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s.北京前门大栅栏街内的三庆茶园和庆乐茶园 图01 是一张标注“北京 1890s”(Peking [1890s]) 的老照片。 ![]() 从图中表现的十九世纪末北京街道的风貌特点, 一般估计在“外城”(清时又称“汉城”),具体可能在前门大街东、西两侧背离大街的胡同里。 照片拍摄的时间应该是北京的暮春季节,阳历四、五月份的中午,稍顶光,还有点逆光。 图左店铺朝南,即朝阳;图右店铺朝北,背阴。 ![]() 图右(图02)可见一块带缎带的招牌上标着“三庆茶园”,该招牌挂在一根横插在招幌柱的挑棍上,这根招幌柱就是图1中紧贴图右的立柱杆,在立柱的上方,有一块带缎带招牌,只露出一字“园”,这是挂在另一根对称的招幌柱上的“三庆茶园”招牌(图03)。 ![]() 由此可以推测两块招牌之间就是“三庆茶社”的大门(可惜照片中无显示),大门很窄,可能只有“一开间”的距离。大门由左右由冲天立柱加门楼组成。 在图右招幌立柱的下方,挂有一块“开市大吉”的招牌(图04),可辨认出以下文字:本園三月十一日至十三日XXXX(?太正初X)早、晚 开市大吉。 从连猜带蒙辨认的字估计:该茶园定于某月某日至某日是某戏班登台开演的“开市大吉”,分“早场”和“晚场”,符合江南“茶园”的特点。“三庆”保持着江苏扬州茶馆的经营习惯。 ![]() 图中“三庆茶园”旁,隔着一个店铺的门脸是一家“绸缎洋货”铺(图5),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离洋人公使馆不远的前门外商业区出现的比较“时髦”的商铺。正是这些出售“洋货”的店铺,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突遭洗劫焚毁的横祸(图06 绘画:火烧前门),大火摧毁到整个“大栅栏地区”(图07、图08:大火未能蔓延到前门大街的东侧,那里的商户躲过一劫),并殃及到“前门楼子”(图09)。 ![]()
![]()
![]()
![]()
![]()
“绸缎洋货”店的右边是“德馨楼”从招幌看应该是“精品香店”(图10) ![]()
![]() 图10中“德馨楼”路对面不远可见一块“招幌”:庆乐茶园。(图11) 在“庆乐茶园”招牌的背后有一块“招幌”,上面的字迹被部分遮挡,可分辨出“X 蚨祥自XXX”,很可能是“瑞蚨祥”的前身。 通过图1中“三庆茶园”和“庆乐茶园”可以确定图中的北京街景是北京前门的“大栅栏”。 “三庆茶园”就是“三庆(戏)园”的前身。 “三庆”是指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贺乾隆爷八十大寿,“四大徽班”进京中的“三庆班”。这些戏班在祝寿结束后,深受京城官民的喜欢,便在北京留了下来,并在这些戏班集中居住的“八大胡同”地区(今天在这一地区闲逛时,可见到多处昔日京剧名角的寓所),创建了很多戏台,早期看戏多模仿江南茶园的“茗茶听戏品茶戏”的习俗,多设在饭馆茶园。比如“大栅栏”,此街虽不长,却集聚了很多茶园戏院,清末民初京城的“七大戏院”: 三庆园、广和楼、广德楼、庆和园、同乐园、庆乐园和中和园,除“广和楼”在前门大街路东,其余五、六家都在大栅栏街上。(图12) ![]() 1900年之后京城的经商环境相对宽松一点,大栅栏地区被烧毁的商铺很快回复起来。大栅栏街上的原戏院基本未能恢复,只有三庆戏院在1905年得以重建,并命名为“三庆园”。(图13:民国十八年的“三庆园”)。重建的三庆园是不是在原“三庆茶园”的废墟原址,不得而知,从图07的照片可以看出,废墟遗址基本保持原建筑的轮廓和位置。我认为三庆园在“三庆茶园”原址上重建的可能更大。今天恢复重建的“三庆园”(图14)应该在1905年重建的地址附近,位于大栅栏的路南,路北不远就是瑞蚨祥。 ![]()
![]() 图1照片的“三庆茶园”在路南(背阴),1900年大火后重建的“三庆园”和现在重建的“三庆园”也在路南。 我推断:图1 照片由西向东拍摄。 如果细看图12就会发现:在前门大街的西侧,有一排标有“戏院”的标注:“三庆园”位于大栅栏的东边,“庆乐园”位于“三庆园”的西边。 如果依照图12的“戏院”位置,“三庆园”应该在大栅栏的路北面南, 图01的照片应该由东向西拍摄。 图12的资料,为图01的拍摄位置造成困惑。 |
|
来自: 旧京遗韵 > 《街市商铺 庙会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