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学写作,请读烂这本好书!

 昵称32461016 2023-09-14


史蒂芬·平克说:写作之难,在于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结构,用线性的文字展开。

写作难吗?

说难,也难,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写作必然很难。

说不难,它也不难,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写作也可以变得很简单。

 

关于写作,你有没有以下这些困扰呢?

想写作,

·但是不知道写什么

·不知道从哪里找素材

·不知道怎么开始写

·不知道怎么持续写

·不知道怎么写出好文章

·……

这些问题,应该是很多写作者心里的痛,每次提起写作就发愁,因为太费劲了。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它能帮我们解决以上的写作难题,帮助我们打开全新的写作思维。

这本书名叫《从零开始创意写作》,作者王小麦,当代文学博士,从小酷爱写作,读硕士期间接受过正规的写作学专业训练,读博士期间常从文学作品理论出发去深入阐释作家作品,在写作上颇有造诣。

图片

这本书,是作者长达十几年的写作实践得到的感悟和反思。

内容涵盖了写作的方方面面,包括素材、灵感、写作手法和以及名作解读,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写作这回事,带领我们轻松走进写作的世界。

是一本专业性和可读性非常强的写作方法论书籍。

总之,关于写作中的那些困惑和疑虑,你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素材篇

写作初期,我们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不知如何下笔,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不知道什么能成为写作素材。

其实,写作就是生活本身,只要在生活,就有话题可写。

从哪里找到写作的素材呢?作者提供了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我们看到的自然世界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意思是,带着情感去感受万事万物。自然世界是有灵性的,我们不仅要用心看,还要静下来去听、去体味,融入自己的情感。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对象,比如:田间的风、林间的树,山间的溪水,天边的云、路边的小草……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体悟,就会发现,自然界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触动,而这种触动会不断升华,升华为很多关于人生的感悟。

比如,当你仔细观察晴天的云彩,会发现从早到晚,它的形状和颜色是不一样的。

凌晨五点的云,泛着浅浅的粉色,形状模糊,似聚似散,软软糯糯,轮廓尚未成型,似十几岁的懵懂少女,内心柔软轻盈。

正午十二点的云,轮廓清晰可见,以自信的姿态布满整个天际,似中年人坚定而敞亮的心。

傍晚六点的云,悠悠地游荡在天边,伴着晚霞的光芒,墨色与金色、红色交相呼应,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又像睿智年老的长者,经历世事浮沉,内心博爱而宽广。

浮云全天的变化,竟像极了我们一生的心路历程。

见微知著,从周边的细微处着手,观察、思考、感受、体悟,会带领我们看到一个更为丰富的内在世界。

第二种:我们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生活群体之中,可以观察这种生活,体验这种生活,进而把这种生活写进文章之中。比如:

·你听到了怎样的故事?

·你身边发生了什么事?

·你自己有什么样的经历?

·……

可以用自己的观点和经历,来书写这个时代的悲欢离合,样貌特征,从个体上升到群体,乃至整个社会。

书里有个例子,沈从文的《丈夫》写的是湘西吊脚楼旁妓女的生活,这些妇女生活穷困,只能靠这种方式谋生。这篇小说以丈夫视角切入,因为妻子要接客,所以丈夫不得不离开。

丈夫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去接客,这本属于人世至悲、至痛的遭遇,但沈从文用冷静的笔调写着如此残酷的事情,似乎这一切都是极为平常的,甚至小说中人物所处的外在环境还很恬淡和安逸。

就这样,悲伤的故事和冷静的笔调、小人物的悲凉和大时代的纷杂相对应,这之间的巨大反差在让读者错愕的同时,也让读者内心深处涌起许多悲伤的情绪。

比如,《秋园》里,作者写母亲和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个体的命运沉浮在时代的巨浪下以各种悲惨的方式涌现。

让人不自觉地被带入其中,似乎回到了上世纪那个年代,看到万千女性在生存和婚姻里苦苦挣扎的心酸。

朴实无华的语调,将过去的经历娓娓道来,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苦难和不易,看到作者隐忍在文字背后的控诉,也看到了作者对于女性同胞的悲悯之情。

第三种:我们的情感和人生模样

写作是在梳理和创造自己的世界,“我”身在其中。

写作归根结底是在书写自我、自我的感悟和自我的世界,情感可以成为最宝贵的写作素材。

作者说,写作虽然是在抒发情感,但写作又不纯粹是写日记。

怎么做呢?

