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功保研后,我后悔了~

 冬不拉拉 2023-09-13

写在前面


大家看到标题水,肯定会觉得都保研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让我上,我可以,我不后悔。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那些真实又荒诞的保研历程不在少数。在这里分享一下比较典型的三种,且听我细细说来。

图片

前一秒确认offer,后一秒梦校补录




同学A是211本,手上有湖大offer和厦大候补。其他offer因为A打算要放弃了,所以就不在此提了。

犹记得我们那年在推免系统开放时大部分学校都没能第一时间推进程序,大多数学校的教务给出的理由都是系统卡顿无法登录。我们是在电脑前守到中午,高校才陆陆续续开始推进。

众所周知湖大历年的录取程序都非常混乱,不论是优营还是候补都要靠抢。更有甚者,同学B为了确保顺利录取湖大去网吧守着,就因为网吧网速快一些。

A出于稳妥的心态也就迅速接收了湖大。但是戏剧的是,几分钟后厦大来消息说,前面的同学放弃资格候补可以进了。但是湖大的程序几分钟前刚走完,不可能再反悔了。

真的一瞬间情绪崩溃,虽然都是985,但是湖大和厦大差距还是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和A同校不同专业的同学C也是厦大候补,但却顺利等到了前面同学放弃顺利补录了。

大概可能真的是人各有命。

图片

所以给学弟学妹们的第一个小tip是“拖字诀”:推免系统可以填三个志愿,每个学校会给定接收的时间范围,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尽可能地拖一拖,看能不能等到更好学校的递补,多拖一分钟,机会就更大亿点点。

但是如果最好的学校发出邀请了,那就直接接受不要再拖了,以免夜长梦多哦。




图片

绝望到放弃摆烂,推免资格却从天而降




A同学D只有不上不下绩点,没有任何额外加分,处在保研边缘。最后一次考试出分后,保研的同学在一起聊了聊,D发现最后一个名额可能可以争一争,但具体要到开学的时候看材料怎么判定加分。

那个暑假真的是相当煎熬的,D一边觉得自己应该准备考研,否则可能真的没书读了。一边又奢望自己可以成为那个幸运儿,毕竟已经努力那么久了。就是出于这种不自信却又觉得有点希望的心态吧,夏令营也一个都没去投,考研的复习进度也很慢。

开学后D被劝着投一个湖大的预推免,投进湖大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反正也是递个资料罢了,又不花费什么时间。

湖大是投进了,但是D没得到名额,是候补第一位。通知出来的那个下午,D在厕所哭了很久,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声,室友也不知道怎么安慰。然后D给家人打了很久的电话,收拾好心情准备开始考研。

通知公告的最后一天,前面有同学放弃保研了,打算出国,最后一个名额落在了D身上。

那种惊喜感,D的手颤抖了很久,一直冷静不下来,整个人都很亢奋,心脏都刺激得发疼。D冷静下来后才发现很多高校已经停止预推免投递了。但好在还有一个湖大的面试。湖大的面试必须进,否则等到九推,就没有什么好学校可以选了,D不愿意留在本校。

可是命运又开了一次玩笑,D是湖大候补。

D看着湖大那一长串的优营名单和递补名单,优营名额的发放已经超过录取名额了,更遑论自己在候补名额的排名也不算前,湖大进不去了。

D还是报了一个湖大,至少算是个机会,要是实在录不上,这个名额也还可以改。

D第二个报了梦校中南财,但是中南财历年九推录取是很苛刻的,以D的水平很难上岸,但D还是想拼一把,至少不会后悔了。

最后一个名额D不想给本校,本校肯定会录取自己,但是留在本校不如去考研,怎么样也能去比本校好一点点的学校,可是现在考研也来不及了。

可是前两个已经报了不确定的学校,最后一个名额一定要给一个稳妥的,做了很久的思想斗争,也和同学、老师和家长聊了很久,D最后一个名额还是报了本校,总比没有书读好。

预推免开通的那个中午,D突然收到了湖大的补录通知:五分钟内接受offer,否则视为放弃。

D毫不犹豫接受了offer,虽然更想去中南财,但是这是最稳妥的做法了,这个结果也很好了。

怎么说呢,AD是同学,虽然A的自身条件比D好很多,可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都是一样的。

