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居功的智慧:灭吴七策,到底灭了谁?

 书柠茶 2023-09-15

一个好计策,往往是把双刃剑;

刺死别人的同时,也会扎进自己的肉。在历史上,那些只有利于自己,没有副作用的计策,几乎是不存在的。

张良给刘邦出计策,知道要功高身退。

韩信居功,多多益善,所以扎签而死。

孔明献三足鼎立之策,只能鞠躬尽瘁。

周瑜火烧赤壁,自己英年早逝。

主父偃献推恩令,被汉武帝处死。

韩国冯亭献地上党给赵国,战死于长平之战。

范蠡知道这个道理,更知道勾践的为人。

当年,文种提出了著名的灭吴七策,献给勾践。在灭吴七策的作用下,公元前484年,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趁吴国大军北上,发动攻吴,打败吴国,最终吴国灭亡。

在这场生存和灭吴过程中,文种和范蠡起到关键作用。

吴既灭,范蠡认为勾践不可同富贵,于是挂冠而去,并致信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兄你也走吧!文种看后,有点犹豫,于是称病不朝。

文种一称病不朝,就有人诬告文种谋反。

刚开始勾践不信,所以曾召来文种说: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此皆子之功也。文种听后面有喜色,心想,越王还是重感情的。

但时间长了,说文种坏话的人多了,勾践也变了想法。

一次,勾践又对文种说:灭吴七策,还有四策在你脑袋里,你要不要帮助我去试试威力?吴国已灭,不用试了,那你去先王那试试吧。

勾践说你教我灭吴七策,我只用三条就灭了吴国,还有四条,始终对我是个威胁啊。

说着勾践就离开了,离开时桌上留下夫差自杀时用的剑,文种立刻明白了勾践的用意,叹道:“范兄,我真不如你呀,愚蠢至极啊。”话毕,拔剑自刎。

其实文种的死,范蠡有责任。

这灭吴七策到底是啥?其实大意如下:

一、贿赂吴国君臣。

二、高价收购吴国粮草。

三、送美女。

四、送能工巧匠让吴国大兴土木。

五、拍吴王马屁。

六、挑拨吴国忠臣自相残杀。

七、找时机趁虚而入,率兵灭吴。

勾践用了的三条,就是二三四,如此就让吴国大乱,国力空虚,民不聊生。

范蠡的谋。

勾践、范蠡、文种,其实有点类似于汉朝的刘邦、张良、萧何。

范蠡学师于计然,谋略突出,但深藏心机;文种虽也有谋略,但大致基于阳谋。

范蠡自己就曾对越王说过:“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

范蠡的意思,治理国家,我不如文种,但对付吴国的谋略,我还是比文种厉害的。

连他自己都这么不谦虚,可见文种的谋略确实是远弱于范蠡的,只不过管理能力强罢了。

这段话的背后,仔细品,细思极恐。

凭文种的性格和谋划方式,这灭吴七策,断不是文种能想出来的,至少也不是他一人想出来的;

这背后,免不了范蠡的计然之功,更有可能是范蠡提出的七策,让文种在越王面前说出来罢了。

如果是这样,那范蠡的心思也太缜密了,用十年,布了一步大棋,就为了功成顺利隐退?临了因实在不忍心文种被害,所以写信给文种,可惜文种看了信后,仍然蒙在鼓里。

曾有一份史料记载,说范蠡曾亲自承认灭吴七策是自己的主意,但2000年后的冯梦龙,最终把灭吴七策按在了文种身上,以至于今天的我们,都坚信是文种的创作。

显然,历史总是会张冠李戴的。而范蠡,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善谋者。

当别人把你的功劳,据为己有而邀功,时间一长,自会露出马脚。

任何一种现象,都有阴阳、正反两面,有进必有出,有利必有失。这是一种道。

有时候,不居功,不据功,也是一种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