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学点心理学1817:名牌大学情结的复读考生心理动因案例解析

 新用户74122060 2023-09-14 发布于河南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小宫今年被二本院校录取,但她仍然要求复读,因为她去年也是被一所二本院校录取,没有报到而复读了一年。

问:你今年还是没有考上一类重点院校,答:是的,我要求复读,而母亲坚决不同意再复读。

问母:你们母女谈起复读的事,是怎么交流的,答:前几天我们本来谈得还好,可一谈到复读的事,马上就谈崩了。

问:高三压力令很多学生难以承受,你为什么要坚决再次复读,甘心情愿承受压力,答:我要上名牌一流大学,这样更有前途,有出息。

问:你有没有将这些和妈妈说清楚,答:说了,她说不同意复读,就是不能复读,必须听她的。

问母:你为什么不同意孩子复读,答:经济压力,精力有限,担心孩子精神压力过大,出现什么问题。

问母:从母女的互动模式来看,妈妈并不关心女儿想什么,而是要压住女儿,因为妈妈说的,应该都是对的,答:可能是吧。

问:我认为只有上了一类大学,才更有前途,其实妈妈支持复读了一次,但我对妈妈的说话方式,非常反感。

问:你在家里和学校的态度,有什么区别,答:在家里充满了战争硝烟,她叫我十有八九都是骂,有一次我回到家,让妈过来说点正经事,可她爱理不理。

问母:是不是这样,答:那天我回家后特别累,想休息一下,就没有过去,我想有什么事,你过过来说不就行了,最后二人不了了之。

问母:这就是你们缺乏共情能力,女儿没有体会到母亲的辛苦,妈妈没有体会到女儿的需求,都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答:知道了。

问:你一直被母亲压着,每次争吵都是一次创伤体验,答:初一妈妈离婚后,我就一直住校,去年她再婚后,我又回来了。

问:你感觉自己的共情能力如何,答:小时候还可以,高中时差一些,现在几乎没有了共情能力。

问母:母女纠结的问题,表面看是大问题,其本质是源于母亲的固执。在争吵中,女儿从来没有胜过,使孩子形成了一种失败情结,影响了她的成长,答:明白了。

问母:妈妈要学会示弱,在家庭互动中,一个微小的事情,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答:知道了。

问:复读成了证明自己的绝好机会,如果复读成功了,就说明母亲输了,你自然获得了成就感,答:明白了。

问母:你有什么想对女儿说的,答:平时我对孩子缺乏温情。问:一般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故意让孩子取胜,父母要主动认输,这样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培养成就动机,都是有帮助的,答:明白了。

问母:你现在牵住女儿的手,说些理解支持孩子的话,答:孩子,我支持你,复读上名牌大学的想法,是非常好的,你有什么要求,我们会尽量满足你的。

问:妈妈说的很好,你握住妈妈的手,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她,答:我害怕。问:不要怕,妈妈现在变得很温柔,答:我感觉不舒服。

问:你站起来,在比妈妈高的位置说,答:好的,妈妈,我爱你,希望今后我们平等相处,不要对我太凶,我的事情让我自己决定。

问母:妈妈有什么想对女儿说的,答:可以,我会尊重你的选择。

问母:青春期子女与父母争权,是不可避免的过程,也是必然的过程,是孩子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所以父母要学会实时放权,早放权早轻松,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成熟,答:明白了,谢谢老师辅导。

首席心理专家,北大医学部在职研究生,高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资深主治医师,从事医学病理心理学专业四十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