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么热爱,到底为什么?

 新用户0258buBC 2023-09-13

      作者:穿靴子的猫骑士/周周


我在“一个心理测试,帮你找到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这篇文章里,提到了“人生的五样”。很多读者给我留言,分享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五样东西,以及最后留下来的一两样。

由于自身对这个测试的深度认可,我也经常会给周围的朋友进行这个测试,帮助他们厘清一些方向,找出人生困惑的症结,也引领他们找到生命中,给自己安全感最多的东西。

有些朋友会因此豁然开朗:原来我心里藏着这个啊,有些人会很惊奇:我为什么会喜欢这些呢?而更多的人,是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个朋友,她居然在人生的五样中间放入了“警察”这个选项,更让人惊讶的是,在不断丢弃和捡起之后,他毫不犹豫的将警察这个选项,留到了最后。

是什么,让她对警察那么情有独钟呢?这其中一定隐藏着一些我们难以揣测的秘密。出于兴趣使然,让我对她的内心世界有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就有了以下的对话:

:为什么说自己是警察控?
:因为我对于警察这个职业的崇敬超出了理智的范围。

:有什么具体表现?
:看到警察或警车,就很舒心。

:那是怎样的“舒心”,能进一步描述么?
:很温暖,很有安全感。像是自己很久以来一直渴求的需要。

:“很久”有多久?
:打出生至今。

:你渴求的需要是“很温暖”,“很安全”,那么能不能说你长期心理体感是寒冷的,很没有安全感?
:是的。


:为什么说自己对警察的崇拜,超出了理智的范围?
:因为现在的我很清楚这只是内心需求的投射,这样的投射无意中美化了这个职业在我内心的崇高性,尽管警察这个职业本身确实令人尊敬。而实际上,我小时候也目睹过很糟糕的警察。

在上海:小学时,路过某个街口,见过一个摩托车警一上来就猛得一脚把街边做油条生意的滚烫油锅给整个踢翻,粗暴言行就像个地头蛇;高中时,在公交车上等红灯,也是一个摩托车警骂骂咧咧聒噪地非要公交车为他挪位让道,好不讲理。

:你确定是警察控,不是制服控?
:我确定。虽然穿制服的职业有很多种,但我内心只需要警察,和ta穿不穿制服没关系。Mmm…穿制服说明在上班执勤中,那还是穿制服的更好些,当然执勤警察还有穿便衣的。

:有意思,你“内心只需要警察”!为什么不是法官、检察官、军人,或其他?
:因为遇到涉及安全的突发事件或危险事件,你可以随时报警。在职责范围内警察有权直接介入并采取措施。


:听上去,在你生命早期,生活中经常遭遇涉及安全问题的突发事件和危险事件?
:嗯。

:能说一些么?
: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我不想说。

:那你是否愿意告诉我,那些困难的时刻,你都是怎么挺过来的?
:一个人熬。太幼小的时候,只能被动接受,整个人呈僵木状。长大一些,学会了逃避。再大一些,学会了反抗。

:你从小一直在孤军奋战?没有什么人可以帮你,或者你没有想到谁可以依靠的么?
:没有。越是“亲近”的人伤我越深,也越危险。家丑家暴,不敢说。其他人,我不知道还能信赖谁。

:你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有“警察控”的倾向?
:上大学时。大一大二在珠海校区读书,两年里才见到过一次一个警察,也完全不是我脑海中精神抖擞的样子,上前问路也是一副无精打采、爱理不理的样子。


:因此你很失望?
:是的。而且很没安全感。

:后来呢?
:大三回到广州本校区,见到城市里的警察机会多了,但依旧没有增加多少安全感。

:为什么会这样?
:我读书的时候,广州整体治安没上海好,广州的警察也没上海的警察有礼貌,有亲切感。

:你对上海的警察很有好感啊?
:总体上是如此吧,如前所述,小时候也见过很糟糕的。大学放假有次回上海,在正在改建的上海火车站找公交车迷了路,看到正迎面走过来一位警察,很高兴的上前问路,哪想劈头盖脸一句东北口音的冷冰冰训斥:“说普通话!”我吓了一跳,轻声用普通话又问了一遍,最后他也给了我准确的方向,当时感觉是不太舒服的。

