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哉吕蒙:不凡的人生

 冬不拉拉 2023-09-15

湡水之光--第65期


图片

本文阅读导语

      三国吕蒙,字子明,是小说《三国演义》中被严重贬低的人物,非常不符合历史事实。在风云激荡的三国时代,吕蒙绝对是一个功勋卓著的军事家,一个令人尊敬的英雄人物。请跟随作者的笔触,了解那个不凡的时代,还原吕蒙不平凡的人生。


图片
善哉吕蒙
图片
图片

    大汉朝廷的刘琬,确实是个相面高手。当时他出使江东,慰劳孙策,见孙权碧眼紫髯,相貎不凡,对别人说,孙权在诸兄弟中“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是弟兄们中最有福气的人。历史仿佛准备好了公式,一再证明他预言的准确,每当狂风暴雨袭来,总有英才俊杰竭诚辅佐,帮他遮护,闯度难关。前有周瑜烧赤壁,走曹公,后有陆逊阻夷陵,破刘备。中间是吕蒙取荆州,擒关羽,三人疆场驰骋,临敌对战,未尝败衂,威震邻国。但吕蒙出身卑微,起于卒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于三人中最为突出,也最为称道。

图片

1
起于草莽

    吕蒙出身贫寒,无资可凭,是从卒伍中脱颖而出的军事统帅。他是南阳富陂(今河南阜南县)人,幼年时因战乱随母亲避居江南,偷偷当兵开始军旅生涯时才十五六岁。与班超那样的文豪“投笔从戎”不同,他起初只想靠建功立业,改变贫贱命运,这就使他与那些仅为“当兵吃粮”的人相比,内心的动力与志向要强劲的多。存了这个远大目标,尽管似乎是朦胧的,他就放开手脚,表现出色,作战中勇当先锋,不长的时间里即崭露头角。我这么说是有证据的。孙权刚接班时,他只是孙策诸多“童子军”中一个小头目,孙权认为这些兵战斗力不强却很费军粮,欲寻机视察后予以裁汰合并。听到消息,其他人都灰心丧气,准备做鸟兽散,吕蒙不然,他认为是机遇,决定在“新老板”面前露一手,于是“阴赊贳,为兵做绛衣行縢”:四处赊欠布料,为自已的兵士做好崭新的军装,打好绑腿,把兵器擦得锃亮,加紧操练,结果检阅之日,孙权见到吕蒙的队伍“陈列赫然,兵人练习”,精神饱满,士气旺盛,“权见之大悦,增其兵”。一个人在一生中会遇到许多事情,对自己有利的、不利的都不少,吕蒙无师自通,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即懂得“化被动为主动”,“在困难中找到机遇”,已经具备了一个优秀人物的十分难得的品质,尽管他当时也只有二十岁。受到赏识的吕蒙并没有辜负孙权的期望,不久在从讨征伐中屡为前锋,所向有功,特别是在征讨黄祖之战中,驾小船率敢死队奋勇搏击,阵斩都督陈就,立下头功,将士乘胜攻克江夏(今武昌),擒杀黄祖。因此战孙权提拔吕蒙为横野中部将,赐钱千万。历史证明,这一胜仗使孙权在当年的赤壁对垒中增强了地理优势,为战胜曹公提供了先机,同时吕蒙因勇猛闻名全军,很快成为孙吴军事集团核心中的一员,在以后与曹刘争战中多谋善断,屡建奇功。

2
与一流高手过招

吕蒙之功,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谲郝普,禽(擒)关羽,最其妙者”,都与荆州有关,与荆州守将关羽有关,让吕蒙的“勇而有谋,断识军计”大放异彩。