正确的方法是,将自我情感当成客观对象,不断体味和琢磨,将这些情感捋顺。

我们对自我情感要有距离感,尽量把自我情感放大为全人类的情感;要有神秘感,有留白,不能说得太全,要留有悬念。

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创作都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余华对暴力、冷漠的书写正来源于他的个人经验。

他父母是医生,总是很忙碌,没有时间照顾他,他经常半夜睡在停尸房旁边的房间里,常常听到逝者家人的痛哭。所以,在写死亡和苦难时,他从不流露出任何温情。

 分寸篇

俗话说月满则溢,水满则亏,小满是最好的状态,做人做事,理应如此,写作也不例外。

写作是因情而发,但这种情不能太浓,情感太过浓烈,会灼伤读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情感太过寡淡,则会让读者丧失兴趣。

点到为止,不宜一口气把话全部说完,最好能有“犹抱琵琶半遮面”这种半隐半显的神秘感。给读者有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那么,一篇文章,如何把握好分寸感呢?

应该避免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常见问题是缺乏主观表达

也就是没有思想感情的联结。

很多写作是因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需诉迫切地诸笔端。

托尔斯泰曾说,艺术创作是一种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的过程。

什么意思呢?

就是通过描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让读者带入自己,有如身临其境,跟着作者的文字去挖掘自己的隐藏的情感、感受和触动。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意思是说,诗歌是因为心中有触动,有情感需要抒发,因此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写作也是如此。

当我们在写作时,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或者对写作的话题没有任何兴趣与触动,那笔下的文字大概率会成为冷静的平铺直叙,没有任何思想情感,这样的文章会干瘪苍白,空洞无力。

它无法唤起读者内心的情感,引发心灵触动。

那什么样的文章才算主观表达得比较好的呢?

要把自我情感当成客观对象,不断体味和琢磨,让它们更有味道和嚼劲;同时,要和读者的情感保持适度的距离,以产生神秘感,促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

比如,可以将下面这段话改写为情感在表露与不表露之间,在隐藏与显现之间,让叙述变得更能牵动读者,更为内在化。

原文:我开始感恩先生邀请我出席,他完全可以不用告知我,他只需要说明我在加班,我在看娃,我有事,或者什么都不用说,独自过来。我想问他,为什么带上我?

改为:我明白先生的邀请是出于好意。于我,好意变成一场灾难,让我在这场宴会中仿佛快要溺水而亡。我多想问问他,为什么一定要带上我?话到嘴边,却戛然而止。我是一个快乐的溺水者吗?

第二个常见问题是缺少客体依托

写作如果只是单纯抒情,就会陷入一个怪圈。

抒情只是写作的灵魂,写作者必须在虚空的灵魂之上找到一个实在的降落点,这样才不会让读者雾里看花。

所谓实在的降落点,就是需要将意象具象化,用实际的事物来作为依托显现出来。

我们可以审视一下自己的写作,是否有肆意地宣泄情感,是否缺少对外在事物的关注,是否过分夸大了自我情感在文章中的作用,而缺少了客观条件和事实依据。

文章如果没有客观事物作为媒介和支撑,很难得到读者的信赖和认同。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要让文章有客体依托,我们可以采用的办法有:

1讲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短可长;

2.用一种大家熟知的情绪作为总结,比如思乡、暗恋等;

