘德,洪宝盛,洪创民,洪先智,洪伟江以上各三千铢。      另:洪巧声,洪见喜各二万铢,洪树丰,洪创丰各一万铢,抱才榄洪氏宗亲会,泰国六桂堂,洪笃初,合艾洪氏宗亲会以上各五千铢,叻丕宗亲会,洪宝盛,提拉蓬以上各四千铢,佛统洪氏宗亲会三千铢,洪烈强,洪广汉,洪兰根,坤哇拉蓬,洪照炫,洪永水,坤披博,洪詹氏,洪楚娟,洪庆东,洪财有,洪祥通,洪淑兰,提拉越以上各二千铢,洪锡祺,坤芳莲,洪松财,洪沛云,洪锡云,坤仓他娜,洪海钦,坤汶集,洪松永,洪树藩,坤颂木,洪木英,洪木源,洪镇松,洪汉德,洪桂云,洪灿睦,洪灿怀,洪锦风,洪金兴,洪楚和,洪绍娥以上各一千铢,洪海泉,洪焕耀,洪雪云,洪辉如,姚格源,姚洪慧文,姚嘉林,姚王莉娟,姚镇河,姚嘉慧,赖姚嘉珊,赖博元,坤素集禾,洪惠卿,坤干娜胶以上各五百铢。63位共152,500铢。(如有遗漏,当再补志) 转载

给黄氏父老兄弟姐妹的一封信              亲爱的黄氏父老兄弟姐妹:                                                       您们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根据族谱的记载,回顾到八百多年前关于洪氏和黄氏的历史故事吧。    根据历史记载,南宋昭兴6年(1136年),黄姓迁琼始祖黄篪公,在国考得雁塔题名进士,宋昭兴7年(1137年),皇上钦给琼州安抚使职位。上任之后,篪公任人唯贤,当年,举荐福建省福州府蒲田县坎头村的洪姓迁琼始祖讳洪英豪任刑明师。篪公和英豪公,因在乡试县试省试期间相识。篪公聪颖、勤奋、文才出众,正值英年。英豪公胆大心细,清廉正直,专精地理、历史和椐理辩论权衡,破案能手,正值壮年。两公因而相互敬仰,成为忠实的知心朋友。所以,黄篪才特聘英豪公来琼担任刑明师,协助篪公处理琼州事务。篪公勤奋清廉,任劳任怨,政绩显著,得到琼州人民的颂扬和爱戴。因劳累过度,3年后不幸英年早逝,即1140年猝于任上。年仅31岁。当时,篪公仅有一子,名黄京,尚在襁褓中。留下孤儿寡母的王氏泣不成声。    英豪公牢记篪公临终前的“日后要照顾王氏母子俩”的嘱托,主动担当起处理篪公后事的责任,以报知遇之恩。亲自从府城步行到各地寻找入葬篪公的墓地。几经艰辛,最后,确定在大豪马鞍岭第三级坡上安葬。数年后,年轻的王氏挂念丈夫,又因每年扫墓交通不便,就携子迁至博抚村居往。    英豪公始终不忘黄篪公的嘱托,一直关怀照顾王氏母子俩。黄京在王氏悉心抚育和英豪公关怀下,终于长大成人,不失母亲和师伯的希望,勤奋攻读,荣获国子监生,官任连洲(广东省连洲市)户漕。若干年后,英豪公仙逝,其子孙遵照其遗嘱,也将其亦葬在烈楼大豪马鞍岭黄篪公墓西侧(按风俗习惯上司在左,下司在右),寓生兄弟在一起,扶持工作,死后也要葬在一起,在九泉之下永久常伴的心愿。尔后为了方便扫墓和守护两祖墓,洪氏后裔也迁入博抚村居住。由于黄篪公和英豪公的这段深厚之情的前缘,八百多年来,黄姓子孙和洪姓子孙一直秉承始祖的遗愿,睦邻而居,相亲相敬,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代代联婚率为80%。这是我们都亲目共睹的事实。   可惜的是,在1959年大跃进期中,当时“破除迷信”的说法盛行,误把一些有纪念和有文化遗产价值意义的墓地、祠堂、石碑等当作迷信的东西来破除,使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遭受损失。如黄篪公和英豪公二墓都遭受了挖掘和破坏。洪英豪的祠堂“清直堂”也拆去建“公共食堂”,让我们洪姓子孙蒙受了极大损失。黄姓后裔率先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20多年前就修复了黄篪公坟墓。而洪氏后裔由于没有把始祖坟墓祠堂作为祖国文化遗产一部分的高度来认识,因而迟迟不给予修复。今年初,洪氏兄弟才逐步认识到了修复迁琼始祖英豪坟墓的重要意义,深感到黄篪公和英豪公八百多年前的这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情节感人至深。这是一笔在博抚村乃至全岛全国全世界,用金钱买不到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值得当今的我们和我们下一代继续继承和弘扬下去。和谐和友善是人类最高的理想,让我们洪黄两姓父老兄弟姐妹世世代代把迁琼始祖俩祖公的情怀继续发扬光大!                                                                                           华夏洪氏文化研究总会                         海南洪氏文化研究会长流分会(筹)博抚  文丽  传桂  新海  荣山  富屋  石山吴洪  澄迈老城等洪氏宗亲                                        2016年12月2日

