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相思》小夭涂山璟讨论假意真情,不是隐喻而是两种思维的碰撞

 伊说说 2023-09-14 发布于陕西

无论您远走何方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电视剧

《长相思》

里的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了不迷路及时看到伊说说的更文,顺手点个星标关注呗

《长相思》里小夭和涂山璟讨论桑甜儿的婚姻选择这一段对话,我们细聊一下吧。

桑甜儿认识串子,是玱玹想要打探小夭的背景,找到桑甜儿,给她钱让她接近串子,然后套串子的话,结果让小夭发现了。

串子说他非桑甜儿不娶,小夭信,但是小夭不信桑甜儿。

不过,桑甜儿够坦荡,给小夭说得明白。她是没想到串子这么坚决地要娶她,所以她也愿意嫁给串子。

桑甜儿是青楼女子,摆在她面前的选择并不多,最好的结局也就是能被赎身嫁人,但是这嫁人能得富贵便没了自由,一生都是别人豢养的宠物。这也是桑甜儿虽然没有真心,却也要尝试的原因。

可以说,嫁给串子是她人生中的一个意外获得的机会,她只是勇敢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并且勇敢地走下去。

涂山璟看到了桑甜儿的这一点,说她很勇敢,而小夭是不能理解的。

此时的小夭,经历了三百年的流离失所,是不相信任何人,也不相信人与人之间有什么真情。她内心的确有柔软流动,但是都被她自嘲的心硬包裹了起来。

其实,桑甜儿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对小夭是触动的,小夭没想到桑甜儿明明不喜欢串子,却为了串子的这一点真心,就愿意把自己一生都交付出去。

小夭对涂山璟说,桑甜儿同意嫁给串子就是一场豪赌。她说,桑甜儿是虚情假意接近串子,串自以为是真心,便会对桑甜儿好,桑甜儿看到串子对自己好,也会投入一些真心,这样循环下去,最终假意也成了真心。

但是,小夭担心的是,一旦这中间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两个人至少有一个人是要命的。桑甜儿和串子是人族,没有小夭的寿命长,小夭说她可以看到结局。

涂山璟听完小夭的话,并不是很认同,他说,桑甜儿很勇敢,虽然是虚情假意,但是也给了真心一个机会。

小夭看着涂山璟,表情意味深长,说,你会这样想。

很多人都把桑甜儿的婚姻说是小夭和涂山璟的隐喻,伊说说并不这样认为。相反,桑甜儿和涂山璟都是击破小夭内心的硬壳,释放小夭柔软的人。

这里先来讨论涂山璟和小夭这段对话,关于桑甜儿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移步《长相思》里不起眼的弱女子,活出了小夭想要的生活,也可以期待一下,后面我还会写一篇关于桑甜儿的文章。

小夭和涂山璟的对话,可以看成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碰撞。

在《终身成长》这本书里,对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个大的概念,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对于固定型思维者来说,恋爱的关系要么好要么坏,是自然发生,如果你们合适是不需要努力的,但对于成长型思维者来说,一切都是可培养的,恋爱关系也是可以成长和改变,两个人之间的不可避免的差异是需要磨合的。

小夭的看法倾向于固定型思维,而涂山璟的思维就是成长型思维。这是涂山璟和小夭的不同之处,也是涂山璟帮助小夭成长的点,重新建立对人和感情的信任。

这个重建的过程就是涂山璟和小夭凑从生情到深爱的过程。涂山璟说要守着小夭,小夭是不相信的。在去抓朏朏的时候,小夭就心里暗自嘲笑,这世上没有谁会等谁一辈子。

她在玉山等玱玹和父王来接她,等了七十年,她没等到。她偷跑下山,也可以说是她放弃了等待,所以她觉得连自己都做到等一辈子这种事情,还有别人能做到吗?

结果涂山璟不仅等还要找到小夭,根本没有离开或者说放弃小夭。这是小夭第一次相信了涂山璟,是不会丢弃她的人。

可没过多久,玱玹带着阿念找上门来,小夭以为能依靠涂山璟,结果涂山璟不见了。

在涂山璟的认知里,先别让自己身份被识破最重要,或者说不要给小夭的生活带来麻烦最重要,结果小夭更在意的是不离不弃。

从此涂山璟就再也不离开小夭,带着小夭逃跑也是义无反顾,让小夭有了信任感。

这个过程本就是一个成长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有冲突矛盾,不是第一时间下定论,就像小夭,她在事情发生有失望的时候,会想到看,我就说会这样吧,果然就是这样。

但是涂山璟不是,他会在事情发生后,再去努力调整和修改,这就是涂山璟说的他可以做先付出的那个人。

除了涂山璟,还有桑甜儿也是成长型思维,真别小瞧了桑甜儿,她的幸福是她自己努力换来的,是真心佩服她。

小夭自从离开清水镇做回了皓翎大王姬,就再也没有回过清水镇。

很多人质疑小夭的冷漠,可是谁注意到,当时小夭想逃跑,都要先安排好老木串子麻子的生活,把一切都托付给桑甜儿,才安心逃走的。

她不是冷漠不回来看老木他们,是她知道从此再也没有玟小六了,她做回皓翎大王姬,就和清水镇的一切没关系了。

小夭再回清水镇,是相柳把她从丰隆婚礼上带走后的事情。邻居家有位老婆婆,她和老婆婆说了很久的话,才发现这是桑甜儿,但是她没有相认。

此时,老木他们都走了,只有桑甜儿看着儿孙绕膝颐养天年。她对小夭说想要什么就一定得相信这个东西是存在的,否则就不会付出真心,就像种地,春天不播种秋天也无法收获。

这就是桑甜儿活了一辈子快到生命尽头的感悟,她曾经也和串子闹到要分开,看一时她是觉得串子做错了,可是这一世快要过完的时候,看一世又觉得没有错了。

小夭再去找涂山璟的时候,帮助涂山璟找出孩子是涂山篌和防风意映的证据,都是受桑甜儿的启发。

她告诉涂山璟,桑甜儿对她说,人活一世,就像在荒山野岭走路,谁都没办法知道前面的路会遇到什么,所以才会找同行之人,得相互搀扶才能走得更好。

在很多年里,小夭觉得这种同行,是有风险的,所以总是把自己置于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位置,抱着我看看你怎么做,才能决定我怎么做的心态,但是现在她明白了,她这样的想法是消极地等待,还自以为是清醒。

小夭曾经对玱玹说过,不期待就不会失望,可是不期待也是一种不信任对方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有固定型思维倾向的。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并不想把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概念讲得太枯燥,还是想用涂山璟、小夭以及桑甜儿各自对同一个事情的思维方式做对比,让小伙伴感受到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

当然在《终身成长》这本书的最后章节,也一再强调,不要把这两种思维看成对立和必须划清界限的事情,而且也不要给自己的想法轻易贴上固定型思维的标签,更不要觉得固定型思维就是否定了自己,自己做错了什么。

恰恰相反,拥有成长型思维,是不会认为固定型思维的可怕。

在生活中,我们面对一件事情,会同时出现这两种思维,我们只要有意识地用成长型思维去思考问题和行动,努力克服固定型思维的念头和想法,便能让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改善。

今天的我比昨天的自己更好,这便是最大的成长。

安之若素,

左手握理性的思考,

右手写温暖的文字,

成长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