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精神疾病患者,这8件事你做对了吗?

 好心情心理门诊 2023-09-15 发布于北京

当家人被诊断为精神疾病时,多种问题随之而来。

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呢?

你知道该怎样和患病的家人相处吗?

有没有做到正确的陪伴和护理?

赶紧通过下面这8道题来验证下吧~

1

当医生问您:“他/她最近的状况怎么样?”

A. 直接回答“他没事,挺好的”

B. 仔细回忆患者近两周的情况,包括情绪变化、睡眠、日常活动,并依次跟医生说明

点击空白处,上下滑动,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精神疾病病情的评估,离不开医生和患者的沟通。但精神疾病往往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影响(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幻觉妄想而夸夸其谈),或一些患者有意掩饰自己的病情,让医生无法了解患者的真实情况。这时候,作为家属提供全面的信息就非常重要。所以,不要代替医生做评估诊断,少说“他没事”“他挺好”这种话,把患者的病史和近期状况讲清楚,是我们在门诊上能做的最合适的事情。

2

当医生开了处方,让您去缴费取药

A. 是药都有副作用,要不先不吃药,自己调节一下

B. 跟医生问清楚,药该怎么吃,有哪些注意事项

点击空白处,上下滑动,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药物治疗是精神疾病主要的治疗方式。“医生没用,吃药没用,自己想开了,病就好了”的说辞只会让病情越拖越严重。为了病情早日康复,不如听从医生的建议,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治疗。客观地说,由于科学技术所限,目前人类还没有制造出完全没有副作用的药物。但“副作用”并不可怕!大家能在市面上买到的药物,副作用都是轻微、可控的。如果您无法耐受,可以向医生反馈,一般也都能找到替代药物。

3

当病人拒绝吃药时,您会

A:强迫他/她吃,以保证药物疗效

B:苦口婆心劝解无果,寻求医生/咨询师帮助

点击空白处,上下滑动,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当患者拒绝吃药时,我们不能对此放任不管,但也不能强迫他/她吃药。很多家属会选择把药“下”在饭菜里,对于这种做法目前医学界的态度不大一致,有的持支持态度,有的则坚决反对,还有一些持保留意见,因为这种做法的风险与获益并存。比如它虽然可以保证患者得到持续治疗,但一旦被患者发现,有可能让他对治疗更加抵触,对家人失去信任。明智的做法是寻求专业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与他们一起分析拒绝吃药的原因,并研究解决方法。

4

家人吃了两周药没效果,您会

A:药不管用,果断换医生/换药

B:咨询医生意见,看是否药有问题

点击空白处,上下滑动,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吃药后不见效果,不要盲目换药或者换医生。与感冒药、退烧药不同,精神科常用药的疗效并不会立竿见影。拿抗抑郁药物来说,通常需要2-4周的时间才能起效,甚至可能会因为药物副作用比药效先出现,形成“疾病越来越严重“的假象,但这并不代表药物不管用。所以,最好先跟医生进行详细沟通,看是否有换药的必要。如果需要换药,为了减少“试错”成本,我们可以借助基因检测快速找到“有效药”,并制定合理的服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5

病情稳定一段时间之后,他/她突然性格大变,行为怪异,状态很差

A. 是不是复发了

B. 闹点小情绪,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点击空白处,上下滑动,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复发是很多精神疾病患者会面临的问题,有些是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复;有些是治愈几年之后再次复发。复发往往有明显征兆,患者可能因为对自己的状态习以为常,难以自察,身边的人发现之后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复诊。

6

在患病的家人身上发现自残的痕迹

A. 你能不能别这么幼稚

B. 你有什么特别难受的事,可以和我说

点击空白处,上下滑动,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可出现自伤行为,尤其是焦虑症、抑郁症、双相障碍等患者。当内心的冲突和痛苦无法缓解,情绪难以控制,他们往往会通过伤害自己来发泄,或者找到“活着的感觉”。这种行为意味着一种求救,在指责他们之前,不如先思考一下行为背后的原因,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7

当看见患病的家人躺在床上,或者什么都不干

A. 你能不能别这么懒

B. 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出去晒晒太阳吧

点击空白处,上下滑动,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患上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后有可能只想赖床不想动。实际上这并不是懒,而是疾病让他们失去活力,经常感到累,不想动。即便如此,也不能让他们一直躺着,因为这并不利于康复。明智的做法是和他们聊聊天,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工作,有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8

当患病的家人变得难以沟通

A. 你能不能说句话

B. 发自内心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照顾他/她

点击空白处,上下滑动,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沟通方面较一般人困难。如抑郁症病人可能因心思敏感,只要家人稍微唠叨就会出现情绪失控的状况,但这些表现并不是病人愿意的,作为家属必须明白这一点才能更好的理解病人的难处。

也许你使用激将法或好言相劝都没有用,但这并不是病人的错,也不是你没有做好,而是需要改变沟通方式。如病人变的很敏感时,尽量注意说话方式,减少刺激病人。总之,每位病人的性格不同,病情不同,解决沟通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家属可以找医生讨论,寻求合适病人的沟通方式。

做完这几道题,是否更利于你与患病的家人相处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