海南省文物局:            我们是琼州人氏侨民,听说迁琼始祖洪英豪公的烈楼大豪马鞍的坟茔,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被破坏后,于今年初,洪氏后裔集资修复祖公坟茔,我们琼籍侨胞大力支持在琼父老兄弟的行动。          据我族谱和历史记载,我迁琼始祖洪英豪在南宋宋绍兴七年(1137年)由黄氏始祖黄篪公任琼州安抚使后,从福建省福州府莆田县坎头村莱牙巷,请来琼任刑明师,协助黄篪公处理琼州事务。当时,因二公清廉勤政,琼州社会政绩显著,深受琼州民众爱戴颂扬。三年后,黄篪公病逝任上。英豪公继承其遗志,心地善良,扶孤助寡,光明正大,清廉勤政。逝世后,琼州后裔民众在当今的长流镇博抚村修建了一座祠堂,赐封“清直堂”以纪念。“清直堂”三个字是对迁琼始祖洪英豪公一生的评价。可惜,上世纪1959年初,一些人以“破除迷信”为由,将黄篪公茔和洪英豪茔破坏。洪祖祠堂“清直堂”被拆掉,石料木料运去建了“公共食堂”。具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文物毁于一旦。我们洪黄二姓后裔正在加大考证其历史事迹。            迁琼始祖洪英豪公为南宋绍兴年间义士,虽任小吏,但其茔坟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其清廉正直、友善、扶孤、助寡的精神和品格,永远值得中华民族继承和发扬。我们洪氏子孙,虽身在异邦,也为迁琼始祖之精神品格所感动。为之自豪和骄傲。        为让迁琼始祖清廉、正直、友善、扶弱、助寡的精神和品格,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光大,我们恳切请求海南省人民政府对迁琼始祖洪英豪公墓,给予应有的文物保护。如能如愿,我们将不胜感激!                                     乡港华侨      洪                                     意大利华侨    洪                                                           2016年12月26日

“共工"源出于上古神农氏炎帝公元前(3217年),其子孙“共勋”字正茂,东汉人,生一子“共普”生于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即(142年)东汉灵帝五品从官,为躲避朝廷内乱去敦煌后,为纪念上世祖“共工”有水德,加水“共”左,改姓为洪,叫洪普是改洪始祖,生有一子“洪鉴”为二世祖,

成 员 洪云飞(重庆) 洪七华(安微) 洪浩翔(琼山) 洪光浦(屯昌) 洪    恋(文昌) 洪理总(长流) 洪理利(长流) 洪德光(琴山) 洪枋财(澄迈) 洪光良(琼海) 洪玉茂(定安) 洪先勇(三亚) 洪世民(临高) 洪义乾(石山) 洪    明(万宁) 洪德英(儋州)

五圣山 五圣山位于铁岭县,地处铁岭东部,距市区38公里,自然生态资源极其丰富。五圣山自然生态资源极其丰富。由数十座百米高山成拱形环抱而成,每山各成一色,雄伟俊俏、婀娜多姿,又浑然一体,起伏蜿蜒、层峦叠嶂,主峰凤凰山海拔578米,境内以自然林为主,森林覆盖率高达90%,有各类动植物百余种,袍子、獾子、野鸡、五味子、山参、达里香等等。境内的大龙汀水库、向阳水库滋养着山脚下的50户民风淳朴的村民,庙宇水库相接,山谷溪水终年不断,泉水、山花、野果野菜漫山遍野,自然生态极佳,是人们回归大自然最好的去处。

