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你呢,你这条“贪吃蛇”!

 古今笑弹 2023-09-14


   有一款叫“贪吃蛇”的小游戏:贪吃蛇吞掉一个苹果身子就会长一点,随着贪吃蛇吞掉的苹果越来越多,身子就越来越长,头和身子就会缠绕在一起。一旦蛇头触碰到自己逐渐变长的身体,游戏即告结束,贪吃的蛇也就结束了生命。

  大千世界里有许多动物都像游戏里的贪吃蛇。

    聪明的猎人在捉猴子时,先是在一个窄口的瓶子里放入花生、栗子等猴子喜欢的果子,把瓶子放在猴子经常出没的地方,用绳索缚住。猴子看到瓶中美食,禁不住诱惑,伸爪到瓶里去抓,当猴爪攥满果子的时候,便脱不出瓶口。猎人可以从容地从埋伏处走出来,把猴子捉住。那些看到猎人来了,即使惊恐万分,也不肯放手的猴子,因为贪欲失去了自由乃至生命。

  老鼠掉进米缸里,吃掉了所有的米却爬不出米缸,葬送了生命。估计老鼠的世界里这一血淋淋的事实一定教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鼠子鼠孙:别贪恋一缸的米,弄几粒尝尝就得了,否则会有生命之忧。但我猜想,懂得在米减少到困住自己之前及时抽身的老鼠肯定少之又少。

   “贪”这个字,从“贝”,“今”声。《说文》解释为,欲物也。从“今”,表示贪者常思当前之利、专务现在之得。前文的猴子和老鼠,葬送生命的原因就是太在意眼前一瓶之果和一缸之米的利益。

 还是拿老鼠说事。有科学家做实验,把一群老鼠分两拨喂养。一拨,每日供其好吃好喝,老鼠活得无忧无虑;另一拨,隔三差五喂点米粒,老鼠饥一顿饱一顿。过了几个月,惊人的结果出现了,那拨饱食终日的老鼠大多患上了各种疾病,相继死去,而时刻处在饥寒交迫的老鼠却个个活蹦乱跳。因此,科学家得出一个结论:一个生命体从它出生到生命的终结,所享受的物质有一定的限度。饱食终日的老鼠,其实已经超量摄取了它应该得到的,大饱口腹的同时却更快地接近了死亡。

    所以,是不是可以这样给那些贪吃的老鼠定义:快活,有时候就是快死!

    嘲笑动物的人类其实也难逃这一规律。酒桌上觥筹交错、遍尝山珍海味却落下各种疾病;赌桌上吆五喝六,一掷千金诱发了各种犯罪;耽于床笫,夜夜贪欢,奢侈糜烂,沦丧了道德,使人坠入深渊;官场上贪赃枉法、中饱私囊,百般钻营弄权揽钱,终换来冰凉的镣铐。有多少人在安逸享受、过度攫取的时候猛然警醒?多数都像那只老鼠吃完了米才发现四面光滑的壁,人常常是面临绝境的时候才想起收手,却早已没有了机会。

  忽然想到“悖入悖出”这个词儿。《礼记大学》有“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句,意为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物,也会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走或胡乱花掉。人们为了贪欲而获得的口腹之快、权势之乐、金钱之欢又何尝不如此呢?是不是也可以给这句话下个结论:一个人,当你获得了超出你应得的那一部分的时候,你必须要为之付出些什么,这额外的付出,也许就是健康,乃至生命!战国时的子罕,别人送给他美玉,被其婉言拒绝,告诉送玉的人他以“不贪为宝”;鲁国丞相公休仪不收“贿赂之鱼”,而保自己长久有鱼吃。这两位君子以不贪为美,其关键在于他们懂得“正入正出”啊。

 游戏里的贪吃蛇尚有重新开始的机会,而人类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仅有的一次生命该怎么活,这是每个人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只有洁身自好方能知足常乐。当然,至于那些当权者,仅靠个人美德保“拒腐蚀永不沾”还不现实,还需要给其权力上锁,把嘴巴管牢,有一套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相信,只有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子罕和公休仪出现。(原载《杂文月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