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持续的晴天,温度明显上升,许多鱼塘下风口和食台附近出现大量的油膜,部分池塘还伴随着死鱼情况。当水面存在大面积油膜时,氧气溶入水中受到阻碍,会造成含氧量下降。油膜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无论何种都会影响水中溶氧。 1、 因外部天气剧变造成水体某些理化指标突变,引起藻类群体性急性应激,造成大面积快速死亡。 2、 藻类短期大量繁殖,形成单一藻相,白天新陈代谢加快富营养化形成浓绿水,晚上呼吸耗氧,营养盐被大量消耗,营养缺乏加上变天引起藻类死亡。 3、养殖中后期,池塘养殖承载量增大,水体中养殖动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等大量耗氧,容易引起水体缺氧,从而导致藻类死亡。 1、当水面存在大面积油膜时,氧气溶入水中受到阻碍,会造成含氧量下降。油膜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无论何种都会影响水中溶氧。 2、水面的油膜会阻碍阳光照射,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导致养殖水体的溶氧量降低。 3、藻类过旺所形成的油膜水在裸甲藻,蓝藻等大量死亡后,产生的藻毒素对水生动物具有不利影响。这些藻类鱼虾相对其他藻类来说较难消化。 1、利用藻类的趋光性,下午池塘水体表层用干稻草绳把水面的“油膜”拉向池塘一角后用三角抄网捞去,可减少池塘中该种藻类的数量,但此种方法清除效果不彻底,藻类过度繁殖的环境条件未改变,之后又会大量繁殖。 2、在水生动物没有疾病的情况下,建议首先使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隔日使用枯草芽孢杆菌降解水体富集的有机物,增加水体清澈度,去除油污,以及悬浮颗粒物。 3、现阶段的油膜几乎都是从池塘底部来的,所以可以针对池底再做一些分解氧化工作(尤其清塘、晒塘不彻底的),用含表面活性剂类的底改、强氧化性、季胺盐类底改加量改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