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牡丹历代名画丨史上第一幅独立出现的牡丹画轴

 梅苑67968851 2023-09-14

当我们谈论到最早的牡丹画作时,不可避免地将视线放到那朵出现在洛神河畔,灿然摇曳的牡丹。但不免遗憾的是,无论是《洛神赋图》,亦或者是在之后的《簪花仕女图》,牡丹等花鸟仍只是作为人物画装饰的一枝一叶而出现。虽然根据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不少独立的花鸟画作品,但我们能看到现存于世最早的以牡丹为主体的花鸟画,仍是五代时期滕昌祐的《牡丹图轴》。

图片

《牡丹图轴》局部

世人谈到中国花鸟画,必然离不开五代这个重要时期。“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几乎确立了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两种不同风格类型。而黄荃所代表的富贵中,画法上的工细,设色上的浓丽,都能看到其花竹老师滕昌祐的影子。

滕昌祐随唐僖宗入蜀,潜心画艺。《益州名画录》中记载“常于所居树竹石杞菊,种名花异草木,以资其画”“初攻画无师,唯写生物以似为功而已”。通过对大自然的长期观察学习,其创造了众多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宣和画谱》记有滕昌祐宣和御府所藏画作65幅,其中9幅为画牡丹:《牡丹睡鹅图》2幅、《湖石牡丹图》1幅、《龟鹤牡丹图》4幅、《太平雀牡丹图》1幅、《牡丹图》1幅。可见其对艺术的追求和笔耕不辍。

图片▲《牡丹图轴》局部
图片

▲《牡丹图轴》局部

当我们重新看回这张现存最早的《牡丹图轴》,画面中枝叶勾勒以及坡石皴点均极似宋院画而更为粗疏,其线条轻利挺拔,在穿插分布之间,别有一种雄强茂郁之气。花头渲染精丽,注重色晕变化,不见勾勒。构图上绘湖石牡丹,左右、繁疏、高下相对,布置得体。设色上用墨笔勾勒,填色其中,以白粉点蕊。叶则先涂色再钩出叶脉。湖石笔意疏澹,再以石绿提醒墨苔,别具意趣。

图片

▲《牡丹图轴》局部




原作赏析


绘湖石牡丹,左右、繁疏、高下相对。画面用墨笔钩勒花瓣,复填色于内,以白粉点蕊。叶则先涂色再钩出叶脉。湖石笔意疏澹,再以石绿提醒墨苔,全幅于工谨中别有流丽之意趣。

此幅旧传为五代滕昌祐之作。滕昌祐,字胜华,唐末五代书画家。善书大字,人号'滕书',擅绘鹅、折技花果及蝉雀,画风亦属工丽一路,随类赋彩,用色鲜艳。

图片▲《牡丹图轴》绢本 立轴 设色 99.7x53.5厘米
 滕昌祐 台北故宫博物院
著录书籍: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三册,1366页;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29页 ;
故宫书画图录,第一册,115-116页。






作者简介

图片

滕昌祐

滕昌祐(生卒年不详),字胜华,唐末五代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广明元年(881)十二月初,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随唐僖宗入蜀避乱。初以文学从事,后隐居,不婚不仕,书画是好。情性高洁,常于所居树竹石杞菊,种名花异草,以供写生。擅作花鸟、草虫、蔬果,画鹅尤为著名。无师承而成大家。所写折枝花,下笔轻利,设色鲜妍,论者以为近边鸾一派。所画蝉蝶草虫,用笔点写,称为“点画”(即“点簇”)。兼善制作夹苎果实(以麻为胎骨,加漆制成果实之形),随类赋彩,宛然如生。亦工书法,当时蜀中寺观牌额,多出其手笔,号称“滕书”。卒年八十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