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书记|吹尽狂沙始得金——“耕堂劫余十种”小记

 tcfzhf的图书馆 2023-09-15 发布于陕西

   至今我早已忘记了,是因为喜欢孙犁先生而喜欢上了侯雁北,还是因为喜欢侯燕北而喜欢上了孙犁先生?更大的可能是因为前者吧,毕竟小时候学过孙犁的《荷花淀》,他那扑面而来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笔触,让人拿起来就不舍得放下。后来接触侯雁北的散文的时候,侯老爷处处表达对孙犁先生的敬爱之情,于是便又顺藤摸瓜买回来了孙梨的文集,记得好像是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的吧,读了一遍之后嫌在家里占地方又出了。

      昨天闲览中国图书网,建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耕堂劫后十种”,搭眼一掠便毫不犹豫就又买了下来。自从涿州水灾后,中图网每日更新的新书骤减,且多为出版社直接发货,还有所谓的加油包。我是一个买书从来不跟风的人,尽管之前算得上它的网购大户(书虫值33,692),但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在中图网上下过单了。昨天的这一单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图网正在逐渐恢复正常营业了,也算是一种前缘再续吧。

       “耕堂”是孙犁先生晚年自命的斋名。 ​“耕堂劫后十种”创作于文革后,包括《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如云集》《曲终集》等10种作品。1976年后,停笔二十年的孙犁又拿起笔来,以1979年的《晚华集》为开端,1995年的《曲终集》收尾,持续了16年书写,之后于1995年5月封笔。在经历了家国和人生的伤痛后,先生的文字愈加老辣,情感愈加节制,境界愈加淡远,体裁形式也丰富错落,与前期所创“荷花淀派”作品有明显不同,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风格特色在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劫后十种”最早出版由山东画报出版社于1998年9月出版,由天津孙犁研究会秘书长刘宗武、出版人汪家明根据孙犁“文革”后写作、出版的十本书编辑并拟名,是孙犁晚年创作中除部分书简外的全部作品,共计一百三十余万字。这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仍由刘宗武、汪家明编辑修订,三联美编蔡立国整体设计。封面采用200克柔感纸,正文用80克胶,妩媚典雅,实为难得的收藏珍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