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心眼很坏的特征,就是以下三个成语

 布衣粗食68 2023-09-13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不管和谁交往,交心很难。一不留神,就遇到了心眼很坏的人,并且还蒙在鼓里,对其深信不疑,最后留给自己一地鸡毛。

如何才能判断一个人的心眼呢?古人留下三个成语典故,让我们看到了奸臣的形象,也学会了远小人的方法。

01

指鹿为马:搬弄是非,可以形成小人的圈子。

秦朝的大臣赵高,想要叛乱,夺取政权,又怕周围的人不服从自己。

有一天,赵高带着一匹鹿上朝,说:“这是一匹马。”

秦二世说:“错了吧,你把鹿说成了马。”

接着,有人迎合赵高,认为这是马;真诚的人,都说是鹿。因而,谁会站在赵高身后,一目了然。

再往后,赵高把说“鹿”的人暗中治罪,把说“马”的人,变成心腹。

当时的李斯、扶苏与蒙恬等人,都被赵高陷害。

后人点评,“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赵高的出现,导致了秦朝的灭亡,不得不令人叹息啊。

认真分析,就会发现,赵高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权限,并且形成自己的圈子,促成自己做帝王的梦想。可悲的是,“天弗与,群臣弗与”,他的梦最后幻灭了。

“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如果遇到故意制造是非的人,你就要知道,他的心眼肯定不好。通过是非,他可以“浑水摸鱼”,捞好处,拉圈子,孤立那些善良的人。

道理很明显,在是非之中,人会形成派系:“赞同者、反对者”,圈子的雏形就有了。

欧阳修说过:“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

对那些故意拉帮结派的人,我们要有自己的态度,要站在好人圈、群众圈里。若是恶人圈太大了,你应该主动被边缘化,或者走得远远的。

02

东窗事发:陷害别人,自己也会战战兢兢。

南宋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加害了岳飞,让后人恨得牙痒痒。

当时,秦桧在东窗下和小人一起商议,如何谋害岳飞。他的夫人说:“擒虎易,放虎难。”

岳飞被害后,秦桧去西湖游玩,在船上发病,看到披头散发的人,被吓得神志不清。他让人传话给夫人,说:“可烦传与夫人,东窗事发矣。”

非常明显,秦桧做了坏事,浑身不自在,有“做贼心虚”的表现。

以此类推,那些心眼很坏的人,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是没有把握的,毕竟“上天有眼”,哪有什么事情可以瞒得住一辈子?

战国末年,发生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荆轲之所以不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太紧张了,“图穷匕见”的时候,他就乱了。

在我们的生活里,如果有人陷害你,也是很容易看穿的。

比方说,某个同事反复提醒你,某个地方有某样东西。你在提取东西的时候,应该谨慎,可能那是一个陷阱。特别是一些神神秘秘的东西。

还比方说,某个熟人,介绍你去买某件衣服。当你表示没兴趣的时候,熟人反复劝说。你就应该想到,熟人也许是和服装店合作,从中拿回扣。

“如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所有“莫须有”的事物,都是“不需有”的事物,都隐藏着见不得光的一面。

一个人在为别人设计陷阱的时候,自己也会担心得到报应,或者心底有一点点良知,在使劲纠缠自己。这样的征兆,一看就明白了。

03

口蜜腹剑:嘴巴很甜,说的是“反话”。

唐玄宗时期,兵部尚书李林甫,才艺不错,但是做官却不厚道。他一直说友好、善意的话,但是做法却非常狠毒,体现出狡猾的一面。久而久之,大臣们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

同时期的中书侍郎李义府,看到谁都表现憨厚,一开口就咧嘴笑,但是很刻薄,大臣们议论“笑里有刀”。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上眺望,兵部侍郎卢绚恰好骑马经过。玄宗随口就赞美了几句。李林甫知道这件事之后,把卢绚降职为华州刺史。

李林甫还假惺惺地说,卢绚身体不好,还是要少工作。虚伪的关心,目标很明显。

心眼很坏,直接看“心”是不知道的,要看他的行动。把行动和嘴巴进行对比,其中的差距,就是“真心”。

听人言语之后,你不要马上做出反应,也不要随波逐流,而是静静地看效果。

嘴有两张皮,可以往上说,也可以往下说,真假难辨,唯有事实,胜于雄辩。

04

当然,对于心眼很坏的人,除了躲避、识别、教训之外,还要积极帮助。

要知道,如果你盲目和坏人对抗,或者碾压坏人,你也会变成坏人。正如尼采说的:“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其一,找到坏人的弱点,予以揭穿,让小人无处躲避,接受群众的监督,避免其持续作恶。也减少大家的损失。比方说,在公交车上,提醒大家“注意扒手”。

其二,找到坏人的良心,进行教化和唤醒。让小人迷途知返。比方说,让其知道父母的苦衷,唤起他对父母的愧疚感。

其三,找到坏人的正面的愿望,给予帮助。

任何时候,保持头脑清醒,只有十恶不赦的人,才是我们的对立面。

给心眼很坏的人一句忠告:多行不义必自毙。

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问心无愧,一生无忧。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