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 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不经意间,人生走向了暮年。 从呱呱坠地到两鬓染霜,岁月的行囊里装满了酸甜苦辣咸。 人到晚年,在夕阳的路上,能走多远,不在于没钱,不在于儿女不孝,而是取决于没有这三样东西。 1 拥有健康身体,为你的晚年拓宽半径 有一位政论家曾说过:“疾病有成千上万种,但健康只有一种。” 余生可贵,但贵在健康。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为了养家糊口拼命工作。 因工作繁忙,一日三餐,总是不按时按点吃。 偶尔,扒两口饭就得忙碌起来,直到饭菜冷掉,才记起来吃。 熬夜加班,更是常有的事。 即便是升职加薪,事业上小有成就。 但因常年累月的吃不好睡不好,过度消耗自己的身体,三天两头就得往医院跑。 钱财未能攒下,身体还彻底垮掉了。 最后,年轻人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一时想不开,自杀身亡。 生命里,从来都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健康是无价的,是一切的基础和幸福的源泉。 一个人最大的错误,就是透支身体,交换虚无的身外之物。 有一位作家曾说过:“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总以为疾病和死神,只会光顾别人。” 轻微小病不甚在意,慢性疾病不愿医治,突发急病毫不警惕。 直到小事变成大事,小病拖成大病,多种疾病乘虚而入。 待到身体垮掉,方才幡然醒悟自己毁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再想用金钱换健康,即便倾家荡产,也为时已晚。 人到晚年,要对生活负责,对自己负责。 懂得把自己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拥有强健的体魄,就是一生最好的福气。 2 拥有平和心态,助你的晚年收获安适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你若平和,无人可恨;你若不究,无人能扰。” 小事想不开,内耗的是自己;大事过于在意,受伤害的也是自己。 曾看过这样一个实验: 两个人分别在庄园里种花。 其中一个人在种花时,总是满心雀跃,欢快歌唱。 即便未按时浇水,种出来的花也会芬芳馥郁,香飘十里。 而另一个人经常哭丧着脸,虽说也按部就班地浇水,但种出来的花,总是会生病。 最终,花朵全部枯萎。 陶行知曾有云:“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一种人抬头仰望天空,看到了蔚蓝和美丽;一种人低头凝视地面,只见淤泥和绝望。” 一个人的心态,就是自身最好的风水。 很多时候,决定自己幸福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待事情的心态。 拥有何种心态,就会拥有何种人生。 心态怅惘,处处碰壁;心态平和,则诸事顺遂。 正所谓“心宽一寸,受益三分。” 人生百味,并非事事尽如人意,总会有残缺和不完美。 但往往活的是一种心情,过的却是一种心态。 过得好是精彩,过不好是经历。 懂得以欢喜之心慢度日常,以清净之心淡看世界,方能静享岁月,安度晚年。 3 拥有新鲜的生活,向你的晚年注入朝气 作家林清玄有云:“人生就是这样,追求成为一个更有精神和活力的自己。” 往往一个人对生活的激情,便决定了生活的精彩程度。 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学识渊博,勤奋多产,被称之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于老在八十四岁的高龄时,开始学习使用电脑。 在八十六岁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为了不被时代抛在身后,在九十岁时,还担任着博客的角色,写专栏。 在晚年时,依旧坚持治学为文。 并开始攀登文学高峰,出色的散文,层出不穷,自诩为“21世纪文坛新秀”。 四年间,于老出版了七十五部著作。 于老除了进餐和休息,几乎全天都在电脑上书写、学习、娱乐。 还立志在百岁前要完成百部著作。 最终,于老在九十八岁因病去世。 但撰写出版的专著和文集却高达百部,约两千多万字。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失去激情,比什么都让人觉得老态龙钟;一个人没有热情,一切都将变得不尽如人意。” 人到晚年,有人整天困于家中,无所事事,深感生活单调无趣。 有人整日围在儿孙身旁,只觉精疲力尽,心力交瘁。 一个人若想活得出彩,并不是追求奢华和热闹,而是生活新鲜,满是活力。 要知道人生最好的杰作,其实是自己。 生活的趣味,需要自己创造。 若不愿生活一潭死水,就要常换常新,注入朝气。 正如师旷所言:“活到老,学到老;知无涯,生有涯。” 年龄并不是一个人的枷锁,即使两鬓斑白,也可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生活因朝气而阳光,人生因磨炼而精彩。 看自己的风景,走自己的路,人到暮年,也要把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 作家雪小禅说:“人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暮年是美好生活的开始。 前半生,总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后半生,要依心而行,随心而活。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见自己想见的人,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愿余生把控好自己的人生,微笑向前,善待自己。 同意的点个“在看”,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
|
来自: qingse1976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