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密语者》:一场背着丈夫的精神冒险,窥见我们多数人的婚姻困境

 沁说 2023-09-15

“肉体的忠贞最容易因而是最次要的”,初读到严歌苓这句话时,正好刚刚看完雪儿·海蒂的《海蒂性学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在超过五年婚龄的女性中,有70%的人会有婚外关系。要知道,这本书可是写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我想东西方人对此的认知还是有差异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大家对两性关系的态度,在婚姻的忠诚度方面,咱们东方人更趋向于保守。

严歌苓

细想了一下,玩味的地方在于,那70%在身体上背叛了婚姻的女性,却一致认为自己与丈夫的感情很美满。而在我所熟知的婚姻环境中,不少夫妻明明都貌合神离,即便精神上“自由”的如脱缰野马,却都严格恪守婚姻的本份,在精神与身体的忠诚上,后者显然更被在意些。再回过头来理解严歌苓那句惊人之语,倒觉出几分道理来。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放诸四海皆准。但看毛姆《面纱》中的凯蒂也好,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康妮也好,总觉得有层厚厚的隔膜,对于已婚女性在人欲方面的表达,缺少了一种实质的情感共鸣。

直至看到严歌苓的短篇《密语者》,那种对女性心理纤毫毕现的、百转千回的呈现,在欲望和伦理对抗中心潮起伏的纠结,庖丁解牛一般如臂使指,忍不住惊叹:果然还是中国女作者更懂东方女性。

《面纱》凯蒂


日渐冷漠的夫妻关系中,拒绝沟通是问题的根本

一、婚姻的入侵者,赢在了距离的想像

乔红梅被人监视了,无时无刻,她都感觉有双眼睛在窥视她。乔红梅和她的美国丈夫格兰去餐厅吃饭的时候,这个人看到她脚上缀着透明玻璃珠的系带凉鞋;乔红梅去图书馆时,这人清楚地观察到她磕到桌椅后膝盖上的淤青;乔红梅从公寓里走出来时,这人看她穿过草坪摸一下邻居家的狗……

乔红梅面对邮箱里一封封热烈的情信,惊慌的同时,还有一种发自漂亮女人坦然的自得,她深知自己的魅力。只不过当一个躲在文字背后的神秘人,为她神魂颠倒地编织一份隐秘的迷恋,一切经过滤镜处心积虑地美化后,显出一种让乔红梅欲拒还迎的精神兴奋。

对方在看不见的暗处,像无处不在的空气,对乔红梅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密语者”不厌其烦地描摹她的美,用艺术和哲思的文字语言去解构她的生活,甚至是她和丈夫格兰尴尬的婚姻现状。这个聪明的“密语者”,敏锐地察觉出她内心对格兰的厌烦和抵触,每天例行公事般的拥吻与谈话,连最亲密的接触也无法激起内心的波澜。

乔红梅从最初的抗拒到好奇再至期待,等待“密语者”的来信,成为她平乏婚姻生活里唯一令她甜蜜的事情。“密语者”知进守退,对情绪的控制驾轻就熟,乔红梅慢慢沦陷了,像一个孩童期待着奖励的糖果。

在文字堆砌的私密空间里,乔红梅不知不觉地产生安全的依赖感,她将自己完全地袒露给那个未知的人,从她耻于提起的贫瘠故乡,她自小对物质的渴望,她为了嫁给格兰抛弃前夫,所有潜藏在内心的秘密和不堪都和盘托出,她信任那个未曾谋面、甚至性别年龄都靠猜测的“密语者”,因为这个人太懂她,完全触及了她的“灵魂”。

“每个牢固的家庭之所以牢固,是因为情感走私的不断发生,良知和谎言的相互调剂,黑暗中永远存在的三角关系。”

温柔的入侵者,在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乔红梅和格兰的关系中。在对“密语者”的幻想里,乔红梅找到了当初与丈夫恋爱时,那种暖暖的柔情。曾经熟知的温情此时已经相当陌生,平凡的婚姻生活冲淡了当初炽烈的爱,使乔红梅有一种无以名状的愤怒:没想到当初用力追求到的,就是今天的彼此。

