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8.7,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年代剧?

 冰城老D 2023-09-15


作者 / 乔苗儿
         
宋留喜老人望着林场,站成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他留下的遗物中,老旧的笔记本工工整整地记录着曾经的林场人伐过的36212棵树。
         
图片图片
《父辈的荣耀》圆满收官,这一幕成为临近尾声时令人潸然泪下、五味杂陈的华彩段落。从靠山吃山,到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林业产业转型的时代浪潮在树影婆娑中具体地影响着那个时代每个人的生活轨迹。
         
图片
         
《父辈的荣耀》如同时代的一面镜子,以家庭为圆心,完成了对时代、地域和个体的镜鉴和复现。临近收官时,该剧在豆瓣开分8.7,成为近两年来分数最高的年代剧;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高达26000;播出期间cvb收视率的峰值高达2.4%,俨然列居国民爆款阵营。
         
图片
         
这部由赵冬苓编剧,康洪雷担任总导演,刘翰轩执导,张晚意、郭涛、刘琳领衔主演,讲述大兴安岭“三道沟林场”数个工人家庭在林业行业转型改革的大背景下的命运浮沉,从“出走”到“回归”,由“伐木工”变成“护林员”,林场从“靠山吃山”转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
         
年代剧素来以普通人的生活境遇作为观察时代症候的瞭望塔,因为与日常生活离得近,先天具备最大公约数的受众群体。然而随着受众的迭代,只存在于“讲述”或“回忆”中的“父辈的故事”,如何能够令年轻的主力观众口口相传,争做自来水?
         
《父辈的荣耀》给出了属于年代剧创作的关窍:返璞归真。
         
作为观众,我们不是在看他们演戏,而是在看他们生活。

图片
“父一代,子一代”浓缩时代频谱
  
《父辈的荣耀》是群像故事,顾家是最小的叙事单元,也拥有最复杂的家庭构成:血缘关系并非成为亲人的唯一纽带,情义、责任超越血亲。顾长山、那存花夫妇俩赡养老师傅宋留喜,将陈兴杰、梁凤勤、刘自强几个来自因公殉职、家庭困难工友家的孩子视如己出,并拉扯长大。
         图片
         
相比于剧集开篇时,923工队面临的无工可开的困境,林场人铁饭碗的辉煌在人们的交谈中勾勒出大致的轮廓。陈尚友殉职,那存花和马晓云来到陈家安慰遗孀黄小萍,说到陈尚友出名的“疼老婆孩子”,买皮大衣不眨眼,为买被面还专程跑到北京去……老一代林场人生计的来源建立在伐木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而随着森林可采资源的枯竭,生态治理刻不容缓,林业改革势在必行。
         
立住了时代背景,父一代和子一代的人生轨迹便有迹可循,烙下浓烈的时代印记。
         
林场人的生活百态由此始:顾长山、那存花两口子成为挑家过日子的主心骨;梁富宽、马晓云两口子虽然有自己的小算盘,大事上不糊涂,竭尽所能弥补多年来对女儿凤勤的亏欠;黄小萍一门心思往外走,碰过壁犯过错,折腾半辈子过上了自己理想的生活。父辈的荣耀坎坷在他们的身上得到浓缩和彰显。
         
在顾家这个大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也有着鲜活的个性:兆成、兆喜哥俩儿一个宽厚心重,一个能折腾易闯祸;陈兴杰和凤勤少年时有寄人篱下的敏感,成年后有反哺知恩的胸襟和干劲;凤霞、凤菊和凤勤毕竟是亲姐妹,三人的“倔劲”和爽利如出一辙。
         
图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那存花为代表的女性群体。作为林场工人的家属,她吃苦耐劳,尽心竭力操持家,身上有着劳动妇女的坚韧,更有作为母亲的伟大和无私,还有作为妻子和丈夫共担风雨的顽强。私以为,《父辈的荣耀》中对女性的尊重和肯定,令劳动妇女被看到和记住的创作态度更见高格。
         
