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妇人妩媚多端,毕竟以色为主。 摘自《闲情偶寄·声容部·选姿第一》 解释:女子的妩媚多种多样,但毕竟还是以美色为主的。 2、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 摘自《闲情偶寄·词曲部·词采第二》 解释:善于描写景物的,妙在能让读者为景物所触动而生发感情。 3、人以杨花喻命薄之人,不知其命之厚也 摘自《闲情偶寄·种植部·众卉第四》 解释:人们用杨花来比喻薄命的人,却不知道杨花的命是厚的。 4、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 摘自《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第一》 解释:新是对天下有所事物的美称。文章同其它事物相比,尤其应当要求异创新。 5、善传者以之成事,不善传者以之偾事 摘自《闲情偶寄·演习部·教白第四》 解释:善于传话的人,能够成事,不会传话的人,会将事情弄错。 6、填词一道,文人之末技也。然能抑而为此,犹觉愈于驰马试剑,纵酒呼卢。 摘自《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第一》 解释:填词这件事情,对于一个文人来说,只不过是雕虫小技。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深刻的去做,总比那些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要好得多。 7、百花之长,而各取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摘自《闲情偶寄·种植部·草本第三》 解释:芙蕖具有百花的长处,而且能够除去百花的短处。难道还有比种植芙蕖,对人们更有益的花吗? 8、作文之最乐者,莫如填词,其最苦者,亦莫如填词。 摘自《闲情偶寄·词曲部·音律第三》 解释:写文章最叫人快乐的,没有什么是比得上写剧本了;但最叫人痛苦的,也没有什么是比得上写剧本了。 9、虽然,山民善跋,水民善涉,术疏则巧者亦拙,业久则粗者亦精 摘自《闲情偶寄·演习部·授曲第三》 解释:虽然住在山中的人擅于走路,住在水边的人善于游泳,但是一旦技术生疏了,即便灵巧的人,也会变得十分笨拙,如果能够时常练习,即便是粗鄙的人,也会变成精巧的人。 10、传奇妙在入情,即使作者至今未死,亦当与世迁移,自啭其舌,必不为胶柱鼓瑟之谈,以拂听者之耳。 摘自《闲情偶寄·演习部·变调第二》 解释:剧本妙在能够反映人情,就算作者到现在还没死,也会按着时代的变化来修改剧本,一定不会拘泥不变,从而违反观众的审美心理。 11、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 摘自《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第一》 解释:编戏就像缝衣一样,开始时要把完整的布剪成小块,然后又把小块的布缝成一件完整的衣服。剪碎是容易的,拼凑起来可就难了。 12、有奇事,方有奇文,未有命题不佳,而能出其锦心,扬为绣口者也。 摘自《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第一》 解释:有奇事,才会有奇文,还从来没有过思想内容不好,却能写出好作品来的人。 13、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衣贵夏凉冬燠,房舍亦然。 摘自《闲情偶寄·居室部·房舍第一》 解释:人不能没有住所,就像是身体不能没有衣服。好的衣服是夏天穿着凉爽、冬天穿着暖和,住所也是这样。 14、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摘自《闲情偶寄·种植部·草本第三》 解释:用鼻子可以触及的地方,则会有荷叶的清新香气和荷花特异的香气,用他去避暑,暑气便会减退,用它来乘凉,凉气便会因它而产生。 15、传奇之为道也,愈纤愈密,愈巧愈精。 摘自《闲情偶寄·词曲部·宾白第四》 解释:写传奇剧本的原则是,越是纤细就会变得越严密,越是精巧,便会越妙。 16、文字之最豪宕,最风雅,作之最健人脾胃者,莫过填词一种。 摘自《闲情偶寄·词曲部·宾白第四》 解释:文字当中最豪爽、最风雅的,写起来最能够健壮人的脾胃的,莫过于戏剧了。 17、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 摘自《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第一》 解释:后人写传奇剧本,只知道围绕着一个人来写,却不知道应该围绕着一件事来写。 18、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 摘自《闲情偶寄·演习部·变调第二》 解释:如果能够不断变化,就能保持新鲜活力,如果一成不变,僵化固执,就会变得呆板和死板。 ![]() |
|
来自: 茶香飘万里 > 《智慧(国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