中国洪门五圣山,公元一九三二年三月廿一日廿一时廿一分成立于上海,传承于长房,第一部称一九梯,记号为江彪,旗为黑色。配以青莲堂凤凰郡等印,是部之印为菱形。为辛亥革命元勋向海潜(松坡)先生所创立,内分仁文堂,朱卓文为堂主;义横堂,梅光培为堂主;礼德堂,明德为堂主,智松堂,向海潜为堂主,信廉堂,张子廉为堂主。 各堂系集合全国各地洪门菁英而组成,仁文堂主朱卓文,辛亥革命时,即在美国结识孙中山先生,与梅光培随侍在右,该堂在香港及两广发展,以全力拥护孙中山先生,二次革命时,曾奉孙之命运动江苏陆军第八师中下级军官率部起事。义衡堂为粤省以及南洋之堂口,北伐时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即为该堂昆仲。礼德堂因堂主明德供职于郑州陇海路铁路局,以该局员工基础,旁及工商、文教各界。该局副局长、工程师、段长、副段长、站长、副站长多数为该堂昆仲。智松堂在长江流域上溯四川下至江浙均有发展,吸收国民党军政界分子甚多,如李济琛为堂内会办。商家也不少,更拥有盐渔民及广大之农工群众佛教领袖,如上海静安寺的持松法师,即其中之一。信廉堂,因堂主张子廉设有远近驰名的三友实业社,三星纺织厂等,故其昆仲多为京沪各地之商贾士绅。五堂本「合办五圣山,同叙五伦堂」之宗旨,共推向海潜为总山主。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上海已有三十多个洪门团体,五圣山总山主向海潜,眼见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易色,华北危机迫在眉睫,日寇得寸进尺,中日大战势所难免,乃秉承中华民族之传统忠义精神,连络各洪门团体,筹建一个洪门的联合组织,作为政府抗日后盾,立即获得热烈回响,经过共同努力,并获得中国国民党及上海市社会局许可,民国廿五年十二月在上海老西门关帝庙召开了「洪兴协会」成立大会,命名意义即「同心协力,复兴洪门」。五圣山、五行山等三十多人,监事、候补监事二十多人,同时,推举向海潜为理事长,但常务理事中,五圣山占了四个。洪兴协会会址初设于上海浦东大楼内,成立后每月开理监事会议一次,交流情况,联络感情,消除隔阂,加强连系。抗日战争爆发前,向海潜常派昆仲到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向洪门工人演讲洪门革命的 故事,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另在职工群众中展开团结抗日的宣传,曾召集申新五厂、六厂、七厂,怡和洋行、和平洋行与工厂企业的工人,在中华酒楼聚餐,强调团结抗战,要求洪门昆仲们,不仅要有洪门的义气,还要有中国人的义气。公元一九三七年上海八一三战事爆发后,日军占领上海,洪兴协会才被迫停止活动。(以上数据曾由司马明引自1993年3月上海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帮会史」,并刊载于五圣山内部刊物中。)

@洪昌光(海口 长流) 洪门五圣山洪金宝大哥为信廉总堂总堂主[握手][握手][握手][握手][握手][握手][抱拳][抱拳][抱拳][抱拳][抱拳]

闽南语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在西晋时期、唐朝、北宋迁移致福建南部,发祥于福建泉州。现主要分布地除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还广泛适用于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广东潮汕和汕尾市地区、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

