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智慧:内圣外王之道,老板毕生必备的修炼智慧!

 禅心慧海 2023-09-14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翻阅近代管理史,由于其复杂性和挑战性,我们更多的是在关注西方的管理科学。中国的崛起,国内的企业家老板们纷纷开启了工商管理的学习,于是一大堆西方管理大师的著作纷纷从书店机场网上,摆到了这些企业家老板的书房办公室的书架上,甚至伴随着他们的商务旅途,期待能够醍醐灌顶,找到管理企业的灵丹妙药。

经营管理是一门关乎财富实践的学问。企业的生长衰败,有其自身的规律在起作用。然而,大多所谓的商业权威们都片面的归结到制度的原因。这固然有些道理,但细细推究,由于失道而倒掉的企业又与制度有多大关系?!鬼谷门徒商圣范蠡,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演绎了三聚三散的商业神话,遵商道成为了文财神,这显然与制度的关系不是很大。

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反叛是我们年轻企业家老板们成长历程中最大的遗憾。一个没有全面深入研习古人管理智慧的人,是很难自觉形成一整套商业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体信仰,都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是神,这是成功者的狭隘。当我们虔诚的学习别人管理科学和经验的时候,殊不知中国的哲学思想才是世界管理学的源头活水。

自圣贤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诚于中,形于外,富润屋,德润身。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参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合一。唯天下至诚者,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上以治人,下以治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可以富贵,真实不虚……鬼谷钱经十三篇

内圣为道,外王为法。

在天为道,落地为法,道术并行。无论是德鲁克的目标管理,还是波特的差异竞争论,还是哈默尔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明茨伯格的战略,以及科特的领导与变革,归根到底这些只不过是一些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手段,其实在浩淼的中国传统哲学中都能找到与他们几乎一致的管理理论。大道至简,管理对于人而言无外乎就是:管好自己和管好别人。

管理之于企业组织而言就是能形成产业,对外成王称霸,成为某一领域的引领者,这是从内圣到外王的过程。西方大师们用一大堆词语解释什么是管理,而我们的老祖宗只用了四个字:修己安人;西方管理学者用一大堆词汇来论述所谓的企业愿景,而我们的古圣先贤也只用了四个字:内圣外王。作为老板你能修炼到内圣外王,你的企业一定是伟大的公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知至,知至意诚,意诚心正,心正身修,身修家齐,家齐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不难看出,做管理就是要能做到: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这与西方的管理科学异曲同工。明德,是企业家老板们必须践行的做人做事原则;亲民,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止于至善,是一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是生存的根本和终极目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其实就是管理的全过程。

在中国浩瀚的传统哲学中,无论是儒释道,还是兵法墨,都对如何达到内圣外王之道的论述。西方的管理学其实也是围绕这个命题而展开,只不过它们主要针对企业这个组织,而中国的哲学更多是针对王侯将相如何治理国家而言。记着:当我们在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科学的同时,不妨回头也来关注一下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因为,我们不能在财富实践的道路上舍本求末。

什么是内圣外王之道?

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基因,一切为人处世之道皆归之于它。内圣外王,是治世的原则,也是治世的智慧方法。内圣外王的治世思想,起源于老子的道家:既要有慈爱之心,又要有雷霆手段。内圣是追求自我道德的圆满,外王是追求最宏大的权势;内圣即是道学,明道悟道求道;外王即是运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内一外,构成了中国人的理想人格。

内圣在明。明则明天下万事万物,万事万理;明了事物的来龙去脉和运动规律。天地人心命。内明是内学,主攻心性,是功夫也是圣道。圣者,即觉悟之人,这是内明的最高境界。内圣就是修养内心的境界。外王在用。用则用于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外用就是运用,就是世间的事相功德。外用是外学,主攻治道,是功夫也是王道。为世所敬,就是外用的最高境界。

凡世间学问,无非“修身、待人、接事、应物”四样。先要修身,修身有成,则为内圣;其余三样次重,是为外王。修身分别是修:性、见、习、智、验、知、言、体、行等十项。学而不思,重知不重智;思而不学,重智不重知。重知者,不轻视先贤已得;重智者,不盲从他人所证。亲思亲判,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择人之善,成一家之言。

内圣不离外用,外用不离内圣;内圣即是外用,外用即是内圣。内圣者,非离群索居,不食烟火,道貌岸然。五欲浊尘,吃喝拉撒睡,修行之道场。为学至简,只在起心动念间。故,寒窗苦读,只是痴人说梦,劈柴挑粪,端的内圣之学。内圣成者,外用必成。故,治学之道,不独重内圣,唯首推内圣,后起外用。切勿非此轻彼,更何况内圣和外用,本是一体两面。

内圣已学,其性老成,不为情见念习所困,知广阅深,体健行敏,经验丰富,言谈无碍,聪明睿智。于待人、接事、应物,皆行云流水。举重若轻,拨乱反正,转害为利,转败为成,转无为有,转穷为通,转贱为贵,转阴为阳。人事物潜害未萌,能塞之防之;人事物潜害已萌,能削之除之;人事物潜利未萌,能扶之促之;人事物潜利已萌,能固之加之。错综复杂,能化而简之;矛盾冲突,能转而安之。

如何修炼出内圣外王?