3.用些典故,这样,聪明的读者一看就懂……

也就是说,问题的关键在于让实在之物点醒你虚空的情感。比如,我们可以将下面那段文字改写一下,感受马上不一样了。

原文:我以为,我懂得这熟悉的旧时雨。我以为,只要我用心去聆听,就可以摒弃陌生的气息,就可以听懂雨儿的旋律,从而谱曲和唱。可惜,所有的熟悉只能落在谱曲上,没有人弹唱,也没有人聆听……

改为:这旧时雨,如同旧时光。雨打芭蕉,也在击打敏感的内心。你走后的日子,一直落雨,雨大到快要淹没我。

有了具体的事物作为支撑,通过借景抒情的描写手法,读者立马感知到了离别和思念的情绪。

第三个常见的问题是结尾讲得太透

恰当地结尾对写作者而言极为重要。如果说题目和开始部分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那结尾部分则是衡量读者喜不喜欢的标准。

关于结尾,有个相关的峰终定律。

峰终定律认为,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记忆仅限于高峰和结局,过程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

高峰与结局越接近,事件给人印象越深刻。

一部电影能征服观众,就在于某个经典桥段,以及回味无穷的结局;

一本书之所以难忘,可能是因为某个情节过于精彩,以及难以忘怀的结局。所以结尾真的很重要

作者说,要学习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只让读者看到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放在冰山之下,让读者去猜测,去勾勒,去参与……

什么是冰山理论呢?

海明威自己在《午后之死》中有一个解释,他写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似的。”

所谓“冰山理论”,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

具体地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冰山理论,也就是相应的留白。

留白是指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让读者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留白的本质是给想象有空间上的延伸。

让读者去勾勒,去联想,去思考,参与进来。

比如,李小甦老师的《万历谍影1604》结尾就用了这种写作手法:

正在这时,门外却响起一阵敲门声,声音不大,力气也明显不足,像是个上了年纪的人。再听那敲门的节奏,先是一声单独,稍后是两声连续……

“阿乙?”陆安的眉心,突然拧动了一下。

没有直接写出敲门的人是谁,只是写出了阿乙特有的敲门方式,是巧合吗?是别人,还是阿乙?

作者没有明说,给了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前文写到阿乙已经死了。)

这种隐晦而含糊的表现方式,远比直白的告诉读者,敲门的人是阿乙来得震撼。

留有悬念,读者可自行展开各种联想,故事结束了,但在读者心里,并未结束。

叶圣陶先生曾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讳的,却是真的完了。”

结尾在表明故事完结了的同时,要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达到牵肠挂肚,意犹未尽的效果,就再好不过了。

第四个常见的问题就是情感不克制

一篇好文章必然是情真意切、能打动人心的。

作者说,不管你的文章内容有多悲伤,在语言上一定要做到克制。语言的克制和情感的汹涌澎湃,两相结合,便能产生巨大的张力。

试想一下,一件很悲伤的事情,有人用控诉而直白的伤感语言表达,有人用极其平常似乎没有情绪的语言表达,哪一种更能打动人心呢?

很明显是后者。

关于写作中情感的克制,法国作家罗兰·巴特提出过的一个很著名的理论——零度叙述

零度叙述是说,作为写作者,情感要完全地客观和中立,不能带有丝毫的情感倾向。

也就是说作者对人物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情感上的表达需克制隐忍,不能直白地去引导读者的感受,而是要让读者自己去代入,体会,深究自己的感受和触动。

“零度叙述”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也能帮助读者开发出更为细腻敏锐的阅读体验。

比如《局外人》、《活着》、《第七天》以及《微尘》,对苦难和死亡都是轻描淡写,云淡风轻,但是在寥寥数语的表述之下,反而激起读者澎湃的感情。

看到“零度叙述”,才明白自己当时看这几本书时为何会迸发出那些汹涌的感受和情绪,这就是零度叙述的高明之处。

在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余华的叙述是客观而冷漠的,《活着》的主人公福贵一生经历无数坎坷,身边的亲人相继死去,最后只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

