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热下注,先祛湿还是先清热?

 了然3z5ctoaa2w 2023-09-13
图片

这是一位老中医看病的医案,从这个医案,我们能理解中医看病的辩症思路,脉络清晰,一起来学习。

如果一个病人湿热下注,体内又有湿又有热,他会宗筋萎软,到底应该先清热,还是先祛湿呢?

先要搞清楚:湿和热,它怎么就下注了?它为什么会导致宗筋萎软?

再去弄明白:应该先清热,还是先祛湿?

1.湿和热是怎么形成的?

湿和热是我们人体所面临的“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

湿和水差不多,比较粘滞,比较趋下,它还容易伤阳气

和火差不多,能炎上,能伤津,它容易耗伤阴液

一般位置在上边,往下流,才叫下注。

思考:湿和热在啥地方形成的?又为什么会下注?

一般讲,湿热产生在中焦脾胃,因为脾胃在中焦,它能运化、受纳饮食和水谷,我们吃进去的冷饮、热饭、肥肉,它都跑到胃里了,如果脾胃堵了,运化不动,就停留在脾胃,有湿有热。

正常情况下,湿和热会被脾运化,通过消化、吸收,变成营养,好东西升上去,浊东西降下来,即“升清降浊”。

不正常的情况下,一是脾虚了,它不能运化湿和热了;二是脾不虚,但湿和热太多了,超出了脾的运化能力。

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湿和热在中焦脾胃 纠结在一起,两股势力“合而为犯”,这个水就不是凉水了,这个热就不单是热气了,而是一盆“热水”,一肚子湿热。“热水”远远没有“热气”好蒸发,湿和热形成并停留在中焦。

2.湿热在中焦形成,又为什么会下注?

湿和热怎么就搞在一起,引起下注了呢?

因为水性是趋下的,不管是热水、凉水,它都是往下流的,它往下就流到肝肾。

它为什么会流到宗筋呢?因为肝脉绕阴器,这是肝脉经过的地方。

他为什么又流到肾呢?因为肾的位置在下面,肾主生殖,肾施二阴,小便的、大便的,管生殖的都由肝和肾把持着

湿热下注,湿和热跑到肝和肾,就出现的宗筋萎软了,起不来了,或者起来的功能不好了,或者是开始好,中途不好,出现这些问题。

那么这些问题叫医生一看,会说这是湿热下注了。

问:那“湿热下注”治疗的时候,应该是先清热还是先祛湿呢?

图片

3.“湿热下注”治疗的时候,应该是先清热还是先祛湿呢?

这个老中医看的病例是 39岁男性,主要问题是宗筋萎软不振,食欲差,胃脘癖,升降不通,四肢困,口干苦,易怒,阴囊潮湿,大便粘腻,小便赤涩,舌质红,舌体胖,舌苔黄腻,脉弦滑,这个病症是典型的“湿热下注”所导致的。

①为什么说是“湿热下注”呢?

首先,食欲比较差,因为湿和热都纠结在胃里,它腾不出位置来消化吸收,他吃进去的饭不能运化,不能够吸收,他就不想吃饭了,而且胃脘癖,闭塞不通,因为他吃的东西消化不了,就堵住了。

另外四肢困,中医讲“脾主四肢”,就是说脾的吸收运化功能好了,我们的四肢就伸展有力;如果脾吸收不了水谷,运化不了气血,那四肢就得不到气血濡养,就困。

②为什么口干口苦呢?

口苦是火的问题,口干口苦是既有水的问题,也有火的问题,既有湿的问题,也有热的问题,热重了才有口苦,就像做米饭,火大,糊了,就发苦。湿气不能正常的运化成津液,津液是濡养我们身体的,津液匮乏,就口干。

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水分经过汽化,应该像雾一样吸收上来,喷洒在五脏六腑的表面,濡养五脏六腑,这样机体才生机盎然。

如果说水不能吸收上去,不能雾化,而是一盆“热水”泡在根儿上,那植物的营养供应就会出问题。人体也是如此。虽然有水,仍然干得很,它吸收不了。

另外易烦,易发火,这是一个肝气不舒的问题。因为肝主疏泄,如果说湿热堵了,肝的疏泄功能就不能正常发挥,它就郁闷,易发怒。

③还有阴囊为啥潮湿?

因为湿热是水,水容易往下流,从中焦的脾胃跑到了肝肾,就跑到了阴囊,肝脉绕阴器,阴囊是肾所主。

肝肾合伙值班呢,结果来了一股敌人——湿热,因为水性趋下,此处散热也不快,阴囊就潮湿

大便粘腻,粘和腻是比较稠的东西,既不是非常的热(偏稀),也不是非常的寒(偏硬),它黏黏糊糊的粘马桶。

小便通行不顺利,所以小便赤涩

因为有热,舌体比较胖,舌苔黄腻。

脉弦说明有肝郁,滑说明有湿热

图片

中医看病就是这样分析的,辨症的,把病人的症状收集全面,望闻问切,根据中医理论一点点分析,如果连症状都解释不通,那肯定辩症有问题。

通过病情的分析,既然是湿热,治疗原则就是清热祛湿,是应该先清热,还是先去湿?

一般的来讲应该是先祛湿,因为如果没有湿,热应该是一个感觉,是一个气,是一个无形的东西,它和湿纠结一起,就是个有形的东西了。“热”附着在“湿”里面,就好像我们所说的热水,这个热,如果没有这盆水,我们只是感觉到他很热,可能开个风扇一吹,打开窗户一透气,热就能去掉了。

但如果热跟湿搞在一起,它变成了一盆“热水”,那来上一阵风,或者打开个窗户透透气,就不会马上变凉。

因为湿性粘滞,不好消掉!

一般的来讲应该先祛湿后清热,因为祛湿可以去掉“热邪”的“附着体”。

也不一定绝对要这样做。特殊的情况就是热和湿的比例严重的不正常:

热很少,湿很多,那应该先去湿;

湿很少,热很多,那应该先清热。

总体来说要抓主要矛盾。

此外,清热和祛湿的时候要注意,要兼顾到疏肝和健脾这两个问题。

因为脾是运化水湿的,肝的经脉绕阴气,肝的疏泄功能还会帮助脾来运化水湿。

还有体内产生的热与肝有关系,因为肝气郁结了,会生热,我们叫它肝胆湿热

所以在清理湿热的时候,注意疏肝健脾。

欢迎继续阅读相关文章:请点击链接👇

👉 下焦湿热 中成药  👈

👉 祛湿先健脾,健脾先疏肝 👈

图片

本文为读书笔记摘抄,内容仅供养生参考,有病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