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堪称北方山水画派之祖,是五代时著名画家,山水画举世无双

 蓝鹰书院 2023-09-15 发布于北京
文/本院首席鉴美官  文涓

辉煌灿烂的唐朝灭亡之后,神州大地迎来了五代十国时期,此时属于一个大分裂时期,出现了多个政权。

尽管当时政局动荡,天下不安定,但是文化艺术的发展却未受太大影响,因而画坛中也出现了诸多技艺精湛的名家。

当时有这样一位画家,他堪称北方山水画派的鼻祖,他所画的山水画艺术价值颇高,可谓举世无双。

         

这位声名显赫的画家就是荆浩,他是五代后梁影响力最大的山水画家,博通经史,且文采斐然。

其尤精于画山水,常到山中画古松,自称习得了画圣吴道子用笔与名家项容用墨之技法精髓。此外,其也擅画佛像,曾在汴京(今开封)的寺院里画壁画。

他生不逢时,因其生于唐末,故其生逢乱世之中,约卒于五代后唐(即923至936)年间。

其原本是士大夫出身,可谓出身高贵,然,后梁时期因其为了躲避战乱,曾长期在太行山洪谷中隐居,不问世事。

其取得了诸多伟大成就,其中包括:其开创了北派山水画,并凭借超卓的智慧写出了经典的山水画理论,即《笔法记》,提出了著名的绘景“六要”。相比谢赫的画论,这一画论有更高的理论价值。

而且他也开创性地提出了山水画中笔法与墨法皆尤为重要,并提出山水画须得做到两点,首先是“形神兼备”,其次是“情景交融”。遗憾的是,传世的作品太少。

除了画山水超凡脱俗之外,其画人物也不一般。

在其不朽名作《匡庐图》中,刻画了几个细小又兼具动态的人物,表明其所画的人物也精妙绝伦。清朝的李佐贤曾如是评价其作品:山林墨笔,人物着色,兼工带写。

当年,荆浩离开自己的故乡来到开封,在其同乡裴休的帮助下,其也曾担任过唐末的一个小官。

不过,其身处五代后梁时期,政局动荡不安,之后决定辞官退隐,前往太行山中的洪谷过起了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

洪谷地处开封北面的林县,太行山脉就在该县附近,故其常能开门见山。当地山势壮美,幽深奇瑰,历朝历代的很多隐士都曾隐居在此。

因其在如此幽美的自然环境之中长期生活,更能了解大好河山之秀美与雄奇,其画山水之时自是轻松自如。

隐居期间,其常画松树和山水。其极少与外界有来往,却喜欢前往同邺都青莲寺,至少两次为这座寺院作画。

中国山水画之所以能长盛不衰,繁荣发展,荆浩功不可没。

因为在他的努力下,唐朝时期出现的“水晕墨章”画法逐渐成熟。其也经过长期的研习之后,发现了唐朝山水画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笔墨得失。

其指出:名家李思训的作品大亏墨彩。在他看来,画圣吴道子虽笔法绝妙,可惜却缺少墨法。项容的墨法精到,可笔法却不够妙。唯有一位画家张璪,笔墨积微,不注重五彩,故其颇为欣赏和肯定。

正因如此,荆浩才会师法张璪的技法,而后融入自己的山水画之中。当然,从古至今的画坛名家皆善于博采众长,而非只习一位名家的技法,荆浩也不例外。

故其亦汲取吴道子、项容等画家的技法之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最终融合了吴之笔法,项之墨法,从而自成一家之体。

故而,其所画的山水画笔墨娴熟又精妙,皴染兼备,而这也表明山水画又有了一个重大突破。

尽管在他之前,也有不少山水画名家创作了很多名作,但是其所画的全景式山水画比前人的更加丰富生动。

他的山水画特色主要是:气势磅礴的主峰位于画中的核心部位,中景与近景部位却画了各种植物,溪泉坡岸,屋舍桥梁,时而也会画人物,因而整幅画的境界才会变得颇为雄阔,景物栩栩如生,构图也很完整。

他创造的这种独特山水画对之后的山水画名家们影响极大,关仝、范宽等名家就是在传承其技法之后,继续完善全景山水画的格局,从而促进中国山水画迈向鼎盛时期。

其山水画的雄伟风格,也直接影响到北宋前期山水画的发展。历代评论家皆对其成就推崇备至,比如其被元朝的汤垕赞誉为“唐末之冠”。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位山水画大家关仝也是其弟子。

关仝在山水画领域取得的成就甚至超越了荆浩,师徒二人也被后世誉为“荆关山水”,在他们的极力推动下,中国古代山水画体已然完全独立与成熟。

总之,荆浩取得了无数灿烂成就,故其在中国绘画史上拥有重要地位,后世也一直颇为敬仰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