回溯源远流长的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华先哲一直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的任务,王朝管理是他们的重要课题。事实上,从王朝管理到家庭管理,从国家管理到组织管理,从公共管理到作坊管理,从家天下到市场经济,管理者关注的无非是内部和谐与外部强大。内修德政,外置霸业;是雄心勃勃帝王的追求;独善己身,兼济天下,是仁人智士的梦想。

无论是在漫长的征伐杀戮中还是在现代的企业竞争中,内圣外王都有无可比拟的思想优势。正如管理哲学从哲学角度对管理的本质进行思考,内圣外王是中国古人管理智慧的高度浓缩,恰到好处的回答了管理领域的一个本质问题,即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且把利益相关者分为内部层面与外部层面,这是企业家老板们必须毕生具备的修养和胸怀。

内圣,即为修身养德;外王,即为立业治业。鬼谷子的修身养性之法,就是内圣外王之道。王之道,圣于内;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内养其性,外养其身。养神,养气,养心,就是内圣之道;觉悟智慧,明道求法,立功立业,是外王之道。以内养外,从而内外兼修,达无我之境,无为之妙,进入大道之门。修内自然养外,修心自然养身,内圣自然外王。

内圣以成身。不离于宗,不离于精,不离于真;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必然可以内圣。外王以成圣。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皆有所养;有事可做,有业可就,有法可依,民之秩而有序,自然对外成王,对外强大只是必然的结果。

内部和谐共享,是外部发展的基础。经营管理的本质就是利益的平衡原则,一切企业行为最终都是利益的均衡。在所有的利益关系中中,雇员与企业的关系最为密切,其间利益分配问题是最大问题。人力和智力不仅仅是资源,更应该是合作伙伴,像圣人一般与成员分享获得的利益,协调利益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单方面谋求利益最大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内圣外王的现代意义?

中国企业必须首先充分占领国内市场,进而走向国际化参与实现全球化战略。全球化的本义就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只有进入国际市场,才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未来商业的实力比拼,一定是发生在全球范围内。因此,一家企业只有找准自己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的定位,以此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这需要你依靠内圣外王之道。

人类一切的活动行为,最终都要依存于企业来互通有无,企业不再是个单一的庸俗化的造富机器,而是要立足于天地间参天地化育,行使人类文明的生命体。因此,企业家老板们的责任就在于要充分发挥本身的价值,来为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谋求利益。一言以蔽之,可以说内圣外王之道,就是企业家发挥和发扬企业机动力和生命力的方法论和目的论。

内圣,以涵养净化个人心性;外王,以内养德性建功立业。在经营管理中,领导和员工的自觉带动企业行为的自觉,这是内圣;企业行为的自觉,带动了文化的提高,促成产品品牌的完美,这是外王。产品品牌带动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这是内圣;市场份额和企业利润带动企业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活动的生机,这是外王。经济的成长带动了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发展,这是内圣;平衡发展促使人民富足家国兴盛,进而立足本土放眼全球,这是外王。

个人的内圣外王之道。个体的内圣之道就是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具足和培育。身心的健康与和谐才是企业家老板们的综合素质。只有具足了健康和谐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的企业家,具足了内证与外学的涵养德识素质的企业家,也就是具足了内圣之道的企业家;对于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对于企业的使命和标的达成的共识,也就是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认同和完成。

企业内圣外王之道。企业的内圣外王之道就是竞争与合作。外王是竞争,内圣是合作。竞争从来只是手段,合作才是最终目的。当企业遵循内圣之道,由生存阶段提升至发展阶段之时,企业此时的成败利益也就不再全属于企业,而是归之于社会,身为企业主导者就不容许为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此时的你,凡事须抱持以利益之心服务于众人之事。持此修养即是外王之道。

内外兼修是指,内养心,外养身,以心养心,以身养身,以心养身,以身养心,心身互养;以内养外是指,内养其心,以心养身;只养内不养外是指,只养心不养身。从内外兼修,到以内养外,最终达到只养内而不养外。心是主体,养内的目的在于养心。内养心,身自养。大道的奥妙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君子需时,安静自守,志须有发,恬然终身……跟随禅门商道持续修为,一起开启财智之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