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治疗恶阻(妊娠呕吐)的临床案例

 wyfx100 2023-09-15

  【临床报道摘萃】

    1.据熊氏报道,采用药物艾卷温和灸治疗妊娠呕吐11例,取得良好效果。取穴:中脘、天突、巨阙、内关(双)、神门(双)、足三里(双)。上述穴位均按药物艾卷温和灸法操作,每日灸洽1次,以施灸穴位的皮肤呈潮红色,患者感到局部温热舒适为度。

.图片

▲中脘穴

人体穴位,属奇经八脉之任脉。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恶心、治疗烧心、嗳气、治疗慢性肝炎、治疗慢性胃炎、胃痛,辅助消化等。

图片

足三里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足三里是一切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主治疾病有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图片

▲神门穴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按摩神门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治疗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等。

图片

▲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天突穴的主治病症为:打嗝、咳嗽、呕吐、神经性呕吐、咽喉炎、扁桃体炎、喉咙的疾病。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主要穴道之一。

图片

▲巨阙穴

 巨阙穴位于腹部中部,左右肋骨相交之处,再向下二指宽即为此穴。巨阙穴为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对于治疗胃肠疾病很有疗效。

图片

▲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经用上法灸治后,均获治愈。其中经3次治疗症状消失者6例,经5次治疗症状消失者3例,经7次治疗症状消失者2例。一般经3~7次治疗均可痊愈。本组病例除用上法灸治外,均未采用其他辅助治疗。(熊新安:艾叶加苍术穴位灸治妊娠呕吐,赤脚医生杂志,2:18,1979)

    2.临床采用艾卷雀啄灸治疗妊娠剧吐症7例,其中第一胎4例,第二胎3例,妊娠8周者1例,3个月以内者4例,3个月以上者2例,呕吐日数最长者2个月,最短者10天。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终日恶心,进食饮水皆吐不止,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取穴:上脘、建里、间使、足三里。均按艾卷雀啄灸法操作,每日灸治3次,每穴每次灸5~10分钟。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经第1次灸治后,全部患者自觉胃院不适级解。约1~2小时再次出现恶心欲吐、胃部不适。经过1日3次灸治,第2天显效者3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2例。全组7例病人中经3天治疗症状消失者2例;5天症状消失者2例7天症状消失者1例;15天症状消失者1例,显效者1例。这例显效患者20天出院后仍有轻度恶心。直至产后才完全消失。全部病例在灸治前曾用镇静剂、止吐剂和输液等,灸治过程中,随着症状的好转,逐渐停药。(田从豁等:《中国灸法集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