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说刘邦总是打不过项羽? 看看下面这场战争,打脸吗?

 盏茶聊历史 2023-09-13

潍水一战10万楚军全军覆没,项羽势力由盛转衰 。紧接着韩信坐镇齐国,派骑兵将领灌婴攻打楚国的鲁地,转而南下拿下淮北(指淮河以北)等地。最重要的是灌婴攻克楚国首都彭城,一个政权一旦失去首都就意味着离败亡不远啦。又要对付专搞破坏四处游击的彭越,断粮问题日益严重,项羽实在是无力再战。

此时楚汉关系比较微妙,各有诉求。项羽想另寻建都之地,重塑稳固的大后方,以便重整旗鼓。刘邦想换回在楚营为人质的老爹,然后继续战斗,于是双方都各怀鬼胎,暂时妥协的签订鸿沟协议。接下来楚汉又爆发了一场战役,此战是刘邦亲自指挥打赢的一次漂亮的攻坚战,直接奠定垓下合围项羽的局面。

项羽按照鸿沟协议把刘太公放了回来,刘邦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达成目的,刘太公回来之时即是鸿沟协议作废之时,刘邦不可能放项羽归国的。

这里说一下,都到这时候了司马迁还在为项羽找面子,把项羽归国说成东归。仔细一想不大妥当,项羽怎么可能东归呢,去彭城嘛,那儿已经陷落了,去鲁地嘛,那儿已经成了一座孤城。鸿沟协议看似以鸿沟为界,但现实可不是这样,至少彭城周边以及部分淮北地区已经不是项羽的地盘了,项羽拿什么东归呢?他只剩下南归的路了。

项羽南归有两个地方可以选择,那就是陈县和寿春,这两个地方都是曾经楚国的首都。毕竟当过首都,城防设施相对完整,稍微修理一下就能发挥作用,两地还是当时的大都市。陈县基本上是平原地带,无险可守,论条件不如寿春。寿春北靠淮河,可以作为一道天然的军事屏障,离南边的长江也不算远,水运非常发达,形成独特的水上战略纵深,是理想的建都之地。项羽下一步的战略就非常明显了,他要站稳陈县,建都寿春。

一旦让项羽实施了下一步计划,无异于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恐怕又要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里,天下是谁的还是一个未知数呢?刘邦必须迅速行动追上项羽,再给他致命一击。

项羽南下到达陈县(今周口淮阳)的时候,刘邦一路追到了固陵(今河南太康),于是刘邦从被动的荥阳拉锯战变成主动权在手的陈县拉锯战。虽然汉军有了战争的主动权,但固陵之战刘邦还是输了,正面作战依然不是项羽的对手,刘邦只能缩在固陵采用以防御为主的对策。

刘邦虽然在固陵防御,但不代表他不作为,下面看看刘邦的部署。

一、深入楚境断其后路,创造包围的有利条件。

既然刘邦从固陵硬刚陈县打不过,那就迂回去打项羽的大后方,派兵去寿春搞事情,你项羽不是想重新建都吗,偏不给你这个机会,就趁你虚弱捣你老巢。

其实在鸿沟协议签订之前,刘邦已经派英布去收复淮南了(指淮河南)。淮南之前就是英布的九江国,后来英布叛楚归汉,所以派英布收复自己的地盘一点毛病都没有。英布也是当世名将非常厉害,收复了淮南数个县城稍稍地站稳了一下脚。

刘邦又派刘贾深入楚境攻打寿春,想让楚国大后方变成自己的地盘,断项羽南返的念头。刘贾迂回南下直接包围了寿春,招降了楚国大司马周殷,并一举拿下了淮南。项羽又一次失去了大后方,南下回到寿春已无可能,将来失败只能向江东方向撤退,但现在项羽还得咬牙挺住,守住最后的陈县。

刘贾轻而易举拿下寿春以及淮南说明了项羽已经穷途末路了,无法分兵南下救援。刘邦虽然正面打不动陈县,看似非常被动,但其实已经牢牢地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陈县也是岌岌可危了,南有英布刘贾,北有刘邦坐镇,就陈县夹在中间,创造了包围的有利条件。

二、将星集合,给陈县致命一击。

此时刘邦让韩信和彭越一起来打陈县,但他们没得到什么好处,对刘邦的命令置之不理,一个都没响应。

现在的项羽基本上是光杆司令,主要是无将可用,反观刘邦手里将领云集,运用群狼战术照样攻下了陈县。

看看刘邦麾下都有哪些将领参与了此次战役,有周勃、灌婴、樊哙、靳歙、郦商、就连专职司机夏侯婴都参与了指挥。项羽不愧是千古之勇,一座小小的陈县,刘邦一次性调遣那么多勇将,一点儿也不敢轻敌,足见灭陈县之决心,众将云集只为给项羽致命一击,让他在淮北和淮南再无立足之地。

史记没记载陈县之战的具体过程,但这一次是刘邦亲自指挥打赢的攻坚战,别再说刘邦正面刚项羽没赢过之类话了。在陈县之战中表现最优异非灌婴莫属,他斩杀楚国两名娄烦将领,俘虏八位骑将,一举歼灭项羽仅存的骑兵部队。

陈县易手,项羽在淮河两岸一带再无立身之地,只能向更东南的方向撤退,他要回到梦开始的江东之地,但汉军的合围之势已经形成,北有刘邦汉军主力,南有英布堵截,项羽在劫难逃,不久汉军各方势力把项羽围在了垓下。正是因为刘邦深入楚境包抄寿春,又打赢陈县之战,为垓下之围创造了非常有利条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