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巧妙的隐姓埋名

 Budiye 2023-09-14

中华人2019-07-16 12:34

施姓是一个多源流传统姓氏,其源流之一是由于犯罪灭族而改姓。就是明成祖朱棣要将天下第一大儒方孝孺"灭十族",方氏族人纷纷隐姓埋名,四散逃难,他们难忘本宗,于是选择了一个绝妙的姓氏"施"。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宋版《百家姓》的第二十三个姓是"施"姓。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记载,春秋时期,鲁惠公姬弗涅之子中有个姬尾生,字施父,史称施父尾。在鲁桓公执政时期,姬尾生成为鲁国的大夫。据说,姬尾生精通音律,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态之变化,断言其父曹伯将不久于人世,后来果然应验。鲁桓公深敬施父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其子孙便以先祖名字为氏,称少施氏、亦称施父氏,以示与别的家族不同,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施氏,世代相传,史称施氏正宗。

施姓发源地之——湖北恩施
另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夏王朝时期诸侯中有施氏,建施氏国,其故址在湖北省恩施县一带。商汤灭夏桀之后,施氏国亦随之灭亡,其后,施氏国的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施氏。
还有一支出自子姓。商代有七族,七族是指什么?七个行业,七种分工。比如说后来咱们讲的士、农、工、商,叫四族,对不对?或者叫四民。商代七族里面有一族的祖先就叫施氏,干吗的?做旗子的。这个职业其实也正是"施"字本来的意思,后来这一些人就索性以职业为姓,成为施姓的一支。
施姓的这些起源都是中华姓氏基本的形式,实在不足为奇。
但是,没料到人类历史已经进入公元十五世纪,中华姓氏早已经成熟定格了,这家"施"姓却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源流,而且,这个源流的出现,也成为姓氏文化的佳话。

靖难之役不仅终结了建文帝的统治,也开启了方孝孺的厄运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把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孙朱允炆。这让他那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的儿子们很是有意见。自古都是子承父业,既然太子朱彪早逝,那就应该顺位由其他的儿子继承皇位,怎么可以越过儿子辈,直接让孙辈做皇帝呢!于是,就导致了名为"清君侧",实为造反篡夺皇位的"靖难之役",最终建文皇帝不知所终,燕王朱棣取得胜利,坐上了皇位。
不过,这个皇位终归不是名正言顺世袭来的,而是从自家人手里夺过来的,所以,朱棣就要想方设法,利用一切手段,来昭示自己做皇帝的正当性。于是,他就看中了一个大学者。这位名士叫做方孝孺。
方孝孺(1357— 1402 年 ),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 任 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方孝孺是知识分子中的正统派,是建文皇帝的忠实维护者。
朱棣即位后,请"读书种子"、第一大儒方孝孺为他起草登基文告,思想正统、极端忠于前皇的方孝孺决然拒绝。因为有求于方孝孺,当方孝孺批驳朱棣将篡位辨解为"法周公辅成王"时,朱棣还是保持耐性说是皇室家事,意为让方孝孺回避。偏偏方孝孺顶真到底,拒不同意。最终使朱棣失去了耐心,产生了绝望,涌起了愤恨。于是不由分说将方孝孺下狱,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明代大儒方孝孺之墓
据祝枝山的《野记》载,朱棣对方孝孺恨之入骨,觉得各样刑罚凌迟灭族都不足以解其恨,泄其愤,株连九族都远远不够,于是就下旨要诛连十族。何为十族呢?就是除了自己上四代下四代亲属外,再加上门生。
这样的话,方家就要被灭族了。一些族人纷纷隐姓埋名,四散奔逃。那该姓啥呢?聪明的方氏族人选择了改姓"施"。这个字拆开就是方、人、也,也就是虽然遇难改姓,但我们还是方氏族人。
怎么样?这个隐姓埋名是否智慧而巧妙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