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有一处碑刻,是为日本人所立,写碑者是一位低调的大书法家!

 三余字画 2023-09-15 发布于山东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经常能在新闻里看到西安又有新的考古发现,不论是地上还是地下,这里都藏着数不尽的文物。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从唐朝起,两国的交往日益频繁起来,绝大多数日本遣唐使的终点就是长安。

那时候的日本,对大唐倾心仰慕,以一种学徒的姿态来“取经”,李白、白居易、王维、刘禹锡等大诗人都与遣唐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李白与阿部仲麻吕。阿部仲麻吕,唐开元五年(717年)来到长安,因慕中国之风不肯离去,并改名为晁衡。

阿部仲麻吕受到了大唐君主的礼遇,历任安南都护、安南节度使、北海郡开国公等职。770年,阿部仲麻吕去世,死后就葬于长安。正月,阿倍仲麻吕在长安辞世,并埋葬于此地。1978年,中国西安市与日本奈良县共同决定为阿部仲麻吕立碑,现存于西安兴庆公园。

此碑以汉白玉砌筑,高5.36米,四面刻有碑文,为其刻碑者是一位书法大家,此人就是舒同。舒同,1905年出生,是一位农民书法家。幼年时期的舒同跟随私塾老师梁翘学习书法,以颜真卿、柳公权楷书起家,进而学行、草、篆、隶各种字体。

舒同碑帖双修,他曾多次阐述自己的主张:“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取诸家之长,创自己风格”。而他个人风格的结晶,就是“舒同体”。这种字体以稚拙天然、外圆内方著称,也被称为“七分半书”,即楷行草篆隶五大字体各取一分,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加起来就是七分半。

通俗来说,就是以篆隶笔意入楷,打破界限。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与舒同的“七分半书”理念多有相似。在阿部仲麻吕纪念碑上,舒同除了书写碑名外,还写了李白的诗歌《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舒同体笔画多逆锋入纸,不露锋芒,行笔取中锋,提按分明,结构很少有大开大合,撇捺收得住。转折处圆润饱满,但间架紧实森然,竖画向外凸,略呈弓形,颇具张力,这种处理就是取自颜真卿。笔画中的篆籀气,字与字间的连带,都非常自然。

舒同体现在应用很广泛,不少朋友的手机中就有这种字体,含蓄圆润、饱满遒劲,别有一番美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