乔红梅将一切想象中的美好特质都赋予给那个虚幻的人,那人谈哲学,其实格兰就是哲学教授;那人对她不吝的赞美,其实是格兰每天都做的事;那人讲述他的伤痛,其实格兰内心深处也有沉重的秘密。但“秘语者”的距离轻易击溃了格兰身为丈夫的优势,占据了乔红梅内心的偏爱。

二、婚姻的失语者,缘自沟通模式的固化

人的天性是害怕孤独的,所以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找那个说得上话的“灵魂伴侣”,乔红梅将身边的丈夫视如敝履,觉得他枯燥而乏味,却没注意格兰在对女学生侃侃而谈时,她们眼中闪烁的光。“密语者”出现之前,在乔红梅知道世上存在那样一份“灵性的懂得”之前,她从未意识到“非沟通”的痛苦。

其实这样的痛苦现实中不乏有,两个人都是婚姻中的失语者,在最亲近的空间里,心灵却各自封闭。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被时间蒙骗,陷入了思维的固化里。认为自己足够了解对方,这份自以为是恰恰禁锢了爱的传达。

其实,乔红梅动心的“密语者”,正是她的丈夫格兰。在网络的另一端,格兰化身为一个陌生的爱慕者,距离冲破横亘于两人间时间的硬痂,畅通无阻的沟通模式,打开了各自的心扉,两个人了解到对方的痛苦与不堪,“密语者”走进了格兰这个身份无法触及的红梅的内心空间,而红梅则通过“密语者”这个身份,看到格兰身上那些被她忽视的优点与细致的情感。乔红梅以为自己找到了“灵魂伴侣”,其实,这样的人一直在她身边。

乔红梅的选择性失明,给我们现实的思考是:你真的懂你的伴侣吗?在我们自怨自艾婚姻的孤独之时,有没有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自我封闭了心防,他(她)是不是如你一样觉得孤独?人与人沟通模式僵化时,受限的同时就看不清真正的对方,很多时候,亲密关系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去拆掉思维的墙,更换沟通的渠道,而不是想当然的认为:他(她)不懂我。


美好的情感,总是“在远方”

《密语者》其实并不算一篇很高明的悬疑小说,虽然一再渲染出“密语者”的神秘感,但不断抛出的线索太容易猜出“密语者”就是乔红梅的丈夫格兰。格兰从乔红梅的视角看去,就是说着尴尬的美式笑话,以及吃甜点时嘴边的面包屑。这一点很琐碎却很现实,就像老夫老妻了,疏于发现各自生活中的优点,却注意到肚子上层层的脂肪,或者看电视时翘到茶几上的腿,然后心里负气地腾起不满与厌烦。

所有两情相悦、自愿结合的婚姻,最初都是始于爱情。有过浪漫、甜蜜,甚至反抗和放弃的勇气。乔红梅曾经是个军方的翻译,丈夫是她自己努力追求到的,工作也体面,两人新婚燕尔,分了套房,在70年代,算妥妥的精英小家庭。但在乔红梅见到大学老师格兰的那一刻,她就做好了冒险的准备。

严歌苓

格兰的异国风情,他毫不在意地用不纯正的普通话说出那句大家羞于启齿的“我爱你”,格兰大胆而纯净的眼神,最重要的,是格兰请她吃昂贵的西餐时,在支票上“神气活现”的签名,那种不以为意,是不在乎金钱、来自富有国度的有钱人的姿态,给了乔红梅一个关于钱的全新概念。

所有的新奇与独特,让这个农村出身的女孩鼓起了追求的勇气,就像她为了看外面的世界,毫不留恋地离开她再也不想提起的家乡。为了和格兰相爱,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被审问、被嘲讽,丢了工作和家庭。格兰也因此被关押,被调职。

