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开局最强军阀,一个被老乡忽悠的窝囊废,沦为笑柄

 盏茶聊历史 2023-09-13

韩馥是三国初期实力最好的军阀,占据着冀州,兵精粮足,人才如云。手里拥有优越的经济和人才资源,却把冀州拱手让与袁绍,到头来落个自杀的下场,实在让人惋惜。韩馥枪杆子都握不住,其实是被一群人唬住了,把冀州硬生生的骗走的。

韩馥是颍川人,颍川盛产人才,比如大名鼎鼎的荀彧、郭嘉和钟会等都出自颍川,就连韩馥也是来自颍川的名门望族。董卓乱政,任韩馥为冀州牧,以荀谌为首的颍川老乡们,都去韩馥帐下效力了。冀州本地还有田丰、审配等人辅佐,可以说韩馥的帐下人才济济。

韩馥坐拥物产丰富的冀州,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组织反董期间,全是韩馥在提供粮草。如果没有韩馥支援,袁绍什么也干不成,饿也饿死了。此时曹操日子也不好过,汴水一战输了个底朝天。幽州的公孙瓒虽然勇猛,但那里属于老少边穷地区,实力比冀州差的远。可以说,当时天下军阀,实力这一块,谁也比不了韩馥。

韩馥的条件优越,如果好好的带着大家开疆拓土,说不定能成为一方霸主,但是他性格又太懦弱了,有点才不配位,实力跟才能不相配。你一个军阀大佬代表的都是世家的利益,如果能力不行,怎么能给颍川来的士族和当地大族谋取利益呢?

韩馥的冀州牧是董卓任命的,理应为董卓办事,当初袁绍奔冀州当了个渤海太守,韩馥害怕袁绍在冀州搞事情,于是派人去监视袁绍。同时韩馥还是袁家的门生故吏,没有袁家以前的提拔,谁会认识韩馥,更当不上冀州牧,因此他心里矛盾重重,都不知道该帮谁。

韩馥缺乏政治眼光,乱世应该只能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正如他手下刘子惠一句话说的好,“兴兵是为了大汉,为了解救皇帝,管他是姓袁的还是姓董的”。解救皇帝是最正义的,比任何借口都有说服力,可以借反董的名义,趁机扩大地盘,但是韩馥就是听不明白,又干了一件蠢事,让人难以理解。

袁绍拿着冀州提供的物资,说是去打董卓,却整天置酒高会吃香的喝辣的,敢情拿韩馥当冤大头呗,这件事还不算蠢。下一件就过分了,韩馥在袁绍的提议下,居然派人去幽州,撺掇幽州牧刘虞另立政府做皇帝。这也太扯了吧, 明面上讨董解救皇帝,暗地里又去幽州搞事情,这样做是为了大汉吗,所谓的正义呢?咱才疏学浅不理解。由此看来,韩馥没有主心骨,什么事都听袁绍的,让人牵着鼻子走,太蠢了。

这么一个没有决策力的领导,看来谋取不了什么利益?韩馥身边的颍川老乡团可不干了,集体有了跳槽的心思,打算奔袁绍。

韩馥提供粮草帮袁绍讨董,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讨董联军整天喝酒不西进,怎么会成功呢?袁绍不成功是袁绍的事,反正韩馥该做的都做了,他们以后爱去哪去哪!韩馥应该及时止损,彻底给他们断粮,什么袁家门生故吏,管那么多干什么,不符合自己的利益的事,一件也不能干。

袁绍讨董失败,发现没有属于自己根据地。这时韩馥手下猛将曲义叛变,袁绍接纳了曲义,这给韩馥造成不小的打击。袁绍又听取谋士逢纪的建议,准备智取冀州。

第一步,派人给公孙瓒通信,让公孙瓒攻打冀州,向韩馥施加强势的军事压力。

公孙瓒什么人,曾威震鲜卑,其麾下白马义从闻名于天下。公孙瓒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正想夺取冀州,于是公孙瓒派兵杀向冀州。韩馥自然无法抵挡勇猛的公孙瓒,很快就失败了,冀州多个郡县望风而降,强大的军事压力把怯懦的韩馥吓住了。

第二步,让刚刚跳槽过来的颍川人才团去劝韩馥,毕竟老乡不骗老乡,逼迫韩馥交出冀州。

大家摸清了韩馥懦弱的性格缺陷,知道该怎么做,荀谌夸张的分析冀州形势吓唬韩馥。说冀州是天下重镇四战之地,公孙瓒和袁绍都有夺取冀州的野心,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到那时候冀州就危急了。韩馥一听,吓的直冒冷汗。

这种鬼话怎么能相信呢?袁绍要粮没粮,要地盘没地盘,早晚变成光杆司令,他只有依附韩馥的份,掀不起什么大浪。至于公孙瓒根本不用怯他,冀州多出慷慨高歌之士,河北又不是没有名将,名震江湖的河北四庭柱也不是摆设。

韩馥完全被颍川老乡团给忽悠了,失去了判断事物的能力,当然让一个性格懦弱的人,有勇有谋也不大现实。在老乡们的虚张声势下,韩馥也想开了,冀州就让给袁绍吧。

韩馥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天条件,却因为性格懦弱才不配位,缺少远大的政治眼光,没有曹操那样的雷霆手段。韩馥难道不知道手里的枪杆子才能保命吗?答案是肯定知道,但他坚信明哲保身,只是选错了时代而已。韩馥这一让,既没有博得让贤美名,还白白丢了身家性命。乱世里拿不住枪杆子,徒增笑料罢了。

如果你是韩馥,你会怎么做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