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省市县设置沿革及名称由来

 蔓萝花 2023-09-15
图片 
 
  吉林省现辖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八个地级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农安、德惠、榆树、永吉、舒兰、蛟河、桦甸、磐石、梨树、伊通、怀德、双辽、东丰、东辽、通化、抚松、柳河、长白、海龙、辉南、集安、靖宇、龙井、和龙、汪清、安图、珲春、敦化、镇赉、长岭、大安、通榆、前郭、洮南、扶余、乾安等县。这些市县的设置有先有后,沿革不尽相同,名称来源不一,现据地方志所载,简要分述于下:


长春

  清初属哲盟郭尔罗斯前旗蒙地。嘉庆五年(1800),置长春厅于新立屯。遂与旗划界分治。长春之得名,系因袭辽(长春州)、金(长春县)之故名。道光五年(1825)移厅治于宽城子。光绪十四年(1888)升为府。民国二年(1913)改为长春县,二十一年(1932)析置长春市。一九五二年撤销县制并入市区,此后,长春这一政区名称,始成为长春市的专名。



农安

  曾为夫余国后期王城。唐渤海时设扶余府以及府属之扶州于此。沿袭了夫余国都的称号。辽初更名龙州黄龙府,曾一度南迁,圣宗开泰九年(1020)复徒此地。金初改龙州黄龙府为济州。后因与山东路济州重名,又更为隆州,贞祜初升为隆安府,隶上京道。元代沿用旧称,曾为开元路治所。清属蒙古郭尔罗斯前旗地,后属长春厅辖地。光绪八年(1882)设分防照磨,十四年(1888)改置农安县。因县治旁有龙安古塔,音讹似农安,遂为县名。一九四七年与长春县合并为长安县,一九四九年分开复为农安原名。



德惠

  清属蒙古郭尔罗斯地。设置前属长春厅(府),宣统二年(1910),析长春府之沐德、怀惠两乡等地置县,取两乡之尾字合组新县名,故曰德惠。



榆树

  清嘉庆十五年(1810)于孤榆树屯设分防巡检,光绪间曾一度(1882——1906)为伯都讷厅治,三十二年(1906)置榆树厅。宣统元年(1909)升为直隶厅。民国二年(19l3)改为榆树县。在今县城南当时有一棵需十人方能合抱的参天古榆树,周围百米无其它树木生长,县名即由旧名孤榆树演变而来。



九台

  清为蒙古旗地及封禁地。后分属永吉、长春、德惠三县所辖。一九三二年析设九台县。其名由来,最早起于康熙年间,修筑边墙自舒兰至奉天,其间共设四门二十八台,由于县治设于原第九个“台”子的所在地,故以九台为其县之名称。



双阳

  明设出万(苏完的同音异译)河等卫。初清列为封禁之地,遂设苏瓦(完)延站,宣统二年(1910)析吉林西界、长春东界、伊通北界置双阳县。一九四一年(伪康德八年)与伊通县合并为通阳县。东北光复后,又一度改为春阳县,旋又复双阳原名。双阳,满语意为“黄色”。双阳河译成汉语就是黄河,是针对河水挟泥带沙水色微黄而言。县名因河而得之。



吉林

  东晋永和二年(公元346)以前,曾为夫余国前期王城。唐时渤海置涑州(独奏州之一)于此。辽时改设慎州。元置建州。明设益实卫。明清两代曾在此造船,故有“船厂”之称。



  清康熙十年(1671)移宁古塔副都统一员驻此,十二年(1673)始建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城,十五年(1676)镇守宁古塔将军移驻此城。雍正四年(1726)置永吉州,隶奉天府属。乾隆十二年(1747)改置吉林厅,二十二年(1757)宁古塔将军改称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将军。从此,吉林地区的统治中心从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移到吉林。

  光绪八年(1882)升厅为吉林府,三十三年(1907)设行省,吉林城遂为省治。民国二年(1913)改府为县,后因省县同名,于民国十八年(1929)改为永吉县。复用了旧永吉州之名。一九三六年(伪康德三年)四月析置吉林市。至此,吉林市(取代吉林城)正式形成。


