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孔子看重的是内在品质(14—5,讲于2022年8月16日)

 惟虫能天 2023-09-14 发布于河北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正而不邪

孔子看重的是内在品质


《论语》载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本章的意思是,孔子说有道德的人必定有好的言论,但是有好的言论的人却未必有道德。仁德之人必定勇敢,但勇敢的人却未必有仁德。


此处谈到的不仅指语言,也可指文章论述等。孔子认为,有华丽言辞、勇敢行为的人未必就是仁德,而有仁德品质的人才是孔子最看重的。品德高尚之人,必定会在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些言论即使不能留给后代,也必定会益于当世。但有好的言论者却未必是有德者。比如说秦朝的吕不韦,他本是商人出身的政客,但却给后世留下了一部《吕氏春秋》。书虽出自吕不韦之手,但是贯穿着他的思想。还可见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可以慷慨赴死,这是仁者之勇。但有些不怕死的人,也可以说有勇,可能是出于一时冲动或是受私欲驱动,并非是从内在善良本性中生发出来。比如说荆轲敢去刺秦王,是一名勇士,但他这样做并非是为把百姓从秦王的苛政下解救出来,而是为报答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所以此举并不证明他有仁德。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