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苏轼去旅行(二)-米苏之间的恩怨情仇-今日头条

 昨非 2023-09-14

跟着苏轼去旅行(二)——米苏之间的恩怨情仇

首发2023-09-02 08:44·昨非tt

米芾,原名黻,字元章,北宋著名书画家,由于其书画成就卓著。所以人们又以籍贯尊称其为米襄阳,另外他还有一个绰号——米颠。启功先生对他极为推崇,并在《论诗绝句》中专门赞颂他:

从来翰墨号如林,

未见临池手应心。

羡煞襄阳一支笔,

玲珑八面写秋深。

由此可见米芾在书画上的成就非同小可。

襄阳米公祠

亦师亦友!

米芾与苏轼交往过程中,有两次见面尤为重要,而且都被载入了史册:

第一次重要见面:是米芾作为“苏粉”,想向大自己14岁,且早已功成名就的偶像苏轼请教书法。苏轼送他一句话:“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

从此,米芾大量临摹晋人碑贴,为其在书法上自成一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作品《研山铭》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并提,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难书”。

米带研山铭

有一次,有人请苏轼题词,正好赶上米芾在场。苏轼谦虚道:“有米元章在呢!”一向颠狂的米芾竟然也谦虚说:“面对东坡先生,某不敢啊!”苏轼笑言:“今则青出于蓝矣。”不愧为米颠,不再谦虚,坦然受之:“先生真知我者也”。

不仅如此,米芾还多次为苏轼的画作题跋

苏轼《枯木怪石图》

《枯木怪石图》是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

米芾题跋放大图

米芾题: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如世路险,老学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米带题跋放大图

米芾跋《苏轼·墨竹图卷》,现存弗利尔美术馆。

苏轼的“论书法”十首诗之七——《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其二》

元章作书日千纸,

平生自苦谁与美。

画地为饼未必似,

要令痴儿出馋水。

锦囊玉轴来无趾,

粲然夺真疑圣智。

忍饥看书泪如洗,

至今鲁公余乞米。

诗中写到米芾勤练书法每日千纸,并说他即使在地上画一块饼,也能让小朋友流口水。可见苏轼对米芾评价之高。

苏轼去世后,米芾还写了《挽苏东坡诗五首》。

背友弃义?

第二次,重要见面是在苏轼临去世前的一个月,米芾专门去拜会他,并把自己的心爱的紫金砚台,送给了苏轼,苏轼非常喜欢这个砚台。

一个月后,苏轼病逝,并留下遗言,要把紫金砚作为陪葬品与他一同下葬,而米芾听说后,竟然做出一件为人诟病的事:他找苏轼的儿子要回了这块砚台,回到家后,沾沾自喜,还把这个过程白纸黑字记录在了下来:

米芾行书作品《紫金研帖》

释文:

苏子瞻携吾紫金研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大概意思是说:他要回这块砚台,一是想把它作为传世之物,二是,这种世俗之物,怎么能伴随苏轼的圣洁之躯呢?

这个字据,就是就是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著名的《紫金研帖》。

大家觉得米芾真的是一个背友弃义之人吗?

拜访了习家池和米公祠,告别襄阳,下一站:梦回大唐。咱们西安见!

2023.8.29                于扶风 国际大酒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