永吉

  明设乌拉等卫。后为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乌拉部活动中心。清顺治十四年(1657)在打牲乌拉城设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直隶京都内务府。辖境约为兮永吉、舒兰、蛟河、榆树等各县部分地区。雍正四年(1726)设置永吉州。永吉之得名,以满蒙乌之接界而杜永远之争端,永远太平吉利之意而来。民国二年(1913)改为吉林县,十八年(1929)因避免省县同名恢复旧名永吉。



舒兰

  明设阿林等卫。清为封禁地区,康熙二十二年(1681)在法特哈边门设防御旗员,管辖此处采捕事宜,属乌拉总管。宣统二年(1910),析吉林府北的抢坡子(即朝阳川)设舒兰县。一九四0年迁到四家房(即今舒兰镇)。舒兰为满语,即果实之意。因境内盛产红梨等山果故名。是因物产而得其县名。



蛟河

  明设兀也吾、秃都(秃屯)河等卫。清初属封禁地区,乾隆三年(1738)设佐领管辖台站旗丁。宣统二年(1910)析敦化、宁安、五常三县部分地区置额穆县。治额穆赫索站故名。九·一八事变后,迁治蛟河镇。一九三九年(伪康德六年)因治而易名蛟河县。



桦甸

  唐渤海时置长岭府于今苏密城,府属瑕州亦在同地。元为开元路纳丹府。明设法河、穆钦等卫。清为封禁地区。设置前属吉林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割吉林府境东南置桦甸县,由初治桦皮甸子演变而得此称,系因地故名。



磐石

  清初南境属奉天围场。光绪八年(1882)设磨盘山巡检,隶伊通州,十三年(1887)改设州司,十八年(1892)建成垣于磨盘山,二十八年(1902)裁磨盘山州同设磐石县。因县治东方山麓有天然石磨一盘,县名系源于此。磐石为其雅称,含有“安如磐石”之意。



四平

  辽时曾为龙州黄龙府(975至1020年)和通州治所。清属科尔沁草原达尔罕王的领地,为奉天省奉化县所辖,清末始称四平街。其名由来,因地势平坦,距当时四周四个较大集镇皆为四十华里。


  一九三七年(伪康德四年)析设四平街市,一九四一年(伪康德八年)伪满州国成立四平省,遂改四平街市为四平市。



梨树

  辽代奚营地,常驻重兵把守。金代韩州治所(今偏脸城)。明为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叶赫部活动中心。清为蒙古科尔沁旗地。嘉庆八年(1803)设巡检。道光元年(1821)改设分防照磨。光绪四年(1878)设置奉化县。民国三年(1914)缘与浙江省奉化县重名,改为梨树县。“梨树”二字之源,系古列苏(或裹苏)城之音转而来。



公主岭(怀德)

  辽置信州于今秦家屯古城,隶东京道。金代因之,属上京路,金末废。清属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地。同治五年(1866)设分防经历。光绪三年(1877)裁改置怀德县,隶昌图府。取名怀德,意在让人们怀念统治者的恩德。1985年2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怀德县。设地级公主岭市。



双辽

  清属蒙古哲里木盟旗地,设置前属康平、奉化二县地。光绪七年(1881),设郑家屯分防主簿,二十八年(1902)析置辽源州。宣统二年(1910)复析置双山镇。民国二年(191 3)升为双山县。同时改辽源州为辽源县。一九四○年(伪康德七年)双山县与辽源县名并,取两县首字,故名双辽。



伊通

  明设亦马忽山等卫。清初东属围场,西属科尔沁蒙界。嘉庆十九年(1814)设分防巡检。光绪七年(1881)升为伊通州。宣统二年(1910)升为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改为县。伊通之得名,是因河绕屯而流,故叫依屯河,满语译音为伊秃河,县名由此音转而来。