    “谲郝普”非常经典,显示了吕蒙高超果断的行事风格。公元215年刘备攻取益州,拒不归还荆州,孙权决定派兵攻占荆州南部,孙刘脆弱联盟出现第一次出现危机。吕蒙受命率军夺取刘备占据的长沙、桂阳和零陵三郡,长桂望风归附,只有零陵不降。兵趋零陵时,刘备、关羽已从西、北二个方向驰援而来,孙权驻陆口挡刘备,急命吕蒙舍弃零陵,率军急赴益阳增援鲁肃,抵抗关羽。吕蒙接到命令时已在往零陵的路上,恰好路过酃县(今炎陵县),遂顺便带上了自已的同乡也是零陵守将郝普的老朋友邓玄之,计划诳诱郝普,拿下零陵。当晚他封锁对方援军信息(郝普不知道刘备关羽的援军己近),隐瞒孙权的命令,大张旗鼓开会部署第二天一早攻城,然后留下邓玄之,告诉他刘备在蜀,关羽在江北,命他去劝郝普早日投降。郝普信以为真,惶恐无计,答应天明出降。早上邓玄之先出,通报消息,吕蒙命四将各率百人,乘机先据城门,自已等郝普一出现,拉住他上了船,稍作寒喧,大声而笑,拿出孙权的信给郝普看,郝普“惭恨入地”,吕蒙留孙皎镇守,自己启程驰赴益阳。由于曹操出兵汉中,刘备先请和,孙刘结盟,双方以湘水为界,分隔三郡,孙权将郝普与零陵归还了刘备,郝普从此消失不闻。

    双方暂时解决了荆州的南部,对南郡、江陵等长江以北的荆州地区,矛盾仍在,这主要牵涉到荆州对东吴的核心利益:借给刘备的荆州是东吴的上游屏障,但守将关羽并不友好。在三国冷兵器时代,东吴安全有二个战略支点,东部是淮河,“守江必守谁”,吕蒙把重点放在巢湖通长江之濡须口,筑坞固守,挡住了曹军的多次进犯,江淮间河网密布,限制了曹魏步骑优势的发挥。西部即荆州,荆州北界中土,南接湖湘,长江在中,荆州不守,天险顿失,敌人顺流而下,门户洞开,则江东不保。这是孙权委派大将驻防荆州,主掌军事的主要原因。迫于曹操势大和统战需要,孙权虽接受鲁肃的意见,将赤壁血战得来的荆州“借”给了刘备,心中实有不甘,再加上关羽的强横,孙权内怀震惧,常欲夺回。这个使命吕蒙不仅完成了,而且干的非常漂亮。

    我反复阅读《吕蒙传》,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吕蒙是一个“战略上邈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忠实践行者,他不惧怕任何强敌,包括早已名震天下的第一猛将关羽。从史实推断,关羽应比吕蒙大十六七岁,壮鷙猛捷,忠勇绝伦,“为世虎臣”。他被后世尊奉为“武圣”,主要原因是他异常勇猛,忠贞不渝,但揆诸史料可知,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自视甚高,刚狠自用,傲物陵人。除了鲁肃之外,东吴集团无人能入其法眼,包括首脑孙权。孙权曾派遣使者前往说媒,欲结儿女亲家,以固盟好,关羽竟怒骂来使,用了“吾虎女安可嫁汝吴狗”这样的脏话,可见其政治水平之低。公元217年,鲁肃去世,吕蒙接任,关羽的悲剧随之而来。

    《三国志》记载的疏奏说明,吕蒙很早就把这位天下名将当做自己的对手,进行了深入研究,预备了“五策”对付办法,并把心得告诉了鲁肃,为自已赢得了“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美誉,当时他地位不高,并不处中枢阿衡之任。综合评判,吕蒙的见解极其全面、极其精确、极其自信。首先他明确告诉孙权,西部具有战略地位,荆州地比徐州地区重要。徐州地区(包括张辽镇守的合肥)据曹魏中心区太近,既使攻取下来,防守也不易,七八万人也不一定守得住,但夺了荆州,则上下一体,“全据长江,形势益张”,孙权深以为当,明确了努力的重点和方向。其次,吕蒙的观点很鲜明:刘备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根本靠不住,反而会被所伤。第三,他比鲁肃自信,认为自已和蒋钦、潘璋等一众将佐,团结协作,有能力抵御曹操进犯,保境守土,不必依赖关羽。而关羽的所作所为,确实让孙权担心。吕蒙的分析高屋见瓴,一针见血,毫不含糊,关键是他自强自信,胸有成算,这使孙权的决心有了坚定的基础。

