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国的命运:李建成vs李世民,谁更适合领导这个国家?

 听风如故 2023-09-14 发布于广东


听风如故: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听风如故的文章,建议大家记得将听风如故的公众号加⭐星标置顶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点击下方卡片一键关注探秘历史的真相!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伏兵玄武门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其兄太子建成及四弟齐王元吉,逼高祖立自己为太子。不久,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次年改元贞观。

李世民的崛起和成功取得帝位,有人归因于李渊给他的兵权过大,导致尾大不掉;但也有观点认为,即使没有玄武门之变,李建成继承大统,大唐的治理也不会有大碍,对于这种观点,你怎么看?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李世民的文治武功都出类拔萃,如果没有他上位,大唐能否守得住还是一个未知数。

然而,也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李世民上位,大唐的治理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考虑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这种说法是过于天真了。

唐朝建立初期,各地诸侯不认同唐朝统治,导致割据局面,出现了李密、狄青、王世充等人的起义。

此外,唐朝还面临土地兼并、贵族扩张和军阀割据等问题,对政治稳定和国家统一构成威胁。

在外交方面,东突厥、高句丽、吐谷浑等民族威胁唐朝,同时还需应对吐蕃、西突厥、回纥等民族的侵略。这些外交压力对政府治理和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统治者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很可能会遭遇失败。

李建成作为太子期间,也展现出了不俗的政治才能,但在某些方面还
是比不上李世民。

例如,李建成在用人和决策方面表现得较为短视和狭隘,没有像李世民一样善于发掘和重用人才,也没有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李建成在面对外敌入侵时表现得过于软弱,甚至有逃跑的打算,这显然无法承担起守卫大唐的重任。

而李渊作为皇帝,虽然有着一定的政治眼光,但在关键时刻也表现出了短视的一面。例如在窦建德被擒后,李渊没有听取李世民的建议放了他,结果导致大唐内部混乱。

这也说明,作为一位最高统治者,如果无法明辨是非、缺乏果断决策能力的话,也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李世民之所以能够上位并取得成功,不仅是因为他的兵权过大和政治才能出众,更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和果敢的行动能力。

如果没有他上位,大唐很可能会失去一位具有卓越才能的统治者,而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也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李世民之所以能上位,并不完全是因为他的兵权过大。在唐朝初建之时,李世民确实是军队的主将之一,也因此拥有了一定的兵权。然而,要说到他能够登上帝位的原因,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从小就展现出聪明才智和勇猛善战的特质。在唐朝建立之前,他曾经率领军队多次征战,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这些经历不仅让他在军队中树立了威信,也让他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了解军队的运作和管理。

其次,李世民在唐朝建立之后,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权力和地位。他继续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通过各种手段来争取更多的支持。

他积极推动各项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使得唐朝逐渐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帝国。

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扩大了自己在朝廷和军队中的影响力,逐渐掌握了更多的权力和资源。

最后,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成功夺位。这场政变是唐朝历史上的一大疑案,也是李世民在政治上的一大败笔。

在这场政变中,李世民率领军队突然发难,杀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并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这场政变虽然充满了阴谋和血腥,但也反映了李世民对于权力的渴望和掌控。

综上所述,李世民之所以能上位,并非完全是因为兵权过大。他的个人才能、努力和机遇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最终他还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夺取了皇位,这也成为了他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污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