辽源  东辽

  清为盛京围场,设置前属海龙厅。光绪二十八年(1902)析置西安县。一九四七年改为北丰县,旋又复原名。


  一九四九年,以西安县城区复析置西安市。一九五二年,因西安市与陕西省西安市重名,故改为辽源市。


  一九五七年,又改西安县为东辽县。市县之名皆因东辽河发源于境内而得。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八三年间,东辽县曾三次撤销并入市,又三度恢复县制。



东丰

  明设吉河等卫。清封为狩猎禁地。设置前属海龙府地。光绪二十八年(1902)析置东平县。民国二年(1913)因与山东省东平省重名,改为东丰县。地当西丰东邻,因有东丰之称。


通化

  汉为玄菟郡之上殷台县。唐渤海时为鸭绿府属之正州地。辽沿用正州旧称,隶东京道属之渌州。清为岫岩州东境。


  光绪三年(1877)析置通化县。通化其名的含义是“启通文化”。一九四二年(伪康德九年)复析通化县置通化市。因市县同治,故市亦用县名。一九六九年县治迁驻快大茂,市县分治,名称仍同用。



柳河

  辽为慕州地,隶渌州。清为盛京围场一部,设置前为通化县属地。光绪四年(1878)设柳树河分防县丞,二十八年(1902)改设柳河县。县名系由柳树河而来。


海龙(梅河口)

  唐时有渤海长岭府属之河州地。元为坊州。明设察刺秃山、渚冬河等卫。清为盛京封禁围场,并设协领守之。光绪四年(1878)设海龙厅,二十八年(1902)升为府。民国二年(1913)改为海龙县。海龙为满语,意译为水獭。因此地昔时盛产水獭,故由物产而得县名。民国十八年(1929)改为辉北县,后复原名。1985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海龙县,设立梅河口市(地级)。



辉南

  唐代曾设卫乐州都督府。无置斡盘千户所(瓦法),隶东宁府。明为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辉发部活动中心。清为盛京围场地.设置前属海龙府,宣统年(1909)析置辉南直隶厅。民国二年岸元(19l3)改为辉南县,地当辉发河江南故名。



集安

  汉代设高句丽县。丸都城是高句丽中期的国都,后期的陪都。唐设苍岩州,隶安东都护府辖。后为渤海鸭绿府属之桓州地。辽沿用旧称,隶渌州。清代设置前为通化、桓仁两县地,光绪二十八年(1902)析置辑安县。一九六五年为发展中朝两国关系,改为集安县。


浑江(白山市)  临江


  唐渤海时置西京鸭绿府及神州于此。辽沿旧治,改神州为渌州,隶东京道。清设置前属通化县地。

  光绪二十八年(1902)析置临江县,濒临鸭绿江故名。一九六○年撤销临江县,改设浑江市。迁至八道江镇,因近浑江沿岸而得其名。1994年1月31日,国务院(国函[1994]8号)批复同意将浑江市更名为白山市。4月,浑江市正式更名为白山市,辖临江市、靖宇县、抚松县、长白县、三岔子区和八道江区,市委市政府驻八道江区。


 

靖宇
  清为封禁地区,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荒务局始招垦,次年以抚松、长白、临江及桦甸一部设立濛江州。民国二年(1913)改州为濛江县。县治地处珠子河上游,满语名库恰,译为濛江子,故得此称。一九四六年,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烈士,改名为靖宇县。



抚松
  唐时为渤海丰州地,隶鸭绿府属。辽沿用丰州旧称,隶渌州。清时设置前属长白府辖地,宣统元年(1910)析设抚松县。设治之初曾拟名双甸县,后以地处松花江上游遂定名抚松。



长白
  清为封禁地区,远隶兴京厅属之临江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分临江县及长白山北麓置长白府,隶奉天府属。民国二年(1913)改为长白县。长白其名,系因长白山而得,以长白命名,“示不忘我朝发祥之火”。一九五八年九月,成立了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简称长白县。


松原

  舜、禹时代,这里属于早期肃慎王国。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初期,这里属于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地方农业制国家——夫余国,夫余国的农业畜牧业已经十分发达,开创了北疆历史文化的先河。

