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办公室的年轻班主任问我: “康老师,你能不能帮我处理一下学生骂人的问题?” 我迟疑了一下说:“我得了解具体情况,才能帮忙,况且,我不是你班的班主任,还是你来处理更好。” 中午,果然她在处理学生的问题。四个学生把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说着,每说一句,别的学生都要插话解释。 我从他们的言语中,大致了解到事情的原委: 三个男生责怪对面的胖男生说了脏话,最终相互辱骂起来。 年轻班主任也辨不清到底谁先骂了谁,不时说说这个,吵吵那个,双方各执一词,互不让步。 不一会儿,年轻班主任有些力不从心,出了办公室。 我看四个男生还是相互辩论着谁先骂了人,谁说的更重。 我听得耳根发痛,头脑发晕,站起来制止道:“你们还有完没完?” 他们见老师出面了,不再争辩。 毕竟年长的我给他们更沉稳的感觉。
四个男生不再争辩,慢吞吞地挪到办公室西南角的空调处,围成圈,嘀嘀咕咕说了起来。 不到三分钟,他们重新回到我身边,一个高个子男生首先说道:“老师,我们知道错了,我们先给他道歉。”他旁边的两个男生也附和道:“我们不该骂他。” 对面的胖男生也马上说道:“我不该骂脏话,我也道歉。” 等他们说完,我说道:“这不结了吗?你们都骂了,彼此道个歉就完了,以后该怎么办?” “以后,我们不再骂人。”四个人抢着说。 “不只是不骂人,你们还要做好朋友。” “嗯。”四个人连连点头。 “走吧,回头给你们班主任说明一下你们怎么处理的。” 四个人笑着离开了。 晚自习时,读到《道德经》中第四十三章内容:
意思是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腾跃穿行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空虚无形之物能够进入没有缝隙的东西中,我因此而知道了顺应自然,无所所为是有益处的,无言的教诲,无所作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人能做得到。 联系处理学生骂人事件,我不禁想到,不言之教才是真教。 学生一定知道骂人是不对的。 如果只是为了争辩出错在哪一方,根本无益于事情解决,老师不必跟学生一起去纠缠在事情的细节上,只看行为本身,看从中找出各自的需求。 相互对骂,彼此都有错误,如此小事,让学生去自行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提升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会处理问题的策略,认识到包容的重要,…… 这些,都会在“不言这教”中获得,比老师的深挖细节、耳提面命、苦口婆心要高效很多,也有益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