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翁文波干支预测:干支纪历的科学依据 – 玄壶堂

 loridic 2023-09-14

干支纪年和历法来自于古代的天文学,不明真相的总以为这是算命迷信之人才用的“玩意”,实际上干支纪历背后有着深奥的科学依据。

星体运转周期

1、会和周期

天干和地支反映了太阳系内的星球运转规律,尤其是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太阳系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或者说对地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太阳和月球。中华星命学中,太阳被称为太阳,月亮被称为太阴,加上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五星)被称为七政,七政四余就是研究七政与四虚星(紫炁、月孛、罗睺、计都)的星命预测学。

古人讲天人合一都不是凭空所说的,一些算命预测学,比如紫微斗数、七政四余、禄命术背后都是依托于古代天文学的深厚基础之上的。

太阳系中的星球都是以圆周或者近似圆周的轨迹围绕太阳运转的,天干有10位,地支有12位,天干地支的组合以60为最小周期,这其中就蕴含了九大行星的运转规律。

第一是地月系,月亮绕地球公转周期是29天多,2周近似60日。地球绕太阳公转365.2421日,近似60日的6倍。

再者,60存在于其他行星的与太阳或地球的会和周期。

所谓会和周期,就是某一行星和地球及太阳处于某一直线相对位置算起,到下次再出现这种相对位置所间隔的时间。

地球火星会和周期示意图

火星对太阳、地球的会和周期是779.94日,约为60的13倍;水星对太阳、地球的会和周期是115.88日,约为60的2倍。

其他行星的会和周期如木星398.88,天王星369.66等也都近似60的倍数。

还有其他,地球自转的速度总是有着微小的变化,这个变化周期为59.55年;另外,土星公转的周期为29.4577年,乘2为60。

2、协调周期

由于地球公转时间为365.2422日,月球公转时间为29.5306日,两者不能整除,因此古代天文学者就想到比他们更大的时间周期,来试图包容太阳系中不同的周期数,使得各种周期之间形成一种协调的关系,这就是协调周期。

其实我们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些周期:

12年=1纪;

30年=1世;

60年=1甲子;

100年=1世纪;

19回归年=235朔望月=1章(太阳周);

4章=76年=27759日=1蔀;

20蔀=1纪(又称为遂,大终,是木星公转周期的倍数=1520年);

3纪=1首(又称为元,大备)=4560年;

7首=1极=31920年;

1/4极=7980年(是回归年、朔望年、星期、岁星和干支回合的周期);

还有一种单位是:

1会=27章(27*19年)=513年=47月相周(1月相周大约135朔望月);

1统=3会(3*513年)=1539年;

3统=*1539年=4617年=28106个六旬周期。

我国汉代天文学家刘向、刘歆父子曾设想过更大的周期:五星在138240年00内各循环往复若干个周期,与4617周期配合起来,在2363904年,相当于15360统,这个周期的极点就是所谓的“太极上元”,所有的周期都在这里统一了。

138240年*171=23639040年;

4617年*5120=23639040年。

以上列举这么多枯燥的天文历法数字,就是说明我国的干支历法中的数字并不是随便定义的,其中包含了天文历算、会和周期、协调周期等科学和数学基础。

有心的朋友可以研究下玛雅文明的历法,同样非常的先进,其中也应用了回合周期和协调周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