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四季总有袪不完的湿?一剂四神汤,上补下泻,拯救你的脾虚湿重

 快乐就好949 2023-09-15
有句话叫“十人九湿”
当湿气作祟时,他们常常出现头痛、身重、肌肉酸痛、无力、嗜睡、恶心、食欲不振等不适。
这些症状都是由于湿邪侵袭所致,湿邪还会削弱我们脾胃的正气,需要较长时间来修复。
近期各地频发雷雨预警,雨水特别丰富,导致外湿重,外湿也进一步引发了内湿问题

前几年大家刚了解痰湿重这个概念时,祛湿茶特别受追捧,以赤小豆薏米茶高居销量榜首。然而很多人在喝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哪里出了问题?
赤小豆薏米确实有祛湿的作用,但是利水利湿的药材多数是寒凉的,比如赤小豆善于下行利水,不入脾经,而薏米则性寒。如果长期单独食用这两味药,容易伤害脾阳,这样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
痰湿的根源在于“脾虚不运”,因此,祛湿和健脾缺一不可。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中医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除了外界湿气的影响,还有内湿,内在湿气主要来源于脾胃。
图片
脾胃具备运化功能,我们喝进去的水在经过脾胃的运化作用后转化为津液,才能够被身体吸收和利用。然而,如果脾胃功能不佳,运化过程也会受到影响,饮水就会变成废水,废水无法被身体吸收利用,逐渐转化为湿气并积聚在体内。
脾胃主四肢,可以理解为脾胃带动四肢。所以我们说,湿气重的人,脾胃不好,四肢会感到乏力,人会出现精神倦怠、不爱运动、总想睡觉等情况。要使四肢恢复活力,首先必须调理好脾胃使其正常运转。
图片




四神汤

千年前的宋朝,民间就有流传一个健脾祛湿的四神汤,四位小“神仙”呵护我们的脾胃:

第一神:山药,强脾胃

山药以补虚为长,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同补肺、脾、肾三经之妙,擅长健脾补肺,固肾益精。其性味甘平,能提高脾胃运化功能,强壮脾胃正气,且补而不滞,以达祛湿目的。

第二神:茯苓,排废水

茯苓性味甘淡,有利尿通淋之效,兼具宁心安神之功。在不知不觉中将身体内的废水、湿气垃圾一点点地渗透出去。

第三神:莲子,助安神
莲子,被李时珍赞誉为“脾之果”,在健脾的同时还有固摄的作用,可以通过收涩健脾来祛湿止泻。此外,莲子入心经,宁心安神,可治心烦失眠。
第四神:芡实,收敛固脱
芡实性味甘、涩、平,归脾、肾经,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之功。和莲子一样,都能通过收涩的作用来调理脾虚腹泻
这四位“小神仙”性味甘平,具有健脾和胃、利湿止泻、补虚安神、固精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排出体内的水湿废物,增强脾胃正气,滋养和调理身体。
图片
但是为何一年四季总有祛不完的湿?
因为你缺了最关键的一步——补气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台发动机,大量的垃圾涌入,肯定会对机械造成一定的损坏,除了清理掉这些垃圾,我们还要把机器修好,才能继续工作。
祛湿后如何“补气”?首先,如果是脾胃虚寒的,除祛湿之外,还要健脾气。其次,最重要的是补肺气肺是主毛皮的,有足够的肺气,才可以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
祛湿 健脾气 补肺气,单单依靠四位“小神仙”是不够的。
因此,老顾在四神汤的基础上加入太子参、砂仁、白术等几味药,组合成新的健脾祛湿方
健脾祛湿方(四神汤加减):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炒白扁豆,莲子,砂仁,芡实,太子参,陈皮,大枣等。
太子参补益脾肺之气,强健脾脏,促进津液生成,滋润肺脏。
白术味甘,入脾胃经,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效,和茯苓同用加强健脾,把脾脏的气血补回来。

扁豆炒得焦焦香香的,燥湿力更强,帮助把多余的痰湿代谢出去

陈皮用四两拨千斤之力,把这些补益的精华流通起来,痰湿更不容易堆积

十余味中药组成的方子,可祛湿、健脾、补肺,补中有疏,寓散于收,健脾祛湿与补气固表兼具,一补一泻,把体内的湿气自然而然地消除了。

图片

什么样的人需要健脾祛湿呢?

1.头身困重,倦乏无力,没有胃口;

2.体型肥胖,腰间有赘肉,大便粘稠沉重;

3.面色萎黄,易出油,容易出现湿疹或疣状物;

4.经常久坐,缺乏运动,喜欢吃宵夜、肥甘厚腻等食物;

最关键的一点是:舌苔厚腻,舌体肥大,甚至出现舌边有齿痕。

人体内的湿气通常是重、浊、黏、腻的,要从根本上祛除湿气,不能过于急功近利,而是需要缓慢将湿气排出,祛湿又能升阳,同时保护脾胃,不伤正气。
坚持一段时间后,能感受到由内而外的清爽干净,无湿一身轻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身体和精神上都充满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