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到女儿受欺负,秦昊激动落泪,伊能静却一语道破保护孩子的秘密

 新用户0258buBC 2023-09-13

最近看到一则消息,说伊能静老公秦昊在听女儿说起在幼儿园里经常受到一个男孩子的欺负时,情绪很激动,因为特别心疼孩子,所以一方面替女儿难过,另一方面,又很气愤,恨不得跑到幼儿园,把女儿受的委屈给还回去!

在场的还有秦昊的妈妈,她听到了儿子的处理方式后,马上叫停: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一块宝,你要相信那个孩子也不是故意的,你也要相信,那个孩子的家长有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

旁边的伊能静表示赞同婆婆的观点,认为冷静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比唐突的制造新的冲突更加有效。

这几年新闻里经常见到很多关于校园暴力的消息,让很多家长每每将孩子送出家门都会有心生忐忑。

而伊能静却对此非常淡然,她说虽然我们无法完全屏蔽外面的风雨,但是可以给孩子做坚强的后盾啊。我深以为然。

1. 孩子难免在外面受伤

无论是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孩子只要走出家门,进入幼儿园或者学校以后,就难免会遇到和其他孩子之间的小摩擦,甚至是冲突。

尤其是每个孩子的教养环境不同,认知的水平发展也不一样,因此,有的孩子比较擅长用“武力”解决问题,还有的孩子天生就精力旺盛,喜欢通过争抢来消耗能量。

甚至于有些孩子在打了或者推倒了其他孩子的时候,浑然不知这是一种伤害行为。

就像我一个朋友说的,她有次带4岁的儿子去玩滑滑梯,有个比他儿子大的女孩跑过来,因为不想排队,就粗暴的把其他孩子拨开,当插到她儿子前面的时候,她儿子本能的挤了挤,示意她离开,结果那个女孩一伸手就给了她儿子一巴掌。

我朋友顿时就惊呆了,她儿子也站在原地愣住了,因为这样的攻击来得太没有理由,也太突然了。再看对方的家长,除了一句轻描淡写的对不起,脸上竟然看不出任何愧色。

因此,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学校里,只要有孩子的环境,就会有“熊孩子”的身影。那么反之,有熊孩子的地方,就一定有人受委屈,甚至是受伤。

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认识到这个世界是多元的,不是每个人都无条件对他友善的,会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2. 父母过度的保护,只会加剧孩子的不安全感

在我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曾见过一个奶奶天天用婴儿车推着她的孙女上学,一推就是三年。也就是说,这个孩子上幼儿园的三年里,从来没有自己走过路。当旁人问起这个老人:为什么不让孙女自己走啊?

老人回复:她走路容易跌倒,再说,路上这么多孩子,万一撞到她怎么办?

在这个老人心里有两个概念,第一个是过度放大外在的风险,认为只要没有她的保护,孩子就无法安全。第二是不相信孩子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而听说她的孙女在幼儿园里是公认的最脆弱的孩子,因为从来没有得到锻炼,所以不能跑不能跳,遇到有人争抢,就只能躺倒在地哇哇大哭。

这样的例子很多,其根源是养育者自身安全感不足,自身的生存状态非常焦虑,恐惧,各种不敢尝试,各种放不开,不信任。

因此为了避免让孩子误入更多的风险,他们通常做两件事,第一件就是在孩子耳边不断的唠叨外面有多危险,让他多加小心。第二件就是一见到或者听到孩子受委屈了,就恨不得杀过去,替孩子报仇雪恨。

这样的结果,既不能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生存能力,却反而让他们也陷入到恐惧和焦虑之中。

3. 做好两件事,让孩子安全又独立

在我们刚有了孩子之后,我们都会期待孩子坚强独立,勇敢坚毅。但我们父母到底如何做,可以让孩子有这样的品质呢?

其实只要做到两点就可以了:

第一:让孩子有应对风雨的能力

就如同伊能静所说一样,我们不能左右这个世界,就像我们不能阻止老天刮风下雨一样,但是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应对这些风雨。

我听过一个读者说起她的孩子,说女孩4岁就开始学跆拳道了,用意就是让孩子可以免受不必要的侵犯,很好的保护自己。

有一次在游乐场,一个男孩想要抢她手里的泡泡枪,是她女儿刚买的玩具,舍不得给。那个男孩以为女孩弱小,好欺负,就采取野蛮手段,试图推到女孩。

当时她女儿已经6岁了,在洞察了男孩的心思后,说了一句:你再动我,就不客气了。

男孩根本不信女孩的话,反而激将女孩说:你来啊,你……结果,不等男孩说完第二个来呀,女孩突然抬起右腿,一脚就把男孩踹到了地上。

听说当时男孩躺倒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喘一声。女孩说:我爸爸从小就教我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人若犯我,我要立即自我保护。

这就是教科书级别的安全防范教育。父母对孩子的传授,不仅限于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当孩子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技能,你放他到哪里,他都很自在,也很安全,这样的心态,会让他对外在的探索,以及发展社交都事半功倍。

第二:把家庭构筑成孩子温暖的港湾

除了帮孩子发展一些技能去应对外面的攻击之外,我们还要去识别孩子精神和心理方面的伤害,并且帮助他们宣泄和排解。

就好比孩子在外面受到嘲笑,讥讽,冷落等等。我们就需要让自己的家庭具备一个软实力,让孩子回到家后,就能够把情绪释放出来,而不是压抑下去,成为永久的创伤。

就在昨天下午,我儿子独自出门遛狗,一直到天黑才回来,按理说肯定饿了,可是他到家后却不愿意吃饭,而是垂头丧气的坐在沙发。

后来我耐心等他开口,直到半小时后,他来了,看了一眼饭菜叹口气又放下了筷子。我问他:怎么了?

他说:刚刚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

我专注的看着他,他继续说:我遛狗的时候,狗打了个喷嚏,不小心将口水弄到一个阿姨的衣服上了。

说到这里,孩子突然就哭了。我知道一定是有很糟糕的体验,不然他不会这么难过。

我把手放到他的背部,给他力量。他继续说:那个阿姨就很生气,骂我的狗脏,因为我没有带餐巾纸,不能帮他擦,结果那个阿姨直接把我拉过去,用我的衣服当抹布,擦她的衣服……

儿子说到这里,眼泪大颗流下来……

我说:你受委屈了。他点点头,然后我又问他:你还有什么感觉?

他说:感觉到被羞辱。因为旁边还有很多人看着。

我说:我懂这种感觉,很难过,很尴尬。他点点头:我是第一次体验这种感觉,我觉得这种感觉太奇怪了,导致我脚都迈不开,在原地站了好久才回来。

说完这些,我他整个人就平静了,然后我们再一起探索,如果下次遇到同类的事情,该如何应对更加合理,他也反思了自己哪些地方可以改善,从而在一些特殊事件发生之时,化被动为主动,既尊重了他人,也保护了自己。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说完以后,孩子胃口大开,把整盘饭菜都吃完了。

这就是共情的力量,我们无法预知外部环境,更加无法选择他人对待孩子的态度,但是我们在孩子身后构筑一堵坚实的墙,供他休憩和依靠

让他知道,无论外面人如何对待他,父母亲会永远接纳他支持他,那么他就不会丧失对这个世界的信心,也不会因此沉沦和无助。

这就是家庭教育的意义,让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成为孩子隐形的铠甲,无论他到哪里,无论遇到什么突发事件,他都能在这个铠甲的保护之下,坚强独立,勇往直前。

关于如何富养孩子,大部分父母都搞错了!

夫妻吵架,如何避免孩子受到伤害?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父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