两年后,乔红梅打电话到格兰在美国工作的地方,只简短地说了一句:“你好,格兰”,长长的沉默留有余地,给格兰去明白她这两年所受的委屈。很快格兰就出现在乔红梅面前,并办好手续等她去美国相聚。

讽刺的地方在于,乔红梅确定了与格兰的夫妻关系后, 去前夫那里拿衣物,意识到自己将永远失去他时,乔红梅突然想起前夫的各种好,激情因为失去而复燃,她为了格兰拼命断绝与前夫的关系,前程尽毁,在与前夫相拥而眠的霎成了个笑话。

乔红梅是带着满心的不甘与伤感离去的。当她真正地来到这个幻想中的美好国度,过上曾经想象中的生活时,一切都乏味透了,那披荆斩棘才得到的婚姻,在平淡的生活中变得不堪忍受。

“你的心灵从来没忠贞过一分钟”,这是格兰借“密语者”之口对乔红梅的评价。不安分的因子,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不同于乔红梅的是,我们还有克制的能力。美好的爱情,似乎只存在于“远方”,爬过任性的想象,层层地美化,有一种无与伦比的诱惑。

身为丈夫的格兰面目可憎,当他 身置换份成为一个“陌生人”,同样的枕边话被赋予了全新的激情,说到底,只是把一切美好堆砌给那个“他者”,当那个“在远方”的人走进现实 ,于是又有了新的远方可供向往,大抵是人类本能中的劣根性吧。

要相信时间的毅力,它会用现实的冷静慢慢侵蚀掉包裹爱情的糖衣,露出最粗粝的本质。远方那些不切实际的向往,不过是时间没有爬过的确幸,为了一时的新鲜感,就以为自己遇到人生的“灵魂伴侣”的人不在少数,结果新的婚姻往往带来的还是无尽的烦恼与失望。

长久的婚姻,最终都会趋于平淡,要有对彼此的容忍,对现实的耐受力,“在别处”的朱砂痣,最终都会成一抹蚊子血。


婚姻的稳定期内,应该有沉默的勇气

萧伯纳说“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的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会后悔。”大概率上如此。《密语者》一再给出的线索是密语者拼写失望时,总会漏掉一个“a”,格兰给乔红梅的留言贴上,同样拼写失望时少了个“a”。

生活多年的夫妻,乔红梅没花一点时间去了解他,最后在读者都看出是格兰的时候,她仍然带着对爱的追寻去赴一场不存在的“约会”,又像当年那场鱼死网破的决然,即便真有密语者其人,不过是另一场失望的延续罢了。

格兰清醒地意识到,在夫妻相处时,他说了太多糟糕又无意义的笑话,这些都是对相顾无言的逃避与恐惧,所以即便知道是用说笑填塞沉默,他依旧会选择说。有句话是“知道所有的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在很多问题上,知道其实建立在如何解决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在婚姻进入绝对的稳定期时,再投入“谈恋爱”的时间成本去维护这种稳定好像没有必要。很多时候我们的相处模式是,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沟通,真正的知心话都是留给不相干的人的。我们可能对一个陌生人剖心置腹,却不会选择与伴侣倾诉。

当两个人独处时,沉默仿佛提醒着情感的难堪。于是各自说一些彼此都不关心的话,用密集又毫无灵魂的话语堆满生活,鸡毛蒜皮、鸡零狗碎密不透风地灌进来,堵死了一切温情的可能性。家应该是最舒适放松的地方,两个相互理解的人,也应该宽容对方的沉默,不必为了找话说而说话。

年轻的爱情,可以牵着手不说话,却不要负担沉默的情绪,因为沉默里都是爱意。当婚姻不需要去自证爱情时,就能卸下很多心理负担,想沟通时沟通,想独处是独处,想不说话时就不说话,这些应该自然到像渴了喝水、困了睡觉一样,这才是家“放松”的意义。正如书中所言“沉默本身不就是一种会意?大胆沉默下去,会意才可能滋长。”

多少人丧失了这沉默的胆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