定下决策,吕蒙即结好关羽,麻痹关羽,静待时机。关羽久经战阵,熟谙兵策,对吕蒙的智略也相当了解,有针对地做了许多部署,直到二年后,方让吕蒙找到机会。

    机会是从外部来的。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六月,蜀将刘封、孟达攻占曹魏的房陵、上庸,七月孙权又整军向合肥,曹军东调备战,关羽抓住战机,亲率主力攻击襄阳和樊城,并利用大雨擒于禁、斩庞德,全歼曹操援军,威震华夏。但关羽仍对荆州沿江重兵布防,不调兵支援前线,吕蒙推测是防备自已袭击其后方,故上书建议孙权以有病为名,调自己回建业养病,届时关羽撤去防守,调兵开赴襄阳,可乘虚逆流而上,袭取荆州。闰十月,孙权公开下文召吕蒙回建业养病,关羽果然中计,陆续撤江防重兵支援前线。

    在这个紧要关头,孙权的好运气又来了,吕蒙途经芜湖,陆逊前来拜见,仿佛是当年与鲁肃会面场景的再现,在国家大政上陆逊与自已竟不谋而合,吕蒙不仅找到了自已的替手,也发现了一位卓越的军事奇才- - -名不见经传、为人低调而且非常年轻的陆逊。

    陆逊的话,好像听到了吕蒙与孙权二人的密谋,令吕蒙大为震惊。回到建业,吕蒙极力推荐陆逊接替自已,说陆逊有二个长处,一是“意思深长”,深谋远虑,必能甠任,二是非常年轻,没有功绩和名望,能让关羽放心。就这样,一场大剧序幕正式拉开,陆逊接替吕蒙,甘言卑辞恭维关羽,关羽心里的堤防完全失去。而关羽围攻樊城,乘大雨残灭曹操援兵七军,降于禁、斩庞德,风头一时无两。传言俘虏众多,自已军粮不够,“擅取湘关米”——就擅自派兵取运东吴存于湘关的仓米。消息传来,孙权心底最后一丝犹豫被踢除。

    比一本经典剧目更精彩,身兼编剧和主角,吕蒙“白衣度江”,尽俘岸边屯侯,兵临城下,事出仓猝,糜芳(江陵)、傳士仁(公安)出城投降,一夜之间,兵不血刃,全得荆州。陆逊续后遡流西上,占据要地夷陵(今宜昌),截断水道退路。关羽孤悬前线,顿于坚城之下,尚一无所知。前有徐晃,后失根据,大势而去,危险迫至,不久即身擒被杀。吕蒙的成功干脆利落,可谓至臻至善。

3
耐人寻味的插曲

    荆州之役,关羽败而身亡,其中几个片断,十分值得关注,既耐人寻味,又发人深省。

    首先是吕蒙自荐专任。孙权派兵袭荆州,起初并任吕蒙与孙皎,这是赤壁鏖战时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的惯例。吕蒙不同意,说当年因而事不专一,二人不睦,造成江陵之战费时一年几乎失败,此战中吕蒙献策解甘宁之困、以柴木断路得战马300余匹,获连胜隹绩,在诸将中谋而善断,脱颖而出。孙权大悟,遂专任吕蒙,孙皎副之,得以全胜。吕蒙入城,严明军纪,禁入民居,甚至斩杀了一名擅取居民斗笠盖护官铠的同乡军士,同时厚待羽军家属,“过于平时”,对关羽的来使,盛情款待,殷勤备至,知举家平安,对瓦解关羽军心、彻底击败关羽起到了决定作用。

