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加索列国志(三)“烈火守卫”阿塞拜疆02
2023-09-14 | 阅:  转:  |  分享 
  
高加索列国志(三)“烈火守卫”阿塞拜疆简单粗暴的原始采油方式当年油井的密度石油工业甚至被印在阿塞拜疆货币上?历史上对巴库的原油自流现象早有记
载,不过古人不懂得如何炼油,只是简单粗暴地当作取暖和照明的燃料来烧。这里不光产油还产天然气,从地下泄露出来的天然气被闪电点燃后日夜
不停地熊熊燃烧。试想两三千年前,当时的人类看到这一无法解释的神奇景象,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除了神的力量,还有什么能让火不借助任
何燃料凭空燃烧呢?这从地底升起的火焰,是否意味还有一个烈火熊熊的地下世界呢??究竟是先有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
,即拜火教)中光明与黑暗的善恶二元对立思想,还是先有他们对地表自燃火(即光明力量)的崇拜?如今恐怕已很难考证,但琐罗亚斯德教中的救
世主、死后审判、天堂地狱等概念很可能影响了后世包括一神教在内的其他宗教哲学体系——因此这一切思想的源头极可能是地下天然气泄漏。?有
充分的证据显示,印度雅利安人的原始吠陀教,也与波斯地区的琐罗亚斯德教具有共同的源头。琐罗亚斯德教中的善神Ahura(阿胡拉)对应吠
陀教中的魔神Asura(阿修罗),而恶神Daeva(德弗)对应吠陀教中的天神Deva(提婆),吠陀教的立场刚好跟琐罗亚斯德教相反。
吠陀教中的辩才天女娑罗室伐底(Sarasvati,最早是一条河的名称)对应波斯早期神话中从中央大山上降落下来的世界大河Harahv
ati。甚至连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阿维斯塔》——Avesta的意思是“知识”,跟《吠陀经》——Veda(知识)的意思都一样。梵语和
埃维斯坦语中同源的词汇和概念?最重要的是,琐罗亚斯德教和印度教,都极为崇拜水与火。(参见《恒河为什么会成为印度的圣河?(下)水与火
之歌》)?由于我对印度教的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参观巴库附近火神庙(Ateshgah)的时候,大有一种“寻根”的感觉。这种感觉过
去在伊朗也有,那次寻到了莫卧儿王朝艺术文化的根,这次则寻到了印度教中“烈火崇拜”的根。?如果你到过印度的瓦拉纳西,一定不会错过大名
鼎鼎的恒河夜祭。恒河夜祭的核心是火,祭司们使用不同的法器挥舞着不同形式的火焰,从香柱到烛台到火盆。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场“烈火祭”——
Agni Pooja,献给湿婆、太阳神(Surya)、火神、恒河女神,以及整个宇宙。Agni是印度教中的火神阿耆尼,这个词在梵语中
是烈火的意思,和波斯语的火Atash有具有同源性。印度教的火祭祀?巴库近郊的火神庙曾是拜火教的圣地,一度被穆斯林摧毁,十七世纪又得
以重建。这里底下原来有个天然气田,天然气从地表的七个孔洞中泄露出来,形成了七处永恒之火。然而尴尬的是,随着对该地的油气开采,“永恒
之火”在1969年永恒地熄灭了,现在这里成了一个博物馆,继续点燃原来的七处“永恒之火”用的是市政天然气。?我就想知道,琐罗亚斯德本
人要是知道这件事的话他会怎么想,大概可以重写一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新编(“查拉图斯特拉”即“琐罗亚斯德”)。?这座火神庙里的相
关介绍,也讲述了拜火教与印度教的渊源,甚至从这边的几处梵语和旁遮普语的铭文来看,十七世纪的重建很可能是当地印度社区的印度教徒所为。
这里究竟是印度教寺庙还是拜火教神庙,至今仍有争议。或许我们能给出这样的假设——当时生活在巴库地区的印度教徒,与当地的琐罗亚斯德教或
许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融合。?火神庙的“永恒之火”虽已不再永恒,但在巴库市郊确实有一座在持续燃烧的“火焰山”——Yanar Dag,字
面意思就是火焰山。这里的火焰是1950年被牧羊人意外点燃的,其后七十年至今从未熄灭过。火神庙实景博物馆中将印度教与拜火教相提并论如今这些火都是由市政天然气点燃的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