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资料》开县黄陵派武术名称的来历

 开州武术史 2023-09-13

​开县黄陵派武术名称的来历

罗明

关于开县黄陵派武术名称从何而来,这还得从一道诗说起。

一树开五花,

五花八叶扶,

皎皎峨眉月,

光浑满江湖。

这一五言四句出现在1929年12月20日上海出版的一本书:《拳乘》,精武研究会出版,日月书店发行。书大32开,116页,线装。主要内容有:“点穴表演图,黑砂手等功法,武林掌故,国术漫谈”等等。编著者:明州朱霞天,浙江镇海人,是浙江国术馆副馆长,同时也是武侠小说大家,笔名雕龙生。

1979年后四川省武术挖整小组收到了一本《拳乘》,在扉页上有人用笔写有“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浑满江湖。”

《四川省武术遗产普查工作第一阶段综合材料报告》,《四川体育史料》1984年第5期,第6、8页记载:“各地上交到省挖整小组的文献共二百七十七件,现送上八十三件供展。”这其中就包括了编号为74的文献:“《拳乘》原资中,朱霞天”。

1980年,在香港出版的《技击月刊》第九期上,中国体育报记者李高中发表了《奇光异彩的峨眉派武术》文章。考证为:“八叶是僧、岳、杜、赵、洪、化、字、会等八个拳种,五花是黄陵派、点易派、铁佛派、青城派、青牛派等五大派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将此文献描述成《峨眉拳谱》,作者是唐代天台宗第九世的湛然法师。还有部份人考证为是明代末云门的谌然法师。

比较可信的是,耿俊杰所著《雅安史略》认为:“湛然法师是四川名山人何崇政的化名,曾做过石达开的记室,石达开遇难后,何崇政逃到峨眉山,落发为僧,法号湛然,撰有《峨眉拳谱》。”

《名山县志-何崇政》:“(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失败后,何崇政再去大凉山与彝民领袖宋士杰揭竿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崇庆县志-何崇政义军》:“何崇政率主力与楚军战于大邑城西,终因寡不敌众,被俘牺牲。”

学者根据何崇政起义的事迹,考证出那首五言四句还和哥老会有关。

1988年《四川志-体育志》记载为:“清末,湛然法师(何崇政,四川名山人)曾代表哥老会,以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的青城、丰都县的青牛、通江县的铁佛、开县的黄陵、涪陵县的点易等五个地区为集散地,依靠分布在这五个地区的“洪、化、字、会、僧、岳、赵、杜”八大武术门派为骨干,联合民众反对清廷,并在后来的著述《拳乘》中,对此事进行了描述。诗曰:“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风义满江湖。”至今,“洪、化、字、会、僧、岳、赵、杜”八大武术门派,仍是峨眉拳系中主要拳种。”

这里写的是“开县的黄陵”,自然所指”开县黄陵城”。那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其声名远扬?

原来,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在开县典陵城大败明朝官兵。《明史-张献忠传》: “总兵猛如虎、参将刘士杰追之开县之黄陵城,贼还战,官军大败,士杰及游击郭开等皆战死。”今尚存遗址,出土有箭、镞等物。

开县的黄陵城经此一战而成名,不但记入史料,还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地。显然开县的黄陵派武术是和这一史实有关。

在调查考证过程中,发现开县的黄陵派武术就是四维拳。四维拳源于隋末唐初的罗成。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得到了洪道人绝命四枪技艺,从而破解了其父罗艺的104路枪法。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其后有一泠道人在路过城东老关嘴码头,见朝阳照在东河南河两河交汇处的境像,悟得河图洛书的真义。泠道人在黄陵城给人治病期间,以河洛学说为核心要义,整编了炮、红、绵、缠、行等拳架,包括以前的罗卦老拳架和各种器械、功法,这一庞大的武学体系,在乱世向外地传播的过程中,称为“黄陵派”,而在开县本地则一直称为“四维拳”。

这种内外不同的称谓,从清朝一直遵循到现在。

转载与节选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