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条600米长,既古老又时尚的胡同,因何得名?

 新用户8926AVU2 2023-09-15
这条600米长,既古老又时尚的胡同,因何得名?

原标题:《明代古刹白衣庵》

在京城的东北角— — 安定门内大街路东的方家胡同、国子监胡同、五道营胡同,近年来有众多的旅游者到这里观光。这三条胡同既有名胜古迹,又有时尚看点,使人们到此会流连忘返。我自幼生长在方家胡同,数十年来,这里的老街坊,古老的四合院门楼,壮观的循郡王府、古刹白衣庵、八旗子弟官学(方家小学)、京师图书馆……至今历历在目。为什么这条600余米长的胡同,定名为方家胡同,经常有游客提问,我也进行过考证。因明代万历年间有位尚书方逢时在此居住,胡同因此得名。方逢时才华横溢,办事干练,政绩卓著,所以方家胡同也与尚书一起扬名。

我的家住在胡同西口路南,与路北的古刹白衣庵是近邻(现在是41号)。这座庵寺建于明代,有着500余年的历史,清乾隆十五年(1750)的《京师全图》中有白衣庵位置,文史专家朱家晋先生生前曾考证,白衣庵与西城区大石桥胡同里的拈花寺均建于明初。时至今日,白衣庵的建筑风貌以及当年的佛寺活动,仍然记忆犹存,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此庵是京城最大的尼寺,山门三间,红墙灰瓦,迎面门额上刻有蓝底金字“古刹白衣庵”五个字。古刹山门两旁墙上有石雕透窗,造型精美,山门经常关闭着,去庵里要走旁门,庵内共有4层殿宇和跨院。走进外院就看到高高的石台上的三间正殿雄伟壮观,这就是大雄宝殿。殿里供奉着观音像和九尊娘娘像。

殿前的石台上东西各建有砖砌的花池,每年春季牡丹盛开,与殿前古老的明代正德年间铁铸大香炉形成一景。加之花香一片,时常引来不少香客和左邻右舍前来拜佛赏花。院里有松树、槐树、石榴树,后院有柿子树、核桃树和枣树。那时庵内仅有十几个尼僧,环境十分幽静。在1960年代“破四旧”时,佛像被毁,尼僧四散,白衣庵成了破败的空院子了。那时又有谁还能想到庵中存放近两百年的7方兰亭真水刻石呢?后来据有心人讲,这7方真水刻石也在那几天“破四旧”中流失。数月过去,白衣庵成了民政局职工家属宿舍。大殿均被隔成住房,各角落的跨院都住满了居民,寂静的古寺成了典型的大杂院。

近年, 我和两位老同学再次来到老寺,看到院内居民住的殿宇大部分均已翻修,还用上原来的灰砖灰瓦,整体上保持了古建原貌和风格。已损坏的戗檐砖雕也有所更换。我们看到,山门上的石刻“古刹白衣庵”依然清晰可见,更希望墙体里的明代精美石雕透窗,能早日呈现真容(以国子监胡同里清代火神庙山门的修缮为例)。对古建能进行整旧如旧的修缮,恢复其原貌,成为胡同中的一景,这是我们和老街坊的心愿。

文/李明德

这条600米长,既古老又时尚的胡同,因何得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