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式的情与爱》:“不孝顺”子女有错吗?别让愚孝凉了人心

 爱读书的百合 2023-09-14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学历越高的人越容易不孝顺父母

关于这个问题网友的回答可谓林林总总,有认为学历高不“孝顺”父母是因为不想愚孝,不能为了迁就父母而放弃自己的原则;也有人认为不听父母话,就是不孝顺,那么我们该怎样定义孝顺呢?

别让子女的“孝顺”,被穷亲戚定义

实际上学历高跟孝顺父母没有必然关系,学历高只代表着知识层次高,而跟道德没有半点关系。

换句话说学历越高的人,越不需要用“孝顺”这种方式来维系亲情了,这是因为随着子女学历的攀升,无论是见识还是知识层次,都从过去从父母的指手画脚变成试图从子女身上得到建议了。

这种思维和现实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偏偏有这么一些好事的穷亲戚,会撺掇父母并嘲讽挑事说:看看这孩子,上学越多学历越高,越不懂得体谅父母,既不给钱也不让父母安享晚年,真是白供上学了。

那么在穷亲戚眼中的高学历子女们真的不孝顺吗?我们来看看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找找答案: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表达过一个观点,孝的核心从来不是子女对父母权威的顺从,而是子女与父母之间平等互爱的关系,这意味着尊重、共情与相互理解。

这也说明:按照现代的观点来看,不听父母的话并不完全是亲戚眼中的不孝顺,有时候的意见不一致,只能说明高学历的子女与父母在人格上是趋于平等的,而跟孝顺不孝顺没有必然关联。

如果拿不听父母话,没有给父母足够多的钱来定义“孝顺”,那只不过是一种道德绑架,不仅不合理,而且过于武断。

“不孝顺”的子女真的错了吗?

随着高学历子女知识层次的增加,子女与父母的认知与思维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可以说子女不大可能再重新按父母的眼光与规划生活。

更直白地说,高学历的子女们有着更独立的人格和自我认知,所以很多时候子女会与父母发生理念上的冲突,而不像小时候那样再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

然而这些在周围亲戚眼里,便成了大逆不道,便成了“没良心”,甚至认为是白供着上完了学,结果养大了翅膀硬了,却再也不把父母“放眼里了”。

其实,并不是高学历的子女变得不听话了,而是因为太多父母和亲戚打着“为你好”和“关心你”的旗号,认为子女是自己生的,自己养的,所以理所当然应该居高临下,一旦子女对自己有任何的反抗,就认为“管不住了”,是大逆不道。

但从另一种角度上看,在子女没有成年之前,父母是监护人,而在子女成人后,父母早已没有了肆意干涉和控制的权利。

如果被亲戚蛊惑的父母,依然以子女小时候的状态去要求,那么无疑会给子女扣上“不孝顺”的帽子。

但是父母也应该明白,子女并不是他们的私人财产,即便是子女尽孝,也不意味着要一味顺从,就好比当姐姐哥哥的一定要在经济上照顾弟妹,经济条件好的就必须要帮助经济条件差的兄弟姐妹一样。

这只是拿“爱与孝顺”给予子女的绑架,之所以那些高学历的子女在父母与亲戚眼中“不孝顺”,是因为他们的思维认知清晰知道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所以会适当地拒绝。

在高学历子女看来,孝顺不等于愚孝,也就是说父母说得对会听,说错了会纠正甚至拒绝。

如何搭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为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之所以衍生出孝顺或不孝顺,只是基于双方观点不一致的主观感受,并非是客观事实。

这也表明很多时候,高学历的子女之所以与父母的意见产生分歧,甚至在亲戚看来类似不给父母买大房子,不给很多钱的行为是“没良心和不孝顺”的表现。

而想要搭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就要像武志红在《中国式的情与爱》中提到:除了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外,最重要的是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力转嫁给子女,应当明白子女从来都不是附属品,同时子女的愚孝并不是孝,如果因为孝顺必须听父母的,而违背个人的意愿。

换句说也可以这样理解:当孩子成年后,不仅会渴望有自己的空间,也希望尝试用自己的力量与个性去生活,这是生命成长的必然规律。

所以说父母不要认为孩子永远只是孩子,即便子女已经具备高学历,还将“密不透风”的意志与爱强加于他们。

无论是父母还是亲戚,别总老挑子女的“错”,不要认为他们怎么做都不算不得孝顺,不要总说“我的孩子太不孝顺了”这种话,很多时候出现的问题都有原因的,而更多时候问题的根源是出在父母身上。

对于“孝顺”当然是要提倡的传统美德,但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大人的,这不过只是“愚孝”,同时也不必活在亲戚眼中的“孝顺”,而是发自内心的爱与温暖的亲情,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