    其次是曹吴莫逆,敌友难分。关羽“水淹七军”,军势大盛,曹操曾欲迁都以避锋芒,可是司马懿却看出刘备坐大,关羽立功,孙权心必不安,建议派人出使东吴,劝孙权袭取关羽后方。敌对双方款曲暗通,心领神会,一拍即合。徐晃破关羽之役非常出色,令曹操激赏,但之前已令徐晃泄露了孙权的安排,致关羽全军一片狐疑,而樊城守军意气勃发。关羽败退,曹仁部下要求穷追关羽,参军赵俨却异常冷静,指出:“今羽已孤进,更宜存之以为权害。若深入追北,权则改虞于彼,将生患于我矣……”,“太祖闻羽走,恐诸将追之,果疾敕仁,如俨所策”(《三国志 魏书》卷二十三赵俨传)。荆州之役打的亦是“国际仗”,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敌友之别,瞬息反转。当事之士,须明辨甄识,洞见形势。

    第三,关羽失于犹豫。《孙子兵法》曰: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常言道,胜败兵家常事,对一个将领来说,善打败仗,能够败而不亡,就有反盘的机会。当确知荆州丢失后,前后受敌,最忌暴师于野,而必须找准撤退方向,坚决果断脱离战场。关羽一失于樊城之下,二失于回途之中,只有在部众溃散、荆州恢复无望之后,才西走麦城(今当阳市两河镇),这时已经失去了宝贵的突围时间:敌人未及部署停当之前。这犹如辽沈大战时的廖耀湘,锦州被克后彷徨无计,被围而全歼。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指出:“关羽毁败,姊归蹉跎”,蜀汉元气大伤,如果他逃归益州,与刘备联袂东下,历史肯定会是另一番模样。

图片

4

从武夫到名将:吕蒙经验的启示

    从莽夫到名将,吕蒙的经验可以复制

    吕蒙出身贫寒,小时候没有读过什么书,在那个门阀盛行的时代,勋业彪炳,位极人臣,简直是一个奇迹。他的成功,除了天姿秉赋,主要源于自已刻苦学习。

    《孙权劝学》的故事古今传颂,当时教育的是二个人,除吕蒙外另一位蒋钦。年轻时的吕蒙血气方刚,曾杀人亡命,办事不辞繁剧,果敢有胆而已,经孙权的谆谆教导,开始展卷读书。他长于军旅,经验丰富,能潜心研读,悟性极高,使其英武果断之外,能思维开阔,见识高远。吾观其上疏孙权之策、面对鲁肃之言,条分缕析,逻辑缜密,举措清晰,言语粹白,可谓深思熟虑,智略超人,没有深入的学习与思考是做不到的。

    身为军队主帅,他不仅畅晓兵机,擅理戎务,也善于团结同僚,甚有国士之风。前者如克皖城、筑濡须坞对战曹操,皆可圈可点,亦良有可轨。至于后者如增加降将袭肃之兵,择师抚养将校宋定、成当、徐顾遗孤等,皆为人叹服。猛将甘宁性情粗暴,轻于杀戮,屡违号令,太守蔡遗曾因事告发吕蒙,吕蒙却以德报怨,曲护甘宁,举荐蔡遗,得其心力,和济为国。少年时为摆脱贫穷参军,后因功受赏,资财尽馈部众,自奉俭朴。因荆州之功,孙权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固辞不受,孙权不许。恰遇病发,一卧不起,临终之际,遗命将金宝封于府库,上还国家,薄敛下葬。所有这些,与任何名将国士比较,毫不逊色。《三国志》作者陈寿说吕蒙“岂徒武将而已乎”,十分中肯、允当之至。

    人的出身是先天所定,无可选择的。吕蒙告诉我们,人可以出身平凡,但经过努力,可以让自己不平凡。我们生来可能没有优越的地位和身份,但可以培养高贵的精神、高尚的情操,可以加倍努力让自己不断进步,更加优秀,吕蒙是最好的榜样!

图片
图片

温馨提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