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千年古都 承红色基因——海信小学2023届六年级毕业生研学活动

 一盅情怀 2023-09-1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海信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开启了六天五夜的西安、延安研学之旅,领略了黄帝陵在中华文明史上崇高的地位与尊严;黄河壶口瀑布的壮阔与汹涌;枣园革命旧址与延安革命纪念馆的爱国情怀;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大唐西市博物馆、西安博物馆的历史底蕴;西安交通大学的浓厚学术氛围;“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震撼;华阴老腔、皮影戏的醇厚古朴。

此次行程使同学们充分享受到小学毕业旅行的难忘和快乐,进一步锻炼了独立自主、适应环境、团队合作的能力,开阔视野,培养爱国情操和审美观。真正实现学有所思、旅有所乐、行有所获。

延安印象——海信学子的研学初体验

海信学子踏上了前往延安的旅程。前往黄帝陵的路上,向窗外望去,没有想象中黄土高原典型的黄土片片,每座大山都种植了松柏树和其他的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葱葱,绿意盎然,一路上,导游为海信学子讲解朴实醇厚的陕北民风,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进入了黄陵,同学们了解到,最有名的“黄帝手植柏”,民间有句俗语这么描述它的魁梧:“七搂八匝半,疙里疙瘩不上算。”意思是:得要七个人来环抱,再用手量八匝,才能整个抱完全它。来到“天圆地方”的祭祀大殿,海信学子齐诵《少年中国说》,尽显海信少年风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千里一壶收。来到黄河壶口瀑布前,同学们最先感受到的是脚下细腻绵软的黄沙混杂在风中,仿佛诉说着这片黄土地上的豪情。随着视线上移,从千山万壑中奔腾而下的黄河到了壶口,自上而下,驰如奔马,洪波急溅,惊涛怒泻。滔滔黄河水从千米河床排山倒海似地涌来,骤然归于二三十米宽的“龙槽”倾注如壶口,形成极为壮观的瀑布群。令海信学子心生震撼,这何尝不是中华民族坚韧刚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的象征呢?“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海信学子悠扬的歌声伴着瀑布的低鸣飘扬在这片孕育出中华文明的土地上,感受来自黄河母亲的力量,接受灵魂的洗礼,用心去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在海信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宋春生的带领下,师生前往延安市枣园革命旧址及延安革命纪念馆重温历史,深刻体会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伟大意义。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大家再次感受了延安时期那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深刻领略了延安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体会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激励每一位海信师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品读西安——海信学子研有所获

来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同学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团,在地下深处整齐地排列着,有军吏俑、将军俑、武士俑等。他们个个都昂首挺胸,眼睛注视前方。前往兵马俑复制工厂,听兵马俑制作的相关知识,海信学子制作属于自己的兵马俑,见证从泥土到陶俑的蜕变之旅。秦人虽然已经消失,但是他们化为泥土,化作支撑我们站立的土地,秦的伟大之处,不止是统一了天下,统一了文字,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们一个统一的“家国”概念。

来到大唐西市博物馆与小雁塔西安博物馆,同学们了解了上起商周,下至明清丝绸之路的历史和商业文化,感叹于西安古代建都史的更替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永兴坊非遗茶楼观看华阴老腔、皮影戏,同学们动手尝试,上台学习,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登上西安古城墙,抚摸着历经千年沧桑的砖石,同学们了解古代城市的防御系统,感受古建筑的魅力;前往西安交通大学,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同学们身着学士服聆听交大学长的讲座,心里种下了好学求知的种子。

筑梦未来——毕业不说再见

临行前一晚的闭营仪式上,同学们回顾在校学习生活,与老师们一起快乐游戏、表演节目。在海信小学,同学们获得了知识的甘甜,智慧的力量、做人的道理。即将离别的时刻,班主任们仔细叮咛,反复嘱咐。毕业不是休止符,而是充满希望和奋斗的起点,希望海信学子不忘老师们的谆谆教诲,脚踏实地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仰望星空开创出美好新未来。

六天五夜,135个小时,8100分钟,同学们越过山脉、跨过河流、深入平原,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眼睛记录风景,从人物、文物、历史、地理等多角度深入了解这片孕育出十三朝古都与革命精神的土地,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祖国山河的壮丽与延安精神的伟大意义,在“行走的课堂”中收获别样的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