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螭吻铁链不避雷

 哲齐66 2023-09-13

回答于2022-07-02

紫禁城大殿为何数度重建

周乾

故宫内体量较大的螭吻两侧,均设有铁带拉接。铁带末端有铁链(又名“吻索”),沿着瓦面向下延伸(图1)。自古以来,均有人认为该铁链具有避雷作用。如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Gabriel de Magalhāes),曾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来华,并长期传教。他在《中国的十二大奇迹》里,表达了“螭吻”、“铁链”的避雷观点:“巨兽(螭吻)的舌头指向空中。其腹内穿过金属条,金属条一端插入地里。这样,当闪电落在屋上或皇宫时,闪电就被龙舌引向金属条通路,并且直奔地下而消散,因而不致伤害任何人”。另某些现代学者亦认为,铁链可以有助于放电,因而有利于保护古建筑。

图1 螭吻两侧的铁带与铁链

实际上,上述铁带、铁链并没有避雷的功能。其根本原因在于:铁链的末端并没有从屋顶向下延伸至地面,而是仍留于瓦面,并用索钉固定在瓦件上(图2-图3),因而并不能把雷电引入地下,也不会产生避雷功能。在我国古建筑工程领域中,铁带、铁链的实际功能是用于固定螭吻,防止其因为地震、大风等外力作用而产生歪闪。此外,大量的史料显示,螭吻往往是极易遭受雷击的部位,太和殿、午门、端门、角楼等建筑的螭吻曾在历史上多次遭受雷击。由此可说明,固定螭吻的铁链并没有避雷效果。

图2 铁链端部的索钉

图3慈宁宫大佛堂螭吻铁链末端固定在瓦上

解决故宫防雷的主要手段,是避雷装置的使用。1955年8月8日晚,午门雁翅楼东北、东南两角亭遭雷击。文化部文化事业管理局批复维修方案时,明确了安装避雷针的事项,并要求在故宫古建筑防雷保护中落实。自此,故宫内各个古建筑逐渐安装了避雷针。

此外,故宫各个区域下班拉闸断电,不仅利于节能、防火,而且利于防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