:我有些混乱了。你的警察控还是指向上海本地警察的?
:也不全是。在北京,在香港,整体感觉都挺好的。

:那你这种对警察的喜欢还分不分男女,分不分老少?
:这有些难回答,是有区别的。总体上,我倾向于喜欢男警察,对女警我有羡慕嫉妒。老少倒是不分的。

:有意思,怎么会这样?
:对男警察的喜欢,更趋近于早年自己对于安全感的原始需求,一种对外部抱持环境的需求。对女警察的羡慕嫉妒也是一种喜欢,更贴切的说这样的喜欢已经把自己给深深地角色代入了。


:哦?怎么理解?
:当外部长期给不了我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安全感的时候,我不得不开始培养自我的安全感和力量感。因为逃避,所以我选择到外地大学去读书。因为害怕,我选择读法学专业来学会保护自己和想要保护的对象。公、检、法、律,都是很有力量的职业。

:可你后来并没有选择法律职业?
:是的。因为大三的时候,我才清楚意识到:法律告诉了自己社会的准线在哪里,能带给自己一定的保护力量,但是法律给不了我快乐,不能提升我的幸福感和爱的能力,我讨厌纷争如同我厌烦那个永无安宁的家庭。

:那岂不是浪费了这大学四年?
:也不浪费。很重要的成长发展阶段。四年法学科班教育教会了我独立思考和全方位统筹的思辨能力,这才是影响一生的东西。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学思维方式在我之后的工作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你那么喜欢警察这个职业,没想过自己去当警察?
:我妈倒是在我毕业时曾向我提过:“你要不去考个警察试试?”
我反问:“为什么?”

我妈说:“感觉挺适合你性格的,而且当女警察挺酷的!”
我一脸苦笑,心想:酷你个头!知道你同样缺乏安全感倒是真的。要不是身高不到,外加近视眼,我会考虑尝试。(备注:变成现在可爱的女胖纸,那是婚后三年一起医疗事故所致。)


:在你谈恋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找一个警察?
:没有特意去想过这件事。倒是大学毕业之后不久,自己还在某区区政府机关工作的时候,骑车上班路上经常在某个十字路口看到一位很帅气的交警。每次看到他在马路中央指挥交通都心花怒放。

过了两个星期,当我决心勇敢一次去向他表白的时候,他就不在那个路口执勤了,去哪儿了我也不知道,挺失落的。不过现在想来,如果真的去表白了,算不算影响公务?

:你现在会不会有些警察朋友?
:有,男警女警都有。

:你觉得,你和他们相处,与和其他职业的朋友相处有区别么?
:不否认,同等情况下,我会打心底更喜欢他们一些,更体谅他们一些。我很清楚,警察只是个职业,都是普通人。

内心的理想化投射,只是投射到这个职业群体,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警察或者警察朋友身上。成长到了今天,我已经把对警察理想化的安全感投射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丧失了生命早年重要客体关系人(养育者)提供给自己基础安全环境的机会,是没有任何人可以让自己真正感到安全的,唯有自己。

:你老公知不知道你的这个警察情节?
:他知道。这几年他甚至还曾建议我要不要去考个公安文员之类,帮助我自己提升安全感。对此问,我早已有了属于自己的职业使命和方向。警察情节现在成了能时刻温暖到自己的美好事物,走在夜晚的城市街头,每每看到红蓝闪烁的警灯,总是那样温暖舒心。

谈话至此,非常清晰。她对于警察的关注程度,已经超出了普通大众崇拜的范围,警察成了她安全感的来源如果没有这番分析和探索,我们一定会觉得这样的喜爱超出理性,不能得到理解。而冷静下来一想,谁又没有一些特质,是和别人不一样呢?

如果我们只看表面,这个世界的确很怪异,而如果我们愿意去探究内里,那世界就和我们融为一体。每个生命都如此不同,每一张脸都有各自不同的标签,没有谁比谁优越,我们都是天地中,最特别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