  位于松花江岸边,北以松花江与肇源县分界。今吉林省松原市扶余一带,清代,属吉林将军伯都讷副都统辖地,副都统驻伯都讷城。伯都讷城是清初“边外”(柳条边)七大军事重镇之一。

  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设立伯都讷站,是宁古塔将军境内西部通往齐齐哈尔城的重要通道。1949年5月,划归吉林省管辖。1992年6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扶余市,设立松原市(地级),设立松原市扶余区。


前郭

  辽代置长春州,隶上京道。金初降为长春县。后改置泰州(史称新泰州)。清设郭尔罗斯前旗,简称郭前旗。

  因此旗是一个古老的蒙古族部的名称,故因之。一九五六年改设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前郭县。


扶余

  辽置宁江州,隶东京道。金置宜春县,隶上京路会宁府。明代置撒(三)叉河等卫。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吉林副都统移驻于此,称伯都讷副都统。雍正五年(1727)设长宁县,乾隆元年(1736)废。嘉庆十五年(1810)置伯都讷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为府,因治新建之城,故名新城府。民国二年(1913)改为县,次年与直隶省新城县重名改为扶余县。扶余之得名,系因袭古夫余国故名。



长岭

  清为郭尔罗斯前旗地,日长岭子。设置前地属农安等县辖,光绪三十三年(1907)析置长岭县。县名系由旧称“长岭子”而来。

   


乾安

  清为内蒙旗地。设置前属农安、长岭两县地。民国十七年(1928)设乾安设治局,一九三三年升为乾安县。建县时按六里见方放荒划井。井田均按千字文顺序命名,如“天字井”、“地字井”等等,出现了规划地名群。乾字为千字的谐音,为求人地平安,乃取乾安为县名。


白城

  清属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光绪三十年(1904)设靖安县。民国三年(1914)因与江西省靖安县重名,故易名洮安县。其由乃县东北濒洮儿河,时有泛滥,渴求平安,故名。

  1938年5月,改为白城县,系因蒙语称此地为“查干浩特”,意为白色的城。一九五八年,以城关及附近地区设白城市(其余部分与洮南县合并而成洮安县),沿用原县名称未改。



镇赉

  清为蒙古科尔沁右翼后旗地。清末设镇东设治局,宣统元年(1909)改设镇东县。民国初置赉北县。一九四七年两县合并,取首字另组新县,故名镇赉。


 

大安

  清代属蒙古科尔沁右翼后旗和札赉特旗地。光绪三十一年(1905)于洮南府地析设安广县,其名沿袭辽称(辽置安广)而得。次年设大赉厅。宣统二年(1910)改为县。因原属蒙古札赉特旗,故名为大赉,是“光大我札赉特旗”之意。一九五八年,大赉县与安广县合并,以两县首字协另组新县,称为大安。



通榆

  清为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光绪三十年(1904)于洮南府东南境置开通县。民国年间又划突泉县南境置瞻榆县。路旁有老榆树,县以名焉。一九五八年两县合并,取两县尾字另组新县,名通榆。



洮南(洮安)

  辽代设泰州(史称旧泰州),隶属上京道。金沿袭泰州旧治,并设东北路招讨司于此,后降州为金安县,隶临潢府路。元置泰宁府,后升为泰宁路,初隶辽阳行省,后改隶中书省。明设泰宁等卫。清为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光绪二十九年(1903)置洮南县,次年升为洮南府。因在洮儿河南岸,故有此称。民国二年(1913)改府为县。一九五八年与白城县部分地区合并,复用了白城县的旧称,洮安。1987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洮安县,设立洮南市(县级),仍隶白城地区。


延边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肃慎族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见《左传》昭公九年,周景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及武王克商,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即延边最早是肃慎人的发祥地。



  延边汉朝时属于汉四郡之玄菟郡管辖,唐朝曾属于安东都护府辖地,后属肃慎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管辖。元、明时代,延边地区先后属辽阳行省开元路,奴儿干都司布尔哈图等卫所。