图片
         
《父辈的荣耀》不仅写家庭代际间的情感羁绊、工友之间的情谊相托,更由此折射出黑土地上养育的普通东北民众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以家庭、林场的小切口,洞见东北一地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微观构成,将普通劳动者的朴实、智慧、坚韧奋进的生活态度通过荧屏传递到千家万户。
         
图片
         
立人说事,都离不开细节。《父辈的荣耀》用白描的手法向观众们还原了跨越二十年的时代剧变:20世纪90年代末林场农村的平房、场院,极具地域特色的大炕、土灶;老林场人搬进楼房后仍保留着用“炕桌”的习惯等等。在凛冽宏阔的林场风光之外,以细节构筑起时代烙印鲜明的生活烟火气。

图片
“闯出去,走回来”见证文化寻根
  
《父辈的荣耀》着重记录了两代人对于家乡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一个寻根的故事。
         
作为父辈的顾长山一代,中年时面临林场产业转型,半辈子的铁饭碗即将发生变化,自身谋出路的同时,他们无比地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可以不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路,能够走出林场,学习知识文化,到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谋求更好的发展。
         
父辈的选择是时代浪潮使然;到了年轻一代挑大梁的时候,他们不负父辈的嘱托,同时也将自己练就为引领时代浪潮的人。
         
图片
         
作为剧情后半段故事的主要推动者,陈兴杰和梁凤勤作为第三代林场人(顾长山等人的师傅,宋留喜老人作为初代林场人),他们在学成后,无一例外地发自内心地希望能够回到家乡,反哺曾经养育自己祖辈和父辈的黑土地上。
         
图片
         
“碳中和”理念的兴起,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老林场在新一代林场人的反哺中重新绽放生机。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如火如荼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的建设献策献力,剧情和现实互文,无须口号,自然流淌的共鸣在年轻人心目中打了个响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陈兴杰的妻子林晓晴,作为和陈兴杰的成长环境截然不同的成熟职场女性,她从希望陈兴杰可以留在广深,到和他一同回到林场开启事业新篇,其动力并非旧式俗套的“夫唱妇随”或为爱奔赴。究其根源,东北林场广袤的生机和活力,能够为年轻一代的事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新鲜血液的流入,人才的回归,无疑是现实的投射,发展的序曲。
         
图片
图片
         
对家乡真挚而深切的情感与眷恋,也令《父辈的荣耀》在年轻人间迅速风靡,剧中人的选择为镜,为自己的人生规划提供一种可能和激励。

图片
“守主体,迎创新”反哺内容创作
  
近年来,现实精品在观众心目中的影响力有目共睹,于行业而言,也对创作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作为站在当下回望过去的年代剧尤其如此,它不仅要完成对过往岁月对复现,更重要的是找到与当下的联系,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图片
          
《父亲的荣耀》是艺术家、出品方和平台齐心协力向年代剧高峰发起的攀登。
         
对于新湃传媒而言,年代剧的创作是创新尝试。与康洪雷、赵冬苓等一众资深的艺术家合作,将目光对准处在激荡、飞速发展中的东北,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记浓缩在家庭和个体的命运转轨中,以林场人身份的转变记录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诞生始末,令生态文明建设的萌芽和发展融入细碎温情的普通人生活里。
         
对于平台而言,腾讯视频把握现实题材剧目对于大众情绪的共鸣点,令以《父辈的荣耀》为代表的引发情感共鸣和话题热议的作品被观众看到,为优质内容的发散提供话语场,同样彰显了作为内容生产者的平台对于优质剧目的判断力和支持力。
         
图片
         
《父辈的荣耀》在暑期档的“加时赛”,即将迎来丰收的初秋成为能够留得住、叫得响的年代剧精品,其中的“荣耀”,是行业和观众共同促成的,同样也属于为之付出的每一位内容生产者。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