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010回:大唐两个通天彻地的凡人

 新用户9029WjYp 2023-09-15

文/颍川君

《西游记》里的大唐国,有两个通天彻地的凡人。

有人会问是不是那个渔夫张稍和樵夫李定?因为他们自己在诗词里不都说了嘛,“潜踪避世妆痴蠢,隐姓埋名作哑聋。”他们的身份一定不凡。

不凡是不凡,但还没有到通天彻地的地步。

但一些考据癖喜欢钻牛角尖,就开始重操旧业,说《西游记》的作者不是老吴,而是李春芳,说张稍、李定的诗词里藏着“李春芳”三个字,说影射这个影射那个。虽然明知是蚍蜉撼大树,还是想将老吴从“《西游记》作者”的宝座上推下来。

说《西游记》作者是李春芳的蠹虫们,可以休息一下了。

下面我们来说说大唐这两个通天彻地的凡人。

第一个是袁守诚。原著里说他是大唐钦天监一把手袁天罡的叔父,已经在暗示他不简单。钦天监是什么地方?就是夜观天象的地方,他们天天晚上瞪着眼睛看星星,天象有什么异变,他们第一个知道。

因为有侄子的这块招牌,袁守诚叔父的生意好得很,连山上砍柴的,水里打渔的,都来找他算卦,前面说的渔夫张稍,就每天来,送一尾金色鲤鱼给袁叔父,袁叔父就给他算一卦,让他这里抛钩那里下网,百发百中。

正是因为这事,泾河龙王不高兴了,变了白衣秀士来铺子里,要跟袁叔父赌赛,实际上是要砸他的招牌。

你说泾河龙王心里这点小九九,袁叔父能不知道吗?原著里说他“真个那未来事,过去事,观如月镜;几家兴,几家败,鉴若神明。”江湖人称“神课先生袁守诚”的袁叔父,未必是靠着侄子出名,反而很有可能,他侄子那点子本事就是他传的,才能做到钦天监台正。

袁叔父看得透,却不点破,任泾河龙王往自己的圈套里钻,最后绳子一提,泾河龙王就被装进袋子里了——迷迷糊糊就犯了天条,犯了死罪。你看当龙王自以为赢了,大砸特砸人家铺子的时候——

守诚犹公然不惧分毫,仰面朝天冷笑道:“我不怕!我不怕!我无死罪,只怕你倒有个死罪哩!别人好瞒,只是难瞒我也。我认得你,你不是秀士,乃是泾河龙王。你违了玉帝敕旨,改了时辰,克了点数,犯了天条。你在那剐龙台上,恐难免一刀,你还在此骂我?”

既然袁叔父早就认得白衣秀士是泾河龙王,那么他为什么第一次见面就不说破?偏偏要引诱人家犯了死罪时才说?

这里面的文章就大了去了,我们不在这里细说。只能说袁叔父是个真正的隐逸派大高手,他能提前知晓玉帝旨意,说明他上能通天;他能洞察泾河龙王的一切心理和行踪,说明他彻地。这种人,泾河龙王这样的智商硬往上碰,只能是自取其辱。

袁叔父虽然是凡人,但已经超出了凡人的范畴,因为他通天彻地。

第二个通天彻地的大唐人,就是魏征。

魏征比袁叔父还牛逼,因为原著里明明白白说了,他“自幼得授仙术,推算最明”。他不仅是大唐丞相,而且兼着天庭的“斩龙手”一职,你看他那天没上朝,是在干啥——

却说魏征丞相在府,夜观乾象,正爇宝香,只闻得九霄鹤唳,却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着他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这丞相谢了天恩,斋戒沐浴,在府中试慧剑,运元神,故此不曾入朝。

这足以说明他上能通天。至于彻地,他跟地府里的判官崔珏熟得很,曾经是八拜之交,崔珏死后,魏征每天晚上还在梦里跟他叙旧。因此当唐太宗将死之际,魏征才那么有把握地说,您只要把微臣的书信带去,崔珏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来,管教魂魄还阳世,定取龙颜转帝都。”

好嘛,泾河龙王不但被套路,而且空劳碌一场,原本想拉着唐太宗做个陪死鬼,结果唐太宗只是去阴曹地府旅游了一趟,就又回来了。泾河龙王真的是冤到家了,他最后也只能认命,被牛头马面拉着去“六道轮回”投生去了。

谁让他撞在大唐这两个通天彻地的人手里呢?这两个,袁守诚负责引诱他犯罪,魏征负责执法,认真来看,泾河龙王可能真的是被套路了。

但他最冤的可能还是,为什么偏偏就他是泾河龙王?如果不是他,被套路的就是别人了。

上期文章:

第009期:少年玄奘的复仇之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