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张,是一个忙碌的都市白领。每年回老家探望家人的时候,总会碰到一个令我苦恼的问题,那就是我65岁的公公,一直在家里做着一件事,让我费解而又无奈。 尽管工作繁忙,我时常会抽出时间回家看望他们。公公是一个传统的农村老人,年过六旬,慈眉善目,笑容常在。他总是衣衫朴素,整日在家门口一张小木凳上,手中捧着一本陈旧的乐谱,满脸投入地看着。这件事让我苦恼的不是他的爱好,而是我不理解这份爱好背后的真正意义。 “公公,您每天在看那个乐谱,是在学习什么吗?”我好奇地问道。 “噢,小丽,这可不是学习。这是我小时候学过的一首曲子,名叫《禅心旋律》。”公公微笑着说,“虽然这乐谱早已泛黄,但对我来说,它却是一生的信念和寄托。” 公公的话让我更加困惑了,“信念和寄托?这简单的几页乐谱有什么特别的呢?” “你知道,我们农村的人生活节奏比较慢,每天都在耕耘着这片土地。”公公叹了口气,“年轻时,我一直梦想着能成为一名音乐家,奈何家境贫寒,无法实现。但《禅心旋律》这曲子,让我在繁忙的农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我开始逐渐明白公公的心情,但仍觉得他这种宁静的爱好有些过于枯燥。“公公,您为什么不试试其他更有趣的事情?” “小丽,我明白你的好意。”公公说道,“但你知道,人的一生中有些东西是不能被替代的。《禅心旋律》伴随了我大半个生命,它让我在喜怒哀乐间找到了平衡,也让我学会了真正的耐心与坚持。” 我终于理解了公公的坚持,但仍觉得这个爱好有些无聊。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那天,我因工作繁忙未接手机,等丈夫慌里慌张的在公司找到我的时候,我看着他悲痛的表情,我预感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父亲走了,睡着了没醒过来,走的很安详”。 我突然间心里的悲痛也涌上上头,和丈夫匆忙的赶回老家,婆婆已经哭得昏天黑地,她拉着我的手哽咽着说,“你不在的这几天,他还说,希望你能理解他对《禅心旋律》的痴迷。” 我瞪大了眼睛,这是我从未想过的结局。我急忙来到公公的灵前,看着他安详的面容,内心涌起一股悔意。 “公公,我错了。我一直以为你的爱好很无聊,却没能理解它背后的意义。”我默默地说道,“我发誓,我会继续传承《禅心旋律》,让您的坚持不会白费。” 回到城市后,我开始尝试着弹奏《禅心旋律》。起初,我觉得乐曲很枯燥,但慢慢地,我仿佛感受到了公公在音符间流淌的坚持和爱。我用心聆听,用心理解,每一次弹奏都让我更加靠近这份真挚的情感。 时间悄然流逝,我继承了公公的《禅心旋律》。每年回家,我都会去看望公公,我在公公坚持弹奏的木凳上,继续着这个代代相传的旋律。 在《禅心旋律》的陪伴下,我学会了坚持和宽容,体会到了生活中那些平凡而真挚的美好。我明白,爱与理解,是连接家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这份理解,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公公的一生,也让我更贴近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情感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