A不后悔吗,不可能的,和厦大失之交臂。

D不后悔吗,也不是的,其中的煎熬夏蝉不可语冰。

这就很难评,只能叹一句唏嘘吧。

给学弟学妹的第二个tip“做最好的准备和最坏的打算”:请保研边缘人去投递一切能投递的学校,但做好收不到任何面试机会的心理准备,这很正常。

尤其是夏令营,边缘人的主战场不在夏令营,所以暑假主要还是以考研的标准复习考研专业课的内容,事实上这与保研面试也并不冲突,辛苦一点做好最坏的打算。

夏令营可以重点报本校,本校的准备比较轻松,又可以作为保底。

预推免也同样尽可能地去投递,待到开学确定自己能够获得保研资格后,就可以完全放弃考研去冲刺保研的机会。

如果确定自己没有保研资格,花一两天调整心情,然后全身心地投入考研。

边缘人保研考研两手抓确实会很辛苦,但是更难挨的大概率都是心态上的不稳定,所以不断暗示自己会出现最坏的情况,不要抱有任何幻想,才能坦然面对一切现实。




图片

去年想读博是真心,今年想退学也是真心




同学E录取了top财经211的学硕,本来是很满意自己的结果的。

因为E是计划读博然后找教职工作的。

E的性格比较懒散,非常贪图教职的寒暑假,也能接受去差一点的双非做教职,工资低一点也没有关系。

但是真的开始接触科研后,E突然意识到博士和其他任何学位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像本科一样认真听课,努力背书,拼命刷题就会有好的结果。做科研就像开盲盒,付出了金钱,但大概率得不到想要的隐藏。

“唯分数论”的一个好处是,一旦付出考了高分就会被认可。但E没日没夜地找数据想idea写文章,也未必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发文章很大程度上也要依赖导师。

发不了文章大概率就申不上博,更遑论教职了。现在申博的难度也很大,经管类硕士手上即使有发表的文章,但若是数量太少了也上不得台面。退一步说即使没发表,working paper的质量要求也非常高,还需要导师的引荐。

E在研一一整年的科研现状就是:文章看不懂,文章看懂了模型又做不出来,模型做出来了结果又不好,结果还可以又没有什么contribution。

以前E还觉得那些个跳楼的新闻都太无厘头了,心理状态都太脆弱了,能什么事是过不去的啊。

但现在E觉得一切困难都能打倒自己,为什么自己这么差劲,别人为什么有那么多好的idea,而自己的都是垃圾。

E很后悔选了学硕,每天都很痛苦,然后就去跟导师聊了聊,E发现自己对于科研抱有的纯粹是功利心,说到底最后还是因为喜欢教职的工作而准备读博,对研究本身其实没有什么兴趣,也没办法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如果真的去读博面对有付出无产出的境况会非常痛苦。

跟导师商议后决定毕设做得质量好一点,也不枉这么久辛苦的学习,抓紧把初稿做出来,研二结束前抓紧出去实习,就出去找个工作吧,读到硕士也可以了。

硕士去业界找工作跟博士毕业找个双非的教职的收入也不会差太多,现在教职非升即走竞争也很激烈,就不必勉强自己一定要从事科研了。

自从下定决定出去就业之后,E看文章也不觉得痛苦了,要达到毕设的要求还是很简单的,学习技术的时候也不苛求自己明白那么多,知道怎么用就可以了。

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E的生活变得轻松很多,在导师的高压下研一基础打得也很好,毕设的选题方向定得也很快,暑假期间有师兄师姐的帮忙技术上的问题也解决得很快,截止研二开学核心问题基本解决了,后续需要想一想contribution,计划到寒假就可以出去实习了。

现在E整个人都很轻松,导师也不push自己了,该上课上课,该完善毕设完善毕设,顺便在研会做做学生工作,给简历添点经历。

后面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可以实习找工作,时间也很宽裕,人也变得很开心~

图片

图片

给学弟学妹的第三个tip“读学硕但不要做科研“:学硕里的导师大致有这几种类型。

01

大牛型


早年间发了很多文章,也有很多资源,但现在自己做的文章慢慢变少了,大多交给学生去做。

这种适合立志读博或者直博的同学去申请,但也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02

小牛型


目前也在做文章,小有资源,申博的时候也帮得上忙。

这种适合在读博和就业间摇摆不定的同学申请,进可攻退可守,但是在研二是时候一定要下定决心到底想干什么,否则两边都讨不了好。

03

行政型


这类导师大多专注教学和行政工作,可能会给学生安排一些”横向工作“可以赚点外快,但对科研方面的指导较少。

适合决定就业的同学申请。

04

青椒型


这类老师刚进学校,自己面临非升即走的指标,对学生稍微有点顾不上,但还是可以带着学生拼命发文章。

适合自身条件差一些,但还是想读博的同学申请。




图片

写在最后




分享这些经历的初衷不是要给学弟学妹传播焦虑,只是希望过来人的一点经验能帮助学弟学妹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为了让将来的自己,在保研上岸后不后悔,最好的时机,就是上岸前看到这些,以便能更好地作出抉择。

在保研的路上一些不起眼但很重要的tips,确保大家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都没日没夜地拼命努力了三年,三年的辛苦、焦虑和收获,凭什么不值得拥有更好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