一般的写作者大多会表现同情,表达一下福贵多么可怜,一生多么不幸,仿佛所有的悲惨都压在福贵身上, 但余华只字未提。

在他看来,一切都是正常的,是合乎常理的,不值得任何人去同情。

余华这种叙述态度正体现了零度叙述的特点,更能带动读者的情绪:读者看到主人公都如此悲惨了,而作者竟然没有去同情他,这时候读者的悲伤会加剧。

作者不去大肆宣扬情绪,有时候,隐而不发更能打动读者。比直接抒发情感更重要的是学会克制自己的情感。

所以,写作时,情感得克制,要有所保留;

故事不一定要完整,不一定将方方面面都讲完;

文章主旨不一定要明示,可以用隐晦的方式展现……

总之,要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要有留白,要让读者能感同身受,并给读者带去一定的启迪与思索

技法篇

写作手法里,包含了讲述和展示,这两种手法带给读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简单来说,讲述是作者用一句话把意思、情节、心理活动等表达出来。这样做的特点是直接果断,省下读者阅读与阐述的时间,比如,

“我爱他。”

“她很美。”

“今天外面好冷。”

“他是一个自私的人。

展示的重点在于启示性细节,即细小却生动的事实或动作,它们能赋予人物更加丰富的生命力,能更深入地刻画场景,并阐明先前叙述中隐含的主题。

我们可以通过对话、神态、动作、心理、比喻等将想讲述的东西展示出来,能让读者像看一幅画一样感同身受。

详尽地展开叙述,不仅能拉近和读者的距离,也能让写作内容有更大的发散空间。比如,

如何将这些话变成展示呢?“我爱他”在《红楼梦》中是这样的:

且说宝玉因见林黛玉又病了,心里放不下,饭也懒去吃,不时来问。林黛玉又怕他有个好歹,因说道:“你只管看你的戏去,在家里作什么?”

宝玉因昨日张道士提亲,心中大不受用,今听见林黛玉如此说,因想道:“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因此,心中更比往日烦恼加了百倍。

曹雪芹用对话和心理描写把宝黛爱情描述得细致入微,他没有讲述,只是展示。

读者感觉到了,脑海中产生了画面,并进入了画面之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被打动。这种叙述方式带有一种强大的召唤力量,能让读者迅速进入特定的情境。

“她很美”在《陌上桑》中是这样的写法: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是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不同反应来描写罗敷的美。

同样还有关于“她很美”的正面描写,就是描写人的外貌、形态,如“巧笑倩兮”等;也可以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如“肤如凝脂”等。

比如想表达“我很难过”“风景很美丽”“和他在一起没有安全感”时,可以先问问自己如何将这些内涵展示出来,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在抽搐,仿佛沉溺于黑暗之中,无人倾诉,又无法倾诉。”

“树林里边逐渐暗起来,晚霞鲜红色的亮光慢慢掠过树根和树干,越升越高。”

“我和他在一起五年了,但这五年无时无刻不像是一场历险。每天醒来我都要照照镜子,看镜中的自己还是不是原来的模样。”

通过营造画面感,让读者参与其中,细致勾勒要描述的画面,就像是在呈现一张照片。

展示有两个误区,需要注意:

1.首先展示不是故意将一句简单的话说得复杂、拗口,不是故作高深,更不是用华而不实的语言包裹琐碎的事情;

展示只是在追求一种娓娓道来的趣味感,只是把一句简单的话拆解成无数简单的动作、情境、心理活动、神态等,是一种柏拉图所谓的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是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诚实、客观、全面地展现内容。

2.其次,任何写作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要在特定条件下运用得当。

写作时需要交替使用展示和讲述两种写作方法,将它们结合起来才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这就像传统写作教学中提倡的详略得当,快节奏和慢节奏相结合。