  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设珲春协领,珲春协领下设卡伦(哨所)15处,隶属于宁古塔副都统。次年始建协领衙门于浑蠢水(即珲春河)之北,并开始建城。

  1909年9月4日(清宣统元年七月二十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韩界务条款》,重申图们江为中朝两国传统国界,清政府同意开放龙井村,局子街、头道沟、百草沟等四处为商埠。延吉地方的朝鲜人归中国地方管理。本《协约》签订两个月后,日本撤出统监府派出所及其文武人员,在上述所开商埠地设立日本领事馆。事后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延边地区的管理,将设在局子街的延吉厅提升为“延吉府”。

  

  1945年8月18日,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延边分遣队进驻延吉,伪“间岛省”军政机关随之崩溃,延边地区获得解放。8月20日.组成了“间岛临时政府”。9月下旬,中共中央东北局设立吉合区行政委员会,下辖延边等5个地区,各地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延边地区辖延吉、珲春、敦化、和龙、汪清、安图、额穆7个县。


 

  1945年11月20日,将“间岛临时政府”改为延边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隶属于吉林省政府。公署驻地龙井、辖延吉、珲春、和龙、汪清、安图、额穆6个县。


延吉  龙井

  唐渤海时为显德府之卢州、汤州地。金末为东夏国(亦称东真)南京路治及其都城。元置南京万户府,隶开元路。明设锡磷、爱丹、精河等卫。清为吉林南荒围场。光绪七年(1881)设南冈招垦局,二十八年(1902)置延吉厅。延吉之得名,因治旧称南冈,后烟户日稠,遂有烟集冈之称。延吉系由烟集之音转而来。宣统元年(1909)升厅为府。民国二年(1913)改府为县。一九五二年,析延吉县城区置延吉市。原延吉县因与市重名,一九八三年四月更名为龙井县,其名因县驻龙井镇而得之。



图们

  原是延吉县(今龙井县)一个镇的名称。因此地是中朝往来的重要边境口岸之一,一九六五年以此镇划并汪清县的石砚镇部分辖区设立图们市。图们来自“图们色禽”一词,即万水之源,指的是长白山天池,图们江发源于此。



和龙

  唐时为渤海中京显德府治,府属之显州亦在同地。天宝年间(公元742—756)曾为其都城。金设海兰路(曷懒路)总管府。明设赓金河等卫。清代设置属延吉府,光绪三十八年(1902)设和龙峪分防经历,宣统元年(1909)改置和龙县。和龙,满语是山谷的意思,因县治土名大裙子而得之。



汪清

  唐时为渤海龙原府属之贺州地。元设宁远县,隶开元路。明设阿布达哩、舒繙(绥芬)河等卫。清为吉林南荒围场。设置前属珲春、延吉地,宣统元年(1909)析置汪清县。县治东有大小旺清河,满语本音作旺钦堡垒也。前清时音义 附会改钦作清,后演变为汪清,县名由此而得之。



安图

  唐时为渤海显德府属之兴州地。明为禾屯吉等卫。清代设置前属长白府地。光绪三十四年(1908)析府东境置安图县。安图,满语是山阳之意,即山之南侧,因地故名。



珲春

  西汉武帝时曾置苍海郡。隶幽州,旋废。唐时为渤海东京龙原府治及府属之庆州地贞,元年间曾为渤海国都城。元设奚关总管府。明设毛怜、童宽(通肯)山等卫。清初为吉林南荒围场。康熙五十三年(1714)设珲春协领。光绪七年(1881)改升珲春副都统。宣统元年(1909)裁置珲春厅。民国二年(1913)改为县。珲春,满语意为“边陲”或边远之城,地当东南边境故名。



敦化

  唐时为渤海建州,是大祚荣建国的旧都之地。后为显德府属之荣(崇)州地。元置斡朵里万户府。明设农额勒等卫。清为额穆赤斡佐领所辖,光绪七年(1881)设敦化县。治阿克敦城,因设治时语音附会,故名敦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