渡琼始祖洪英豪于宋绍兴七年(1137)黄篪任“广南西路经略按抚使,兼掌军事,知琼州事”时,篪公聘请英豪公来任琼州刑明师,英豪公娶林氏卜籍琼州居府城,后裔第六世孙迁移烈楼卜籍博抚村…………长流洪氏字辈 “德文廷五世至其” 。  清进士郑天章为博抚村洪氏宗祠(清直堂)免费题楹联 : “昌明理学登高第,赞述经书振古芳”。                                             新海村迁支(廷)字辈从博抚村迁移那秫村,数十年后再迁至新海村卜居之迁支祖洪世光公也。世光公生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卒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享年六十六岁。                                                                   世光公娶云氏生有三子,长子至元、次子至诚、三子至德。                                         长子至元由至诚之子其英继嗣。次子至诚生有一子其英。                                               三子至德娶妻邝氏、妾吴氏,生有四子,长子其发、次子其茂、三子其球、四子其瑞。                                                                    至诚之子其英娶叶氏生有六子,长子昌文、次子昌润、三子昌云、四子昌大、五子昌泰、六子昌河。                                              至德长子其发娶李氏生一子昌模。次子其茂生一子昌福。“三子其球生有四子 : 长子昌贤、次子昌止、三子昌(  )    、四子昌赞”。 “ 四子其瑞娶妻王氏、妾李氏乃美李村人生有三子二女,长子昌裕、次子昌佑、三子昌拔”。                                                       其英长子昌文生有三子,长子明修、次子明优、三子明作。长子明修生一子理江。三子明作生有三子理权、理武、理洋。长子理权生一子学之生有一子登森,次子理武生一子学璞。                                        其英次子昌润娶孔氏生有三子明座、明信、明俊,(次子明信娶张氏生有三子,长子理标娶张氏生有二子学智、学渊,次子学渊生一子登宇。明信次子理深娶李氏生一子学强。明信三子理存娶王氏生二子学优、学良。长子学优生有一子登曜)。                                                                     其英三子昌云娶林氏生有一子明介,明介娶林氏生一子理梅,理梅娶林氏生二子学成、学才,长子学成生一子登俊,次子学才生一子登科。                                                         其英四子昌大(继嗣)明子)。(其英五子昌泰生一子明子,明子娶王氏生三子洪飞、洪云、洪辉。长子洪飞生一子学顺,次子洪云生二子学聪、学宁 )。                                                                        其英六子昌河生三子明其、明书、明花,长子明其娶王氏生有四子理精、理壮、理静、理岗。长子理精(养子)学群,次子理壮生一子学杰,三子理静生二子学星、学亮  ,四子理銮生二子学煜、学越   。三子明花 生一子理誉,理誉生一子学羽。                                                                其发子昌模娶郑氏生三子明圣、明世、明显娶孔氏生五子理忠、理信、理道、理德、理义,次子理信生一子学雪,三子理道生一子学好,四子理德生一子学拥,五子理义生一子学宇。                                                                       其茂子昌福(继嗣)明枢。(其球次子昌止生一子明枢娶妻王氏,妾    氏,生有三子理海、理林、理汉。长子理海娶庞氏生一子学友,次子理林娶黄氏乃博抚村人生有二子学雄、学壮,三子理汉生有一子学威。                                                     其球四子昌赞生有三子明恒、明富、明积,长子明恒娶郑氏生有二子洪凯、洪滨。长子洪凯生一子学图,次子洪滨娶原配    氏,妾    氏,生有二子洪华、洪基   。  次子明富娶    氏生一子洪伟。三子明积娶邝氏生一子洪亮。                                                其瑞长子昌裕娶孔氏生三子明贵、明桥、明宛。长子明贵娶林氏生一子理俊,理俊娶   氏生有二子洪健、洪康。次子明桥娶王氏生二子理波、理浪,长子理波娶   氏生二子学晨、学科。  三子明宛娶伍氏乃大郊村人生有三子理炬、理冠、理劲。长子理炬娶符氏生一子学谦,次子理冠生一子学鹏,三子理劲生一子学禎。                              其瑞次子昌佑娶妻郑氏乃龙头村人、妾陈氏生有三子明松、明梅、明福。长子明松娶叶氏生二子理兴、理奋,长子理兴娶邝氏乃博养村人生二子学骏、学发。次子理奋娶陈氏生一子学究。 次子明梅娶陈氏生有四子理胜、理利、理万、理岁。长子理胜生一子学润,次子理利生一子学达,三子理万生一子学政,四子理岁生一子学裕。  三子明福娶陈氏生一子理严生一子学旺。                                                      其瑞三子昌拔娶吴氏乃镇海村人生一子明才娶林氏生有五子理顺、理成、理山、理高、理幸。长子理顺生二子学能、学诗,次子理成生一子学龙,四子理高生一子学文,五子理幸生一子学恩  。         民国初期又有一支从博抚村迁入新海村的洪其(   )生有一子昌炬娶王氏生有一子明忱娶王氏生有二子理浩、理捷。长子理浩生一子学东,次子理捷生一子学睿。   新海村于2016年11月份统计男丁共:115个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