讲述能让剧情紧凑,展示则能让剧情变得缓慢,将两者有效结合,文章就会充满节奏感和韵味。

简而言之,讲述是一种快节奏的直接表达方式。

展示是一种慢节奏,有韵味的表达方式,可通过侧面、正面、对话、神态、动作、心理、比喻、五感的描写,呈现出画面感,代入感强,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这两种表达方式随处可见,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展示,而非讲述。

因为觉得讲述略显苍白,甚至无力,它只是空洞的一句话,没有具象来支撑,无法让人信服。

比如,同一个意思,使用形容词讲述的效果,就远不如动词+名词呈现出来的画面感强。

展示其实是为论点提供证据的一种填充,它能够让文章的内容有更大的发散,让其更饱满,更具神韵。

写作时,根据内容视情况而定,两种手法交替使用,让文章有节奏的同时不失细节和神韵。

我的收获和感悟

这本书篇幅不多,仅有十万余字,但是信息量非常大,关于写作路上会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给出了具体可行的落地计划。

对于写作的本质和意义,作者也进行了深度的讲解,不管是新手还是熟手,这本书都非常友好,值得一看。

除了写作的灵感、素材、技法篇,作者还给贴心的提供了“作家式阅读方法”。

因为读写不分家,很多人认为写作的核心是写,但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比写作更重要的永远是阅读,阅读产生写作,阅读影响写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书中作者对于名家作品细致入微的深刻解读,让我叹为止观。作者从作家的个人经历和作品特点,以及时代背景进行了解读,让我们得以深入看到名家写作风格背后的形成因素。

比如,写海子,她是这样说的:

生活中的大悲苦,不是哭天喊地,而是默默地流泪,有时甚至连眼泪都未流出,那种如死般的平静才是真正的悲苦。同样,写作者的绝望不在于满篇堆积伤感的字眼,而在于利用幸福景象表达对世俗的强烈排斥,甚至遁离。

海子的一生是太阳的一生,热烈而充满激情。但同时,他耀眼的光芒也灼伤了自己。浴火燃烧,仿佛就是他的使命。

写陀思妥耶夫斯基,她说:

由欢乐到达的欢乐,只能是浅显的欢乐。唯有从痛苦到达的欢乐,才能变成真正的欢乐。

鲁迅亦然。他剖析社会的阴暗面,也从阴暗面中发现了自己的身影。他惊慌地叫出了声。他没有因此而背过身,而是在深深的绝望中不断超脱自我,最终孕育出超越绝望的希望。

还有对于张爱玲、东野圭吾、史铁生、杜拉斯的精彩讲解。

写在最后:

特别认同作者说的这段话——“好的写作训练,重点不在于教授写作技巧,而在于启发和感悟,它会激发写作者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以培养写作者对世界更深刻、更独特的认知。而这些,正是造就一篇优秀作品最本质、最珍贵的条件。”

写作训练最重要的不是技巧,因为文无定法,即便学会了技巧,如果没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认知作为支撑,内容依然华而不实,空洞无物。

文章的内核和深度,离不开想象力,思考力和洞察力,这三者是写作的基本功。

写作不是仅仅写现象、止于现象,而是能透过现象写本质,这种能力的习得,要靠日常的感悟和体味。

所以,写作训练的重点,在于启发和感悟,随着写作者不断深入的去思考,挖掘、感受和体悟,其精神内核才能让文章立起来。

愿你我跟随作者,在写作的路上不断精进,越写越好~

……END……

​作者简介:

你好,我是君拂,热爱读书写作,深耕个人成长。2022年觉醒,微信读书100+,输出文字20w+。通过读书写作,实现跨越式成长。

如果你也想读书写作,但一个人很难坚持下来,欢迎加入我们的读书写作群,一起交流学习,加好友暗号:读写交流群。

嗯,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欢迎你的加入~

都看到这里了,太了不起了~

记得点赞+在看+关注哦~